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人才培养,从学位上分为14个大的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其中历史学只有3个一级学科,分别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并不包含科学技术史。那么,科学技术史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
答案:科学技术史是理学下面的一级学科,而且不设二级学科。
科学技术史不是研究历史的吗,为什么没有放在历史学下面?物理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不是每一门学科都可以研究自己的历史吗,为什么非要合并到“科学技术史”这样的一级学科里面去?
这样的疑问,意味着科学技术史成为一级学科应该是有故事的。没错,有波折!翟淑婷在2011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我国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确立过程》,对此做了详细回顾。我国早期存在自然科学史和技术科学史这样2个一级学科,同时又以大括号的形式,如“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分列在各个学科的二级学科中。199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们中国地质大学设立自然科学史(地学史)二级学科硕士点,批准北京科技大学设立技术科学史(冶金史)二级学科博士点。1996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学科调整的征求意见稿,里面有“系统科学、自然科学史、轻工、技术科学史四个一级学科撤消,其二级学科入相应学科”,拟设立“科学技术史”纳入哲学类学科。这立马引发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危机感,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任张秉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渝生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呈文建议保留自然科学史为理学的一级学科,然而没有得到回应。直到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的路甬祥出面,请席泽宗、薄树人、陈美东等15名学者联合签名上书,呼吁保留自然科学史为理学一级学科、技术科学史为工学一级学科。最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将“科学技术史”作为一级学科设立在理学门类,包含原有的自然科学史、技术科学史、医学史和农学史。北京科技大学1996年设立技术科学史(冶金史)二级学科博士点,此后一骑绝尘,硬是把“科学技术史”办成了全国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第1,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A+。
按照我粗浅的理解,科学技术史成为一级学科的秘诀在于以下几点:
(1)重要性。在科技为硬道理的时代,把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门类的发展规律单独拎出来专门加以研究,总结科技文明的历史经验,对人类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大人物支撑。李约瑟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科学技术史专业领域产生了席泽宗、常青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院士既是金属物理学家、又是科技史专家,另外还有卢嘉锡、路甬祥、朱清时等院士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
(3)为科学家提供了讲历史故事的舞台。但凡在科技专业领域有点成就的科学家,都喜欢谈点历史,但一般难登正统历史学的大雅之堂,正好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史”这个舞台讲讲故事!
不过,“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始终有难以割裂的关系,因为科学技术哲学(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本身就需要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中汲取哲学营养。其实很多机构的“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是混在一起培养人才的。未来这2个学科如何发展,目前还很难预料。
以此为鉴,地下水科学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级学科?难,也许只有3%的几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