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son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ksonne 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

博文

推荐:重大科学计划实施的关键管理与协调

已有 4467 次阅读 2009-11-24 14:25 |个人分类:好书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

盛弘强    2009-11-24

推荐理由:大科学需要管理与协调,小课题同样也需要管理与协调。单打独斗个体户的时代已经过去,如同现代企业管理不可能停留在原始阶段。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提高效率是现代实验室应该考虑的问题。

该书最后几点建议感受颇深,打印出来共享一下,有兴趣的可以买来仔细阅读。

如何领导协作:

1.明确而集中的目标

2.强调共同利益

3.吸引政治支持

4.谋求白宫监督机构的支持

5.组建强大而老练的领导团队

6.获得同事们的支持

7.用外部的威胁促进内部的凝聚力

8.坚持终极目标,但实现的路径要灵活


附:
内容提要:
《重大科学计划实施的关键管理与协调》讲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大科学和小科学”价值的争论此起彼伏。这些项目是如伺管理和协调的,什么样的策略是最科学和可行的,这是一个被国内同行关注但又忽略的问题。
由 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环境政策管理中心主任W.H.Lambright教授为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政府事务基金撰写的报告——“管理 ‘大科学’:人类基因组计划案例研究”,以及随后又为IBM政府事务中心撰写的姊妹篇——“协调‘大科学’的挑战”会给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两份报告不仅视角独特,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而且素材丰富,表述生动,研读之间犹如在读科技历史故事。两份报告不仅对于科技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对于所有从事研究的学者、学生,甚至中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王 小宁,教授,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与生物技术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历任广东省、广州市科技顾问,国家“863”主 题和领域专家,“973”咨询组专家。长期参与地方中央政府的生物技术发展科技规划,组织协调过大量的科技项目,是公认的战略科学家。
WH.Lambright 博士,锡拉丘兹大学(Syraruse University)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axwell School of(3itizenshipand Public Aflairs)教授,环境政策管理中心主任。他为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宇航局、能源部、国防部及国务院进行大规模技术项目长期研究。
编辑推荐:
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这些跨世纪的重大科学计划是如何管理和协调的?它们都成功了吗?我国的重大科学计划具备了高效管理协调的体系吗?答案就在《重大科学计划实施的关键管理的与协调》中。
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历任首席——侯云德院士、强伯勤院士、陈竺院士和詹启敏教授为《重大科学计划实施的关键管理的与协调》作序。这是一本从大学生到高层科技管理人员都值得读的书。
目录:
中文版序
Preface
侯云德序
强伯勤序
陈竺序
詹启敏序
译者序
1 管理“大科学”:人类基因组计划案例研究/1
前言/3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5
现阶段的人类基因组计划/7
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13
概念形成,1980~1986年/17
采纳,1986~1990年/19
行动开始,1990~1993年/23
维持和增长阶段,1993~1998年/27
重新定位,1998~2001年/32
结论/43
目标/43
组织/44
政治支持/45
竞争/46
领导/47
对未来的启迪/50
参考文献/53
可用的捐助报告/57
关于基金/60
关于普华永道/60

2 协调“大科学”的挑战/61
前言/63
执行概要/65
简介/67
问题的提出/68
名词缩写/70
气候变化计划/71
成为总统提案/72
计划的履行/72
克林顿对计划的变动/74
小布什总统对计划的重新定位,/76
纳米技术项目/78
纳入日程:倡导者的主张/79
白宫联盟/80
变成克林顿提案/81
得到国会认可/83
预期的威胁/84
布什的推动/85
早期评估/87
国际空间站计划/89
里根采纳该项目/90
自由号计划/90
克林顿和国际空间站/91
第一阶段:航天飞机——和平号阶段/93
第二阶段:美-俄联合装配阶段/93
第三阶段:趋于完成/94
结论/96
气候变化/97
纳米技术项目/98
国际空间站计划/99
几点建议:如何领导协作/101
参考文献/103
可用的中心报告/106
关于IBM商业咨询服务/110
关于IBM政府事务中心/110
译者后记/111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721-273530.html

上一篇: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下一篇:浙江大学关于建立海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绿色通道(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