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外国美术史浅谈

已有 4994 次阅读 2022-5-14 04:07 |个人分类:百科杂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2/5/13

相关图片见前一篇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2375&do=blog&id=1338290

 

美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美术,人类的祖先留下不少美术作品,如陶器、雕塑、特别是岩画。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西班牙北部桑坦德附近的阿尔塔米拉洞窟(Cuevas de Altamira)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壁画,被誉为“文化史上的明珠”。这个洞窟壁画的发现很富传奇色彩。1875年,一个名叫德桑图奥拉的自然科学家到这里收集化石,发现了许多动物的骨骼和细石器。时隔4年,他再次来到这里,并把小女儿带在身边。在幽深的洞窟里,举着火把的女儿喊道:“爸爸,快来看,这里刻满了动物画像!”就这样一个轰动世界的史前艺术遗迹被一对父女意外地发现了。阿尔塔米拉洞窟由一系列厅堂和过道组成,总长270米。发现壁画的大厅长18米,宽6至9米。穹窿形洞顶上绘有野牛、野猪、野马和赤鹿等多种动物。这些画像同自然界的动物大小相似,形态上也千姿百态,有昂首翘尾举步欲前的,有奔跑撒欢神态飞扬的,也有追逐角斗生气勃勃的,更有卧着休息宁静安详的。令人难以置信,这些艺术高超的绘画竟是15000年前原始人的作品。这些壁画是原始人用坚硬的燧石或动物骨头做成的刻刀,用植物纤维和动物羽毛做成的“画笔“,在洞窟中创作的成果。画像的色彩主要由红,黑,黄褐3色组成。这些颜色分别取于土壤、矿物质、动物血和灶底的炭灰,同动物油脂掺合在一起,这独特的色彩使壁画至今保持新鲜。1985年这个洞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严格的保护。

 

非洲、亚洲和拉美的美术

非洲的埃及最先进入文明阶段,古埃及人不仅在建筑上是了不起的天才,造出金字塔,同样也是了不起的画家。他们在神庙以及墓室的墙上,绘满了壁画。古埃及浮雕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浮雕大部分是线刻,并涂以色彩,而绘画也常常刻画轮廓线。除了黑白之外,古埃及人的壁画,大都限于运用4种颜色,即黄、红、蓝、绿。当然有时他们也将这几种颜色调和了再使用。绘画风格为“工笔重彩”。画法上采用“正侧面混合”的表现方法,人物上身为正面,头部与下肢为侧面。真人或站或坐都无法保持这种姿势。但这种奇特的造型却可以巧妙地同时表现出人物的正面与侧面,使人物具有立体感,这是古埃及绘画的一个特点。从内容上看,有的表现神话故事,有的表现战争场面,也有不少题材是反映社会的生活,包括农业、园艺和手工作坊的各种劳动场面以及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场景,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捕禽图》。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历史非常悠久,有三千年文明史。据埃塞俄比亚的传说,《圣经》中提到的示巴女王曾统治埃塞和也门一带,这位美丽的女王,曾拜访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的所罗门王,当她与随从人员一起,带着满载华贵礼品的797头骆驼、无数头骡和驴到达耶路撒冷,所罗门隆重地接待了她,并与她相爱。他们生下了儿子,即埃塞俄比亚的开国君主,后来埃塞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基督教国家之一。也是一直未被殖民统治的国家。君主制一直持续到1974年推翻塞拉西皇帝。该国用绘画描绘圣经故事,成为传统。风格古拙,呆萌。

此外深色木雕至今在大部分黑非洲国家流行,为特色工艺品。

 

西亚古代有巴比伦艺术,后来转变为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宗教建筑没有人物形象。绘画方面流行细密画,主要用于书籍插图等。细密画是传统的中东绘画艺术,内容大多描述中世纪打猎、战争的场面或是宫廷生活。阿拉伯帝国时期著名的巴格达画派,创作细密画,作为伊斯兰书稿的插图,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而波斯细密画富于装饰性,具有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影响远及印度。

印度教崇拜多神,喜用雕刻绘画来表现众神的形象。北方尊崇保护之神毗湿奴(Vishnu)。其形象是长着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与荷花。常站立或躺在九头眼镜蛇身上。他的妻子是吉祥天女拉克希米,司掌人间财富。毗湿奴还有罗摩、克里希纳(黑天神)等十种化身。南方信奉破坏之神湿婆(Shiva)。他常被塑作三眼四臂,脚踏侏儒,四手分持小鼓、三叉戟、水罐和火焰。有时做舞蹈之状。他的妻子是雪山神女黛维(帕尔瓦蒂),儿子为象头神(Ganesha,音译伽涅沙)。其他神祇还很多,如神猴哈努曼(Hanuman),据说孙悟空的形象就是从哈努曼脱胎而出的。这些神祇不仅供奉在神庙里,甚至许多家庭里也有他们的画像或塑像。

在印度,细密画(Miniature Paintings)就像中国的国画一样,是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包括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细密画。其中17世纪早期的细密画贾汗吉尔皇帝施舍图(Jahanggir Giving Alms)是最精美的一幅,画面上皇帝在出巡途中为贫民布施的画面栩栩如生,令人想起康熙南巡的画面。健陀罗石雕(Gandhara Sculpture,古代印度西北部盛行的艺术,融合印度艺术与希腊艺术为一体)。

东南亚艺术受印度影响较大,而日本和朝鲜半岛受中国影响较大。日本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是绘画艺术浮世绘。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世间百态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再说说拉丁美洲。古代有印第安艺术,建造出阶梯金字塔,留下不少雕塑,也发现一些壁画。如在墨西哥南部玛雅古迹博南帕克(Bonampak)博南帕克位于靠近危地马拉边境的热带雨林,在这里可以参观举世闻名的画殿,也就是玛雅寺庙精美的彩绘壁画。此壁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描绘战争、献俘仪式和欢庆胜利的场面。这组壁画色彩绚丽,构图巧妙,场面宏大,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拉美主要受西班牙葡萄牙、天主教文化影响。墨西哥独立后,一些建筑继续沿袭西班牙风格,也开始模仿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建筑。进入20世纪后,在建筑方面尝试采用一些古代印第安的建筑元素。其目的在于寻求民族认同感,很多建筑被多姿多彩的壁画所覆盖,这是墨西哥现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壁画是深受墨西哥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在首都墨西哥城和其他城市许多公共建筑,如政府机构、学校、博物馆、剧场、电影院的外墙内壁上都布满了大型壁画。墨西哥的壁画独树一帜,它是墨西哥艺术的瑰宝,为高原古都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使墨西哥城赢得“壁画之都”的称誉。

墨西哥的壁画在古代印第安人时期就曾盛行一时。现代壁画则是墨西哥革命的文化产物,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1921年,奥夫雷贡总统(1880-1928)新内阁的成员急于要宣传墨西哥的历史和文化。他们让人在市中心的许多公共建筑墙壁上绘制壁画。于是,墨西哥开始了壁画运动。

墨西哥的壁画继承了古代印第安壁画的传统,并与近现代墨西哥绘画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技巧和方法,打破了学院派的清规戒律,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民族风格。即使是不识字的平民百姓也能通过“壁画运动三杰”——里维拉、奥罗兹科(1883-1949)和西凯罗斯(1896-1974)的壁画作品了解历史,展望未来。墨西哥的壁画来自人们,它不仅以雄浑的笔触刻划了墨西哥民族的过去,而且通过艺术形象鼓舞和激励着墨西哥人民继续前进。

里维拉绘制在国家宫(Palacio Nacional)中央马蹄形楼梯回廊墙面上的《墨西哥的历史》(Epopeya del pueblo mexicano)是其巅峰杰作,分中央和两侧3部分,总面积276平方米。这幅耗费6年心血创作的史诗壁画巨作描绘了墨西哥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内容有羽蛇神传说、古代印第安文化、玉米和可可的种植、龙舌兰加工业、科尔特斯登陆、土著的英勇反抗、1810年独立战争、1857年改革法、马克西米连皇帝的处决、1910年革命等,波澜壮阔的画中人物近千人,向世人歌颂了自己的民族,凝聚了墨西哥本土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呈现出浓厚的墨西哥人文特色和社会风情,堪称气势磅礴的历史长卷。就说其中一个画面吧,令人触目惊心:几个衣着光鲜的殖民者,正在做着贩卖人口的交易,手中银元叮当,他们身后的母亲紧紧背着即将被主人卖掉的孩子,而孩子也紧抓住妈妈的衣襟不放,眼中噙满了泪水,左边一个奴隶正在被施以剜眼的酷刑。而右边的画面则格外明亮,主要描绘殖民者所掠夺的财富,包括牛羊、奴隶及大量钱财,这一部分与奴隶们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突。为了不负众望,在画中凸显墨西哥的民族特色,里维拉多次出入人类学、民俗学博物馆,认真阅读涉及墨西哥古代各民族的服装、工具、兵器、生活习俗的书籍,从而全面把握创作的主题、选材、形式和节奏。一个并不熟悉墨西哥的人,看了里维拉的巨作也能对墨西哥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有大致的了解。

 

欧洲美术的演变

希腊艺术是欧洲艺术的源头,而欧洲艺术非常强调艺术的科学性,总是把艺术和科学结合在一起。透视,解剖,构图,色彩四门学问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古希腊雕刻多半以神为题材。希腊神话的最大特色是“神人同形同性说”。他们认为神就是人的最完美的体现,神与人有同一个模样和同样的脾气,只是神能长生不老,神通广大而已。因此希腊的神像实际上是更为典型,更为完美的人的形象。这样,神像的制作就要求艺术家对人体结构作精深研究,从而更逼真、更生动地塑造人的形象。许多优秀的雕刻作品因气势宏伟、形象完美和风格洗练而罕与伦比,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雕刻家们已能精确掌握人体结构的表现技巧,令后人叹为观止。如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艺术家抓住了运动员掷出铁饼时最优美的姿态:他右手紧握铁饼,弯腰转身,聚集全身力量,正准备一跃而起,把铁饼猛掷出去——极为生动地刻画出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的一霎那间的紧张姿态。海神波塞冬铜像(一说是宙斯像)也是这一时期的接触作品。铜像为一壮年男子,高约2米,动作开张,肌肉强劲,饱含旺盛的精力,并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英雄气势。再如米洛斯的阿佛罗狄忒(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拉奥孔群像现已不在希腊,而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和梵蒂冈等地。

陶器的造型和多种器皿上的绘画也是古希腊艺术宝库的一部分。陶器绘画尤其出名。先有在陶器的天然红色表面用黑色作画的黑画陶,取而代之的是红画陶,即画面本身是陶器的天然红,而其余空间为黑色。

无论是神庙,还是雕刻绘画往往都与神话有关。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保存得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要算希腊神话了。希腊人认为,宇宙创造众神,而众神又以宙斯为首,构成一个神系。宙斯是至尊天神。他住在奥林波斯山上的黄金宫殿里,与诸神集会一时,饮宴作乐,享受人间的献祭。他和兄弟波塞冬、哈得斯分别掌管上天、海洋和冥土三界。妻子是天后赫拉,姐姐得墨忒耳和赫斯提亚为农神和灶神。这是老一辈的大神。宙斯和天后赫拉及其他一些女神又生了不少儿女,如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美神阿佛罗狄忒、商神赫耳墨斯、火神赫费斯托斯、战神阿瑞斯、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文艺女神缪斯等。这是年轻一代的神祗。还有第三代神,如阿波罗的儿子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赫耳墨斯的儿子牧神潘和阿佛罗狄忒之子爱神厄罗斯等等。这样,一个神的世界便建立起来,热闹起来了。

