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德国新兴的文化城,这里有矿业博物馆——波鸿

已有 4206 次阅读 2018-8-24 04:00 |个人分类:欧洲各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波鸿, 鲁尔大学, 矿业博物馆

 

        作者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8/23

1990年我曾游览过波鸿,为它的矿业博物馆所赞叹。这次借参加汉学论坛之际,又参观了这座城市,看到久违而又变化不大的街景,拍下一些数码照片,与大家共享。

波鸿Bochum位于鲁尔区中部,西邻埃森,东界多特蒙德,人口约40万。这座城市拥有鲁尔大学、环境与未来研究所(原名宇宙空间研究所,以观察人造卫星踪迹闻名)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这里设有驰名世界的矿业博物馆和规模宏大的天象馆,设有德国一流的话剧院。波鸿因这一切而自豪,被誉为鲁尔区新兴的文化城。

波鸿作为文化城来说是新兴的,而作为工业城来说则是传统的。它于1321年设市,原是一个农产品集镇,直到1870年还有人放牧养牛,如今在市内为最后的牛倌立了一座塑像,作为纪念,而最后的牧场已改为城市公园(Stadtpark)。早在中世纪后期,这里就发现了露头的煤田,到1735年已有25个矿点。1799年德国的第一台蒸汽机首先在波鸿的“满月”煤矿投入使用,这可以说是鲁尔区朝工业化迈开的第一步。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也吸引来了钢铁业。1855年,波鸿用铸钢造出大小各异的铸钟。它们被送往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参展,引起轰动。今天波鸿市政厅就装有这样一套铸钟,共28件,最大的有375公斤,最小的才4公斤,用它们可奏出乐曲报时。19世纪70年代,波鸿的化学家开始利用煤炭提取苯、氨和焦油等化工产品,发展化学工业。当时一家销售煤化工产品的商号后来发展为今天拥有近4000家加油站的阿拉尔公司(Aral)。到19世纪末,波鸿已名列鲁尔区最重要的工矿业中心之一。

直到本世纪50年代,波鸿还主要是一座矿城,采煤是经济活动的支柱。但到50年代后期,煤炭开采因资源的关系开始北移。从1960年到1973年,波鸿的17座矿井全部关闭,造成4万多人的失业。幸而,该市对此严重情况早有预见,未雨绸缪,及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地企业到波鸿投资设厂,效果十分显著。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德国子公司欧宝(Opel,或译奥佩尔),在这里兴建了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成为全市最大的企业。可是近年来,美国通用汽车竞争乏力,波鸿的欧宝工厂被关闭,对当地经济颇有影响。真没想到,当年人们引以为傲的大企业落到如此境地。美国经济的衰落也拖累了德国的波鸿。

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是波鸿经济结构转变的另一个方面。鲁尔大学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鲁尔区的第一所大学。从1961年开始,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在波鸿东南郊一片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了一座校园整齐、楼房林立的大学城。设在这里的鲁尔大学目前已发展为拥有20个系、近4万学生的高等学府。它设有东亚学系,是海外中国学的研究重镇之一。鲁尔大学还拥有植物园、地质园和艺术收藏馆,这些设施都向公众开放。年轻而成长迅速的鲁尔大学使波鸿获得新兴文化城的声誉。

战后,波鸿兴建了许多新建筑,如学校、住宅、体育设施等,还修了两条地铁,使市容面目一新。市内名地有市政厅、市政公园(Stadtpark)、矿业博物馆、美术陈列馆和天象馆等。郊区有铁路博物馆、布兰肯施泰因城堡和水库风景区可供游览。

矿业博物馆(Bergbau-Museum)筹建于1930年,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业博物馆。该馆收藏的展品丰富多彩,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采煤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其他矿业知识。这座博物馆设有20多个展厅,陈列着从镢头、风镐到采煤机等各种采矿工具,卷扬机、绞盘等矿井运输工具,矿山排水和通风设备,各式各样的矿灯和各种矿井支架。在一些展厅里,还有关于矿物学、选矿、海上采油等方面的实物和图片。参观完各展厅后,观众还可下井参观位于地下1520米的采矿场。它拥有2.5公里长的巷道网。在这里,观众如同置身于真正的矿井之中,看到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目睹矿工的采煤现场。在采矿场上面是一个高68米的提升井架。它是波鸿最高的观景点,登上井架可鸟瞰这座城市的全貌。如今,这座井架也已成为波鸿市的象征,象征着它作为矿城的过去,也象征着它由矿城转变为工商文化城市的巨大变化。

16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yg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30812.html

上一篇:北海油都——苏格兰港城阿伯丁
下一篇:世界旅游业发展概况
收藏 IP: 212.186.7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