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王朔的《致女儿书》

已有 6841 次阅读 2007-12-10 23:37 |个人分类:文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写博客的最高境界恐怕应该和苏轼说的那样,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果硬逼着自己写,不免有张爱玲说的“总写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的感觉。

今天在做完了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想起写博客,就有便秘的感觉。本来想谈谈最近的见闻,如科学院青年博客大赛的发奖仪式,北大物理学院为胡宁先生立铜像,却总觉得这么写去行云流水则未必,哗啦啦的流水帐那是肯定的了。

忽然想到早就想写写读完王朔同学的新作《致女儿书》的感受的,原来一个很好的题目不去想真就忘了。

王朔同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03年就写好的,可能一直觉得不满意,直到今年才发表。这个同学是很认真的同学,倒不一定是爱惜羽毛才迟迟地拿出来,我想 他是真的不满意。后来还是拿出来了,估计他也觉得实在不能写得更好了。王朔同学的认真劲值得广大博客爱好者学习。我觉得他的这本书还是有苏轼说的“常行于 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境界的。

我不必为了写这篇博文去重温王朔的书。如果顺着自己的直感写出来,恐怕写出来的是精简后的感受,因为细枝末节可能因为看完了的冷却过程被淘汰得只剩下印象深刻的那一点点东西了,这也许是我眼中的王朔这本书的精华。

首先,我们要歌颂一下王朔的真诚。他在03年的文章中说咱们是北京猿人的后代,那一段关于北京猿人因为处在食物链的最末端而形成的协作精神写得很精 彩,后来不协作是因为我们技术进步了,个人主义抬头了。可惜后来他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倒不是因为猿人处于食物链的尾端,而是因为最近的研究说明我们跟北京 猿人没有关系,我们的祖先是从非洲来的,没准那时黑色的老祖宗赶走了可怜的山顶洞人。可是王朔在书中还保留了这一段,并且在出版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王 朔同学是个好同学,值得一切写字的同学学习。

书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之一是反叛,对我们的父母一辈不满意。这是我们这一辈的共性,因为这一辈的父母将青春和中年献给了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六十年代 的文革和其它各种运动,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等等,留给他们孩子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所以我们这一代以及前半代的人都患有皮肤饥渴症,出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对 长辈不得不尊敬,心底里却和他们有距离,有时这种距离有如鸿沟。皮肤饥渴症的患者们可能会将这影响一直接力给下一辈,因为我们虽然知道和自己的儿女们亲近,但父母辈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主导着我们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王朔的感觉肯定是很普遍的感觉,只是他说出来了,且是 对着大家说,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位心理医生在他的专门书籍中说,影响肯定没有这么大。想一想,我们的社会现在正是由缺乏母爱的一辈人运转和主导着,中国 的这段历史肯定是被皮肤饥渴症决定了的历史。

王朔的文字很有特色,还是他的个人风格,但新京味淡了许多,个人的语言重了许多。如果一位作家觉得自己需要追求文字的独特,我觉得王朔的做法值得效 仿-不是建议你去效仿他的风格,而是建议你去效仿他的做法。找出自己的风格最难,网上和网下的文字大多受潮流的影响。比如我们常常看到“丫们、拧巴”这些 伪京腔,不管你是不是土产的北京人;我们也常常看到“言说、书写、语义”这种浓重的文艺腔,不管你是不是朱大可这样的浓妆爱好者;当然,我们更加经常看到 利用同音异字来达到卖弄技巧的小打小闹。王朔的文字只属于他个人,你却非常容易接受,并不知不觉地被他打动。

好了,最好我随便翻到一页抄一段他的书吧:

不知道吃什么每天。下午看韩国电视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就想吃韩餐。现在下午要看几眼电视,看美国电影想吃牛排,看日本电视剧可以吃日餐,看中国戏什么都不想吃。

昨天到一个四川人家吃他家的川菜,非常可口,是家里饭的味道,比馆子好太多,也不过是红烧肉海带汤什么的。没有家里饭可吃的人真是太可怜了。这是模仿韩剧里老太婆的口气。

我是自作自受,有家的时候把家折腾没了,现在又想吃家里的饭了。吃点维生素吧。

三小段,每一段都让我起共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12387.html

上一篇:网闻
下一篇:宇宙学的未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