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博文,名字也已从博客排行榜上消失,今天冒个泡,hello一下老朋友们。
看到科学网有多篇博文数落部分洋龟的“不是”,不禁想起橘生淮南这个典故来。有些洋龟在国外表现得中规中矩,但为什么一旦回国、甚至身在国外而与国内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她)们反而将国内部分学者的劣根性演绎得比土鳖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这些洋龟甘愿违背学术良知,要从橘变枳,面对国内外学术界要采取天壤之别的双重行事标准?
国内出台了很多人才计划,这些人才计划除了提升国内的研究水平之外,同时还寄望于这些洋龟们将国外良好的学术风气也一同带进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国内学术风气的作用。这些洋龟们在国外熏陶多年,按理应该将身体里的污秽净化殆尽。
但是,事实并不乐观,不断浮出的恶劣案例表明,有些洋龟利用国人崇拜“洋墨水”的心理,不按国外的学术规范行事,有些肆无忌惮的劣行对中国学术界的破坏作用,甚至比国内的某些混混型土鳖还要大。目前,没有数据直接表明这类洋龟占了多大的比例,但洋龟头顶光环,他(她)们的地位毕竟要高出土鳖很多,即使是很少的比例,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也会给中国学术界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水土异也!同样的人,为何在国外、国内表现完全不同?答案很明显,中土与外邦的水土异也!这里的水土指制度性的学术环境。事实证明,仅仅依靠层出不穷的“人才计划”引进所谓的“人才”这条路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学术问题的,如果不加强国内学术规范的制度性建设,仅仅像老一辈学者那样依靠学术道德自律来维持学术界的风气,中国学术界的乱象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5006-598034.html
上一篇:
《生物进化论与现代人类社会》课程简介及PPT下载下一篇:
对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