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博文

为什么信息学科看重会议论文--兼给相关基金申请者的建议 精选

已有 23369 次阅读 2013-3-1 08:33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基金, 影响因子, 杂志, 申请, 国际论文

 为什么信息学科看重会议论文----兼给相关基金申请者的建议(唐常杰)

本文基于信息学科重视国际会议论文的事实,对相关基金申请者提一点建议,然后通过对几篇讨论出版方式的英文文献的摘评,说明为什么IT学科看重国际会议论文

又是一年科研春播时 最近,收到几份邀笔者提意见的青年基金申请书,申请人是几位刚获得博士学位,在外校任教不久的“前学生”(谐音听起来不错)。欣喜地看到他们的在立项和创新方面都写得不错,但又似有两多两少:(a)预期的论文性成果中,计划的高级国际会议论文较少,杂志论文较多;(b) 经费计划中,计划的设备费较多,而参加国内外会议和国际交流的费用较少。细问原因,回答说:

(1)国际会议费用高,在国内开国际会议需4千—5千元,到国外开国际会议,需要2-3万元,相比之下,杂志论文版面费较少

(2)会议论文不容易被认可。 杂志文章被SCI、EI检索多,易得有关方面承认,而国际会议,即便是某些录取难度像进奥运会一样的顶级会议,论文还不一定被SCI,EI检索,在某些单位不容易得到承认。


笔者的意见是

(a)上述的第一条理由不充分,现在的青年基金足够支持参加一些国际会议;

(b)几份申请书的经费计划中,学术交流费用较少,可能影响进一步学术交流,闭塞了学术视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青年基金不宜计划太多太贵的设备, 在激烈竞争中,不合理的经费计划可能会有负效应;

(c)如果将来用于论文和学术交流的费用超出规划,在日益严格的财务审查制度下,会报账困难;

(d)上述的第二条理由不成立,或正在变得不成立,信息学科,特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日益看重有资质的国际会议论文了,准确地讲,这里的 “看重”是指“不歧视”,是相比于过去被“看轻”而言的”。下面将展开解释。


会议 VS. 杂志,争辩已久 科研教学位在项目申请、人才评价、晋升和招聘时,都不能避开对论文的质与量的评价。人们从不同角度追求合理与公平,追求中有争论、有辩解,出现过猫腻、见到过恩怨;争辩者中,有人是为公道、有人是为生存、有人是为尊严、也有人是为利益,还依稀听到过相关的悲情故事。

经过多年争论和实践,在信息科学领域,特别的,在计算机科学圈子中,人们不再歧视资格的学术会议论文了。原因是:

 

 

倾向会议之几个视点 信息科学学科看好会议论文的原因中,包含有下列几个量度:

(a) 新,(学习者视点)信息学科相对较新、知识更新快;在学术会议上,研究者以创新会友,新思想、新方法、新方向在会议上的表达比杂志早半年、一年,甚至更多。

(b) 严,(管理者视点)信息学科,特别是计算机学科,严肃的学术会议审稿严、论文完整性要求高;录取率低, 例如有几年中,SIGMOD 15%, VLDB 18%,ICDE 17%, SIGKDD 15%, Dasfaