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升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shengwang

博文

追记地下水科学家Engelen GB

已有 7099 次阅读 2018-10-15 21:27 |个人分类:科研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追记地下水科学家Engelen GB

 

王旭升(20181015日,北京)

 

今天收到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区域地下水流委员会(RGFC)发来的电子邮件,告知著名地下水科学家G. Ben Engelen已于2018610日去世。Engelen出生于1937年,荷兰籍,曾任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与中国水文地质学界有很多交往。国内同行一般用中文名“英格伦”称呼他。

                                           Engelen去世公告.png   

我虽见过Engelen,但没有直接的交流,主要通过同行知道一些他的事迹,在研究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时也从他的著作中得到启发。198311月,他访问中国(这可能是他第一次来访),到原地矿部、中国地质大学和其他水文地质行业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做了很多次学术报告,介绍地下水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为此,陈梦熊先生在1984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上专门写了一个报道。陈梦熊先生极力推动中国的地下水系统研究,1991年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张人权教授也是地下水系统研究的主要推动者,与Engelen成为朋友。有一批国内的水文地质学者曾访问荷兰,接受过Engelen的指点。2013年,应张人权教授的邀请,Engelen再次访问中国参加西安举办的RGFC国际会议,并赶赴桂林,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做了题为“Integrated hydrological studies of high alpine karst watersheds in the Italian Alps (Dolomites) in relations to Quaternary aquifers”的学术报告。

Engelen发表的期刊论文比较少,可能称得上代表作的英文书有2部。第1部是与G.P. Jones合编的《Develop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发表于1986年,属于IAH的出版物。第2部是与F.H. Kloosterman合著的《Hydrological systems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该专著由荷兰Kluwer学术出版社在1996年出版。当然,他还与另外2人在1989年发表了专门研究荷兰地下水流系统的荷兰文著作,但国际影响较小。总体上,作为地下水科学家,Engelen的研究焦点是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和应用,特别重视应用研究。当然,正如RGFC公告中所述,Engelen兴趣广泛,甚至对数论、原子物理也有研究心得,是一个知识面很宽的地下水科学家。张人权教授等在《水文地质学基础》(6版,地质出版社,2011)一书中对他的工作有专门的评述,认为Engelen对地下水流系统理论进行了完善及综合应用,推动荷兰成为“世界上地下水流系统研究程度最高的国家”。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最早是由匈牙利裔加拿大科学家J. Tóth (托特) 1963年提出来的,如今已经成为地球物理领域非常重要的理论。作为这一理论的追随者,Engelen付出了很多努力,力图将其用于认识荷兰的地下水循环特征。当然,如果要全面的、充分的认识某个地区的地下水流系统,必定会遇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建立、识别三维地下水流系统?Tóth的理论长期停留在二维剖面框架下,缺少三维动力学细节,因为做三维研究的难度非常大。EngelenKloosterman1996年合著出版的那本书勇敢的直面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根据我对文献的追踪,这可能是国际地下水领域首次严肃的、全面的研究三维地下水流系统问题。这本书在学术上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划分的新概念。他们将地下水流系统的最小单元称为水流分支(Flow branch),是连接一个相对独立排泄区和一个相对独立补给区的三维流线束。若干水流分支可以合并为一个子流动系统(Sub-flow system),以涵盖更大范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例如一个局部流动系统就属于子流动系统,它的补给区与排泄区相邻,但是可以由很多个水流分支组成。这种划分方法与经典Tóth理论中的局部、中间、区域三级流动系统划分方法不同。Tóth理论中的局部流动系统在Engelen-Kloosterman框架中属于水流分支。

(2) 采纳基于流速场求解的技术得到三维地下水流场的数值解,并用于流线追踪。划分地下水流系统必须追踪流线,而追踪流线需要准确的知道任意地点的地下水流速向量。经典的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是求解水头分布的离散方程,然后根据水头的导数计算流速,这种间接计算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在Engelen-Kloosterman框架中,充分吸收Zijl(1986; 1993)提出的流速直接求解方法(Velocity-Oriented-Approach,简称VOA),可以在粗网格基础上快速而准确的获得流速场。EngelenKloosterman在具体建模方面采用了Nawalany(1989)编写的VOA有限元程序FLOSA,与GIS技术相结合。

(3) 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并在研究中综合考虑地下水、地表水、生态系统的统一性,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书中介绍的案例主要分布在荷兰、波兰,也分析了欧盟整个区域的情况,甚至还有印度尼西亚的案例。有些案例阐述特别详细,提供了丰富的图件资料和地下水流系统划分结果。其中一些图件被收录到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图编图方法指南》(陈梦熊等,2001)中。

    Engelen等学者在三维地下水流系统方面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进一步钻研地下水循环的动力学性质。2017年,我和万力教授等联合在“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Identifying three-dimensional nested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in a Tóthian basin”,也是基于地下水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动力学关联,引入更加严格的数学描述,从三维角度提出了地下水循环单元(Groundwater Circulation Cell,简称GWCC)的完整概念,用闭单元(Close GWCC)和开单元(Open GWCC)的组合形成三维地下水流系统。将这种新概念和新方法用于实例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水循环的精细结构特征,在三维角度发现了一些新的特性。我相信,顺着这些前人的脚步,对地下水动力学的第二战场——流线集合性质——进行基础性的深入研究,将有力的推动人类对地下水循环乃至其它物质循环规律的认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8081-1140991.html

上一篇:基金委的公开信澄清了什么
下一篇:内生地下水科学问题之外力解决
收藏 IP: 223.104.3.*| 热度|

7 檀成龙 王振亭 何伟 黄永义 王礼恒 高敏 廖梓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