以后出现了人类。对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普罗米修斯是最有功劳的一个神。他属于提坦神族,与宙斯平辈。是他,为人类从天上盗来了火种。

英雄传说也是希腊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赫拉克勒斯建立12件奇功,伊阿宋取回金羊毛,忒修斯为民除害和特洛伊战争等。这些故事体现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勇敢。

这些神与英雄的故事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它直接产生了著名的史诗和戏剧。建造神庙和创作神像也成为希腊艺术中的重要部分。

罗马帝国继承了希腊文化,雕塑绘画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但罗马帝国衰亡后,进入中世纪,由于蛮族入侵和宗教禁锢等原因,经历了几百年衰退时期。这一时期充斥着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和绘画。

中世纪的欧洲艺术作品,总的感觉比较呆板,以意大利拉韦纳圣维塔莱教堂(S.Vitale)的《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为例。为了弘扬查士丁尼光复拉韦纳的赫赫战功,教堂的墙壁上镶有他和皇后泰奥多拉的形象。画面色调独特,大块的白色、黄褐色、绛红色彩与小块金色相结合,十分清晰明确。随着观众位置的移动小块金色又闪耀发光,画面更显得活跃生动。可以说,这是拜占庭镶嵌艺术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但是在人物造型上,不如希腊罗马时期生动。

法国诺曼底小城巴约(Bayeux),珍藏着一幅宽50厘米、长70米的挂毯(Tapisserie de la Reine Mathilde),各种色彩的毛线在亚麻布上绣出58个场面。从这幅900多年前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年的兵器、战船、服饰、风俗和人仰马翻的战场,像看连环画一样,了解诺曼底大公威廉征英之战的全过程。1066年他率5万诺曼精兵,乘3000只战船跨海,一举征服英格兰,登上王位,建立了英国史上的诺曼王朝。这一挂毯被称为《巴约挂毯》,历史价值不菲,但在人物造型上,显然不够逼真。

中世纪晚期,雕刻和绘画开始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产生了文艺复兴。早期乔托(Giotto di Bondone,约1267-1337)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画的壁画中的福音故事得到了世俗的解释,创造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乔托在绘画方面像但丁在文学方面一样是一个跨时代的艺术家。他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马萨乔是乔托的继承人,一些重要的绘画技术,诸如运用中心光源和革新的透视法,都归功于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很有影响。

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人文主义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古典主义,艺术形象富有高度的人情风味。文艺复兴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琪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和提香(1490—1576)都属于这一时期。达·芬奇不仅是画家、建筑师,而且是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画注重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其壁画《最后的晚餐》(米兰)是誉满世界的杰作。米开朗琪罗在雕刻、绘画和建筑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以刻画人物为主,赞美人的力量和斗争精神。著名的雕刻《大卫》像以及壁画《创世纪》和《末日审判》等,都是传世佳作。宏伟的圣彼得教堂圆顶也出于他之手。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画的圣母像已不再是刻板的宗教形象,而是城市市民阶级所喜爱的母性。拉斐尔还在梵蒂冈留下了《雅典学园》等杰出的壁画。提香是威尼斯画派中成就最大的画家。其创作生涯在所有文艺复兴大师中最为漫长,成果也最丰富。作品风格以健美丰盛、色彩绚丽取胜。他善于掌握油画技巧,树立了西方近代油画的基础。

 

文艺复兴之风也吹倒了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产生了绘画大师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从纽伦堡古堡下来,就是丢勒故居,现为纪念馆。门首嵌有后人依照他的自画像塑的浮雕。如果不经人指点或不认识这幅画,就极可能被误认为基督像。丢勒本人就长了这么一幅庄严的外貌。他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油画、铜版画、写生素描和艺术理论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有人甚至把他与达·芬奇并列,称他是文艺复兴的巨人之一。丢勒一生的最后20年,就在这幢半木结构的中古市民住宅小楼里度过。在这里人们可以参观他的画室,欣赏到他的作品真迹或复制品。他的油画精彩,版画更为出色。当时德国古登堡刚刚发明近代铅字印刷术不久,丢勒的版画为印刷的书籍增色不少,堪称艺术史上首屈一指的版画家。

