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尽信科学不如不信科学

已有 4387 次阅读 2008-3-21 10:27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尽信科学不如不信科学

 

黎在珣

随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科学素质的逐步提高,人们从日常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用到学习工作休闲等越来越讲究科学。在“百度”搜索“讲科学”找到相关网页约379,000篇,“谷歌”里显示的约有784,000项。

不过,我还是要说,对科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将两千多前孟子那句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名言涂抹了现代的色彩就是:尽信科学不如不信科学。

姑且不说国外的伪科学,如韩国著名科学家的造假,也不说诺贝尔奖授奖历史上的瑕疵,就捡近处的说。

受整体社会浮躁的影响,我们的许多科学家们工作做得还不深不透,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受到这种心理和工作态度的影响,我们那些冠以“最新”等字样的成果的有效性就要打些折扣。我的这一看法并非空穴来风,有两位院士佐证。

一是陈佳洱先生,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以投到美国PR系列期刊文章的录取率为例,我们是20%-30%左右,而国际平均为60%。这说明中国的物理学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发表的文章中实验的可重复率,国际上通常是90%,据说我们只有30%-40%。”另一位是黄尚廉先生,他曾这样评价当下一些科技成果鉴定会:“红包一发,嘴角一抹,就世界领先了。”

让我对科学抱有怀疑态度的还有科学本身。目前好像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关于科学的准确定义。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一种趋于逼近客观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大千世界(包括人类自身)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态度、观点和方法,是不是可以算做是一个关于科学的笼统解释?如果可以的话,那么作为一种“态度、观点和方法”的科学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

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虽然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是,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人只能以穷尽(当然从无限延伸的历史来是无穷尽的)“态度、观点和方法”无穷尽地接近自然界的真相,而很难也许无法穷尽对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的认识。所以,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但人类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毕竟不是一回事,科学再发达,也只是逼近对世界本原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本身。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来看似完美无缺的科学也许只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矛盾。当然,科学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的进程中发展的,就如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没有必要排斥一切看似非科学的东西,现在有些非科学的东西也许正是未来科学的内容;我们也没有必要迷信那些科学成果和先进技术,现在正确的也许很快就变成不那么科学的东西,现在有些先进的也许会给人类带来不小的破坏性影响。

推论:不要迷信最新科学成果最先进技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18963.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玩?
下一篇:迷信科学真难——与陈学雷老师商榷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