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为什么我们要搞多圈层 评论[11]孟津 2013-8-19 02:05 :
把光(阳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绝对是有意义的。但光和其它几个由地球结构、重力等因素而形成的圈层相比,光不是一个围绕地球的圈层,它只从一个方向来,从地球本身的微观角度看,还有昼夜的区别,极区的冬夜等,处于夜晚的区域光圈存在吗?这可能有点钻牛角尖了。也许用“光能圈”更合适,它是一个连续的圈层,即使在夜间的地球区域,极区的冬夜,光所留下的能量,仍然以物理、生物、化学等方式在黑暗中起作用,尽管那个时段、区域中的地球从地表到深度空间中都没有光。
答:阳光,这个词,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太阳发射的可见光。目前,更广义地理解为太阳发射的全光谱,即从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到无线电波。一般说来,波长3微米是一个坎。地球自己热辐射到波长3微米时,已经大过阳光的影响。所以,阳光又可以近似称为短波辐射,3微米以上称为长波辐射。从这个意义上,不管白天黑夜,极地赤道,地球通通被光圈包围着。所以讲全球变暖,就要讲全球的光能收支、时间和全球表面平均意义上的光能收支。为此,有的作者甚至把太阳常数除以4(地球球面与截光面积之比),
例如梁顺林、王锦地等《Advanced Remote Sensing》所引图6.1, 第130页,Elsevier,2012,ISBN 978-0-12-385954-9。这里作个说明。
当然,孟津老师的建议,用“光能圈”,也许更准确。但是,一个圈一个字,水土光、人生气,比较利于学生记忆;要追求准确的话,每个字都必须加上一串字。孟老师满意这个回答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