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此消彼长

已有 2694 次阅读 2007-8-3 14:49 |个人分类:理论物理


很多年前,当网络浏览开始的时候(我最早用的“浏览器”是gopher),那时我就开始怀疑,网络的泛滥,是否会影响学者的研究?那时在布朗大学,我有一个同事原本是David Gross的好学生之一,爱上了电脑和网络,最后离开了物理,到公司工作去了。我经常想到的另一个例子是Paul Ginsparg,物理乃至科学的arXiv之父,后来直到现在基本上不做研究了。

回国后,我同样见到过去学术上一向积极的人,后来因为网络渐渐与研究脱钩。

当然,我们得益于网络甚多,例如不必再去图书馆翻过期杂志,不必到纸堆里将新近的一篇预印本找出来。在相关的网站点击几下,该找的东西就蹦出来了。不必费心去计算,我估计每天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小时计。Paul Ginsparg不必自己去做研究,他已经为我们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而得到了美国物理学会的什么奖。

网络使得写文章轻松容易,你不必再准备卡片,不必在图书馆一个架子一个架子地去找,更不必是什么专家。现在是人都能写点什么,博客上人人都是专家,今天写这个10大,明天写那个10大。有人竟开始担心文学要消失了。

让我觉得担心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变成伪专家。伪专家有什么不好?至少他用过古狗这样搜索工具学到了一点东西。我担心的是快餐多了,使得网民们失去味觉和品位,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至少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就拿看学术文章来说,许多文章只是快速地浏览一下。这和看纸质文章完全不同,看纸质文章就像坐在茶馆里喝茶,可以细细品味。在网上看文章如同从冰箱中拿出可乐,咕噜咕噜地几大口, 擦一下嘴,兴趣立刻转移。

网络的另一个坏处是让人们习惯了网上交流,渐渐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没有网络的时代,有爱因斯坦和卡夫卡,有了网络的时代,有芙蓉和“名记”李大嘴。我隐隐觉得为什么在年轻的一代靠思考谋生的人中没有什么真正的“领军人物”了,是不是网络让人们渐渐失去思考能力?

今天见到三表的一篇网文,意思和我一向的感觉类似:

技术与智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5367.html

上一篇:稿债
下一篇:苏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