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现代番茄的前世今生

已有 7072 次阅读 2018-6-25 22:0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类无稽之谈总被用来打击科学。

例如达尔文,就遭人杜撰“晚年醒悟” 。

不过达尔文老先生晚年确实“不务正业”,放着《物种起源》中的坑不去填,却沉迷植物交配不可自拔。

因为他发现,是植物独特的生殖策略,塑造了这多样的植物世界。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植物无法移动,这就必须拥有特殊的生殖策略。

自交或异交便是它们的选择。

自交即是自花授粉,虽然基因型单一,偶发遗传变异才能被固定下来。

异交则让不同基因不断交流,物种的基因库变得丰富,但很难固定基因。

这两种策略足以让植物发展出独特的性状,我们所熟知的番茄便受惠于生殖策略的选择。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番茄味”,绝对是极有辨识度的味道。

酸甜得当的口味、特殊的芬芳、皮脆里滑的口感,很难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了解番茄历史的人都知道,500年前番茄只可远观不可下饭。

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欧洲人冷落了近200年。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关于番茄最初的印象,有很多种样子。

在日耳曼传说中,它是吃了会化身狼人的“狼桃”。

在情人眼里,它是公爵送给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情果”。

在传教士口中,它是能提高性功能、罪恶的“爱情苹果”。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番茄不能吃的

初到欧洲,它就被当做另一种茄科植物——有毒的曼陀罗花。

番茄与它形似,恰巧番茄的叶子也确实有毒*,一些人误食叶子后生病,直接坐实了番茄的“毒性”。

*注:现在经过育种栽培,叶子已经没有毒了。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16世纪初到18世纪,它都只能靠着植株颜值,在花园里当个观赏植物。

不过美食是不可能埋没的,特别在意大利,他们不但最先接纳番茄,还一直爱到了今天。

这首先迈开的第一步,就是番茄翻身的冲锋号。

番茄从无人敢吃发展到全世界消耗最大的蔬菜之一,甚至延伸出“番茄是水果还是蔬菜”的至高论题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讲到这里,番茄二三事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有心了解的人,早就熟悉了这些烂掉牙的典故了。

但要是就觉得,番茄的故事只有这样,那你就错了。

聊番茄,得从更遥远的过去说起,那是属于物种的故事。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故事要从几百万年前开始。

我们要顺着基因的线索,去推测当时的番茄经历了什么。

这些番茄处于番茄属分化的中早期,果实又小口感又差,很难吸引动物们尝鲜。

这种情况,恰是生殖策略的影响。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在育种中,当我们将植物培养出优良性状时,通过自交能固定优良性状。

但一些植物会进化出自交不亲和性,来阻碍自花授粉,以便提高物种内的基因组交流,提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植物适应环境,早期的番茄便进化出自交不亲和性,以异交为主。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番茄异交在授粉方面,则显得有些麻烦。

一般植物花药成熟,花药壁会破裂释放出花粉。

番茄花属于孔裂,即花药壁不会打开,成熟的花粉只能从花药顶上的小孔释放。

而这个过程非常委屈番茄,必须借由外力才能完成授粉。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番茄需要依靠动物才能完成授粉,蜂类就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熊蜂,它停在花上时,会将花拉扯向下,同时翅膀不断扇动,花粉也就落在它的身上。

不过也不是所有蜂类都能帮番茄传粉,蜜蜂就不行。

因为蜜蜂采蜜太过“安静”,花粉没有受到震动就无法掉落。

如今,在南美一共只有17个种类的蜂可以为番茄授粉,这还是两者共同进化万年的结果。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为了生存,它们会慢慢做出调整。

或者长出比花药壁更长的花柱头,又或者颜色更加鲜艳的花朵,现存的异交番茄都有着一定的策略应对窘境。

正当此时,某一个特别的突变,让番茄发展进化出自交亲和性。

这下子可就轻松了,它们再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授粉上。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在番茄野生种中,异交和自交是同时存在的。

但不难发现,异交型生活的质量确实比不得自交。

随着气温降低、昆虫数量减少,番茄越发倾向于采用自交生殖策略。

这样一来,我们美味的番茄也算踏上正轨。

不过,野生番茄并不只有一种,真正能发展成现代番茄的只有一支。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根据2005年的分类,现代番茄有着16个野生或近缘野生种。

而根据2011年Grandillo等人的研究证明,野生种醋栗番茄与栽培种亲缘关系最近,两者可以直接杂交。

因而猜测认为,现代番茄的祖先正是醋栗番茄

它们在自然中发展出自交,然后被印第安人发现并留下,第一次驯化便在此时开始。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第一次驯化的代表性品种,是樱桃番茄(小番茄)。

