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人有病,天知否?(3) 时间序列与过程知识

已有 5351 次阅读 2008-4-18 06:34 |个人分类:课件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前篇博文(往事如烟)答复网友评论时,我提到:

“我相信学识和人品有很强的正相关。我不会在这儿画图。想像X轴代表学识;Y代表人品。在x接近零的时候,人品的差别基本独立于学识。但随x增加,二者相关性逐步增强。所以散点图应该像一把扫帚,柄斜向上。但是能耐和人品的相关性就难说了。按李宗吾的理论,应该是负相关。但似乎不普适”。

网友们总的反映不错,觉得讲得还算清楚。那么,我就想要求我的学生都画两张这样的图,把你认识的,知道的人都作为一个个数据点,标上去(别标注谁谁谁!)。最后把自己也作为一个数据点,标上去,这次可以注明是自己,是什么时候注的。过段时间,再标注一次。三年五年以后,可以看看自己的轨迹(trajectory),自我评估一把--当然,不用给别人看。

数据点的轨迹,或者说时间序列,表现的就是过程。

还在遥感应用的早期,多时相遥感数据,就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分类能力。因为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这大家很容易理解。但用于分类的时候,多数只是把多时相遥感数据当作额外增加的波段来用。有人也进一步提出用波谱空间中作物的轨迹来参与分类,但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当时也没有讲清楚会有什么优势。(ref?)

遥感应用发展到今天,就不得不考虑充分利用遥感时间序列了。比如农作物的估产,就需要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来监测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长势。但是同时还需要这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的知识,历年风调雨顺状况的评估,才能估计今年的产量。所以这需要作物生长过程丰富的知识。就是说,光知道春种秋收是不够的。比如白居易就知道山中的物候和山下就不一样: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从全国范围来说,纬度,气候带,等等也都会影响物候。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时间序列遥感也就玩不转。

又如,若干年前,辽河大水,遥感估算的受灾面积只有民政部门上报数的十分之一,中央采信了遥感估算面积。最近参加了环境减灾卫星(HJ)减灾地面系统的初步设计,才知道减灾委的同志迄今不服:

1)按受灾面积发放的救灾款还是老标准,老百姓苦,都骂遥感乱摇笔杆(这不能怪遥感)。

2)遥感图像是洪峰以后获取的,洪峰时过水面积更大,图像上反映不出来 (这怪遥感水平不够)

如果有洪峰前后的多时相主被动遥感数据结合,加上数字高程模型、洪水的过程模型、地面水文数据,估算最大过水面积,淹没深度和淹没时间,就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灾情评估信息,这就要求从瞬间到过程,从二维到四维。但我们搞遥感的,很少(?)能懂洪水的过程模型,这就要求多学科的交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22042.html

上一篇:往事如烟 - Re:该招什么样的研究生?
下一篇:法国对中国友好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