文艺复兴之后是巴洛克艺术时代,西班牙管辖下的佛兰德斯宫廷画家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杰出代表。为名震欧洲画坛,各国贵族、教会、富商的订画源源而来,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他把几十个学生和助手组织在一起,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绘制工作。有些画鲁本斯只提出创意,或者打个草稿,然后交给学生和助手去完成。完成后他在上面作一些修改或增补,就算大功告成。鲁本斯一生的油画作品多达2250件以上,其中约300幅为亲手所绘,其他作品也都经过他用生花妙笔“画龙点睛”,才签上自己的大名。他还留下大量油画草图和素描稿。欧洲美术史上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大师只有两个,一个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又译贝尼尼,1598-1680),他的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方面,另一个就是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巴洛克艺术风靡于17世纪,与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这种风格气魄宏伟博大,色彩富丽堂皇,线条旋舞风动,光暗神秘莫测,并有着细腻的心理刻画。强调运动和激情,重视综合和变形,富有豪华感。鲁本斯的作品堂堂然有大师的风格,的确不愧为巴洛克绘画第一人。他的画构图宏大,色彩鲜丽而富于变化,明暗对比显著,线条曲折,很能抓住观赏者的心灵。鲁本斯自始至终是一位杰出的色彩画家。他掌握了如何运用浓淡法的原理——即光影的平衡分布产生完美的色彩和谐。对于人体形象,他都画得肌质过于红润肥美,“环肥燕瘦”,这也许是鲁本斯眼里的理想美吧。

鲁本斯的画题材广泛,他擅长于绘制宗教、神话、历史、风俗、肖像以及风景画。代表作有出自希腊神话的《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The Rape of the Daughters of Leucippus希腊神话中的抢婚故事)与《亚马孙之战》(均存慕尼黑)以及《三美神》(存马德里)等。

 

荷兰绘画历史悠久。16世纪末以前在今荷兰比利时领土上发达起来的艺术,通常称为尼德兰艺术。15世纪初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被认为是油画技法的奠基者。荷兰独立以来的绘画领域以17世纪和19世纪为中心。这两个时期艺术家辈出,各领风骚。

17世纪初的画家哈尔斯(1580-1666)毕生所绘多为人像画和风俗画,对油画技法的改进贡献良多。迄今荷兰最有名的绘画巨匠伦勃朗(1606-1669)崛起于17世纪的中期。他最拿手的作品多为人像画,团体群像画,宗教画和自画像,值得令人玩味再三。特别是他绘的自画像深刻地表现出自己起伏跌宕的一生,最耐人寻味。此外,还有专攻风景画的雷斯达尔,喜绘风俗画和室内画的维米尔,都是大师级的画家。

 

18世纪末到19世纪,浪漫主义盛行,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国的德拉克洛瓦等很多画家。卢浮宫陈列的脍炙人口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就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杰作,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7月革命。油画上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起义的巴黎民众持枪在街垒上与敌军作殊死搏斗。画家在画中还设想了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她头脑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尼亚帽,左手持枪,右手高擎飘扬着三色旗,正转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这幅画气势磅礴,既写实,又浪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法国绘画的代表作。

 

印象派和抽象派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近代绘画以印象派为特色。巴黎的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这是由一座废弃的火车站改建而成的,1986年开馆。印象派作品是馆藏的核心部分,在这里,你能欣赏到马奈、塞尚、莫奈和雷诺阿等许多名家的精彩绘画。