它就以这样的状态,跟着西班牙人远渡重洋,来到欧洲。

一来到这里,自交衰退的坏处马上就体现了出来,番茄赢弱的体质,只能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存活。

这也是为什么,在气候较冷的英国比其他国家更晚接纳番茄。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这之后便是漫长的改良之路(第二次驯化)。

欧洲园丁们逐渐发现,番茄能培养出的形态实在太多了。

事实也是如此,番茄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变异十分丰富。

在有意驯化、育种之下, 番茄的个头开始变大、心室变多,越来越接近我们现在食用的番茄。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重量、大小的变化,是最为明显的。

现代栽培番茄的重量,早已是刚出美洲时的上百倍。

有的时候,也有不少“失误”的作品——

出现了一些黄、绿、黑、紫、粉色的番茄,它们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风味。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番茄的驯化与改良直至今日,都还在继续。

科学进步带来“第三次驯化”,自2012年番茄基因组公布以来,番茄品种改良、野生资源利用相关研究都取得重大进展。

大小、重量、颜色,都不断有新的培育品种,在抗病、抗寒抗旱方面也一直在进步。

这些都是依靠于更加精准的选育技术。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在现代番茄中,有着两种变种:普通番茄(大果型)和樱桃番茄。

这两种番茄也都是在欧洲驯化时期中,逐渐演化而来的。

有趣的是,番茄刚出美洲时就是小个子,在后来以大番茄与野生种杂交时,却又杂交出了樱桃番茄。

这也导致许多人,误以为大番茄才是番茄该有的样子。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也有一些人,感觉番茄没了小时候的味道。

这是因为,现在的番茄选育更加注重运输、储存、重量,而轻忽了口感。

在冷链运输中,为了减少运输中的损失,一般番茄还未成熟就摘下。

番茄存在在冷柜中, 酶的活性下降,风味也大不如前。

除此外,对甜味的追求也渐渐“剥夺”了番茄的风味。

番茄的酸味减少,味道随之变淡,也难怪番茄味在逐渐消失。

我们欠番茄一个道歉!从500年前欠到了今天


不过比起正在流失的“番茄味”,更糟的是一部分人对于番茄并不了解,却将其当做基因工程的产物。

对彩色的小番茄充满担忧,害怕这些“特别”的水果。

但其实番茄够难过的了,500年前被误会有毒,如今竟又被当作科学怪胎。

想上餐桌,它容易吗?

*特殊的彩蛋:番茄公案——番茄是水果还是蔬菜?

历史上对这件事最较真的,当属番茄进口商人约翰·尼克斯。根据1883年的关税法,蔬菜需要缴纳10%的税,水果则不用。当局认定番茄是蔬菜,但尼克斯就很不服气了,他认真研习植物学知识,认为番茄应该是水果。

这件事都闹上了法庭,双方律师各执一本词典,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战,法官们更是从中学到了不少植物学知识。不过法官最后还是判定番茄是蔬菜,毕竟当时的主流番茄还是用作炒菜为主。哦,也可能是为了关税。

到今天,番茄是水果还是蔬菜,已经是“至高论题”。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结果都不一样。不过没关系,反正好吃才是正义。

*参考资料

Ranc, Nicolas et al. A Clarified Position for 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 i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omatoes (solanaceae). BMC Plant Biology 8 (2008). 2018.

林涛, 祝光涛, 张俊红, 许向阳, 余庆辉, 郑铮. 基因组分析揭示番茄育种的历史[J]. 遗传, 2014.

林涛. 番茄基因组多样性和演化的遗传学基础[D].中国农业大学,2016.

李涛, 刘磊, 郑峥, 周龙溪, 宗园园, 邓学斌, 闫喆, 宋燕, 李君明. 醋栗番茄的研究与利用现状[J]. 园艺学报, 2014.

张剑国, 杜素惠, 管原真治. 番茄利用丸花蜂进行授粉试验[J]. 北方园艺, 1995.

落痕无声, 番茄往事(3), 知乎.

自交不亲和性, 维基百科.

225515l210dtdk6gdt1khk.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20840.html

上一篇:机长的一瞬欲念,让257人丧生于世界尽头的高山上
下一篇:唱歌跑调到外太空,自己却浑然不知?你可能大脑出了问题!
收藏 IP: 113.68.156.*| 热度|

3 文克玲 杨正瓴 郑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