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师离开我们已经快两个月了。
他是省属重点大学的普通教师,是在更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慢慢成长起来的“老三届”学者,也是工农兵学员在科教行业中的一个普通代表。在他身上,有很多我们年青一代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他没有什么特别的丰功伟绩,年过不惑才开始招收研究生,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导师。他识人很准,对不同的学生,根据性格和兴趣的不同,“对症下药”,指导方式和侧重点都各不一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他做过扬州大学动科、生科两个学院的一把手,但我从他身上看不到任何“行政学者”的气息;他开创了跨专业批量输送人才的先例,以农学动物科学专业的背景为医院、医科大学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的弟子接近半数分布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各大医院;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力,积极乐观地抗击癌症数年,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直到心电图完全停止下来的过程中,整个人都非常的平静,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
我有幸成为他的开门弟子,在他门下受教,获益良多。因为我来自贫困山区,在求学的三年里,他在生活中给予了我很多物质上的照顾,但更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在生活、工作方面的“精神财富”。在印象中,恩师对我总是和风细雨般的随和,我从未见他生气过。恩师不喜欢严厉的说教,不管是师兄弟们一起,还是单独交流的方式,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他总会以一种很平和、但又让你很难忘记的方式传递给你。虽然我也带过多届研究生,但这种方式,我一直没学会。求学期间,除了学术方面的锻炼,恩师留给我的财富还有:
(一)“做事先做人”
恩师强调“做事先做人”,特别是做学问的人,如果一个人品质有问题,别人会下意识地回避你,这样你很难有真正的朋友,也很难被所在的集体接纳,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最后都很难成大事。
(二)“无欲则刚”
恩师教给我自我心态调节的信条——“无欲则刚”。在现在越来越浮躁的环境里,自我心态调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不可以有傲气,但要有傲骨,坚持自己认定的可以长久坚持的东西,要能扛得住环境的干扰,克制欲望,不追求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可以在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三)“把握好虚心与自信的平衡点”
我的性格比较内敛,恩师曾特别跟我提醒过我的性格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人要虚心,但也要有自信,性格内敛的人不可虚心过度,更重要的是要自信,但有时候又把握不好自信的度,容易走向狂妄、自负的极端,所以提醒我千万要把握好虚心与自信的平衡点。
(四)“有所为有所不为”
记得99年底开始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时候,总觉得研究内容不够深厚,老觉得应该还要补充很多的东西。恩师给我打气说,你千辛万苦下到各个养殖场去采样,然后提取样品,做基因的PCR-SSCPs分型实验,再做关联分析,工作量已经足够了(事实上,那个时候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国内农口专业还未普及,即使博士论文的工作量能做成这样也算不错了),一次研究能认识、解决、甚至是验证某个小问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实验结果达到了研究目的就足可以完成一篇合格、甚至优秀的学位论文,这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工作后在写各类项目申请书的时候发现,做研究就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直受用至今。
恩师为外单位培养了很多人才,但他自己希望中的继承团队却没有打造出来,这可能是恩师最为遗憾的地方。或许是因为恩师自己的成长经历,恩师一直持有一对一的师徒传承的观念,特别希望自己某个优秀的弟子能留下来继承他的衣钵,恩师在科研团队的打造上可能有点保守了。事实上,恩师弟子中有多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但都没有留下来。现在的学术研究需要团队,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人来支撑才行,如果坚持一对一的师徒传承的保守观念,很难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中的强势单位。当然,这也是他们那一代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不能说是恩师一个人想法偏保守了。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恩师丁家桐教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