荷兰画家梵高(1853-1890) 也是印象派大师。梵高在生前并不为人熟知,一生都潦倒不堪,只卖出一幅画,可以说是典型绝望而又充满热情的艺术家。直到去世后艺术成就才得到高度评价,从而使他获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

印象主义,可以说是光与色的艺术,他们在色彩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达到惊人的成就。即使是今日现代的高科技摄影器材都是无法比拟的,它让你神情愉悦,心情舒畅!印象派画风老少咸宜,能雅俗共赏,色彩着眼而舒畅,是很有美感的艺术风格。印象派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投入大自然,与自然同呼吸。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很吻合。跟中国文人画的追求一致。艺术一定要有美感,就像食物要色、香、味俱全。绘画也要有光、色、笔触等艺术语言。印象派强调光与色,是美丽的语言,印象派有伟大的传统,在它里面可不断被重新挖掘。

 

中国绘画的审美标准是“形神兼备,神似重于形似。”而西方绘画一直以在二维平面上精确画出人类三维视觉经验为最高美学标准。为了做到以二维精确表现三维,文艺复兴画家们发明了透视学,色彩学,光影学,艺用解剖学。但自1839年达盖尔(L.Dageurre,1787-1851)发明银版照相法,宣布了人类第一架照相机的诞生。照相机的发明废掉了西方画家的写实“武功”。怎么画,成了画家的新问题。结果涌现出野兽派,立体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林林总总的新流派。可以归纳为抽象派。

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20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就是一位抽象派大师。他1881年出生于马拉加,14岁时他的父亲作为美术教师在巴塞罗那美院谋得一份工作,于是全家搬到这里。从此之后,毕加索多愁善感的青年时代就与巴塞罗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院深造。1904年,这位初出茅庐的艺术家前往巴黎,在艺术上打开另一片天地,最终成为世界艺术巨匠。

毕加索一生勤奋,创作极丰,是世界上最多产的画家,已载入《基尼斯世界之最大全》。到1973年逝世为止,在长达78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共创作了13500幅油画或设计,100000幅版画,34000张书籍插图,300件雕塑和陶瓷艺术品。他一生创造的价值约7.5亿美元。毕加索不仅作品多,而且情感强烈,不断创新。他的画吸收了印象派、野兽派的创作手法,又从非洲黑人雕刻中得到启发,画面不注意“形似”,而是着重表现画家的情绪、感情,引起世界画坛的轰动,尤其以奇特的立体主义手法震惊了全世界,成为20世纪最富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世界绘画大师。

在马德里普拉多南边不远的索非娅王后艺术中心(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这里最著名的作品是绘画大师毕加索1937年创作的巨幅油画《格尔尼卡》(Guernica)。这幅巨作长7.8米,宽3.5米。画面上用黑、白、灰三色线条勾画出西班牙北部小城格尔尼卡被德国法西斯狂轰乱炸后的情景。1937年4月26日,应佛朗哥的要求,纳粹德国出动军机,对格尔尼卡投下10万磅炸弹。当日小城正逢集市,市民毫无防备,许多人仓皇向城外逃奔,而法西斯的飞机又低空扫射,1600多人被炸死打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小城几乎被彻底毁灭。从此,西班牙内战就演变成了法西斯与民主力量之间的国际战争。对格尔尼卡的轰炸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哨战。被法西斯暴行激怒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为此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巨幅油画《格尔尼卡》。画中有被炸死的孩子,悲痛欲绝的母亲,血肉横飞的人体,以及形象狰狞的牛头和嘶叫的马匹等,为画家的呕心沥血之作。1939年,佛朗哥开始独裁统治西班牙,毕加索将这幅画送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存,至1981年重返西班牙。它被视为20世纪的杰作和西班牙的国宝。

相关图片见前一篇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2375&do=blog&id=133829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338428.html

上一篇:外国美术史图片
下一篇:伦敦博物馆与大学巡礼
收藏 IP: 77.8.20.*| 热度|

3 康建 许培扬 曾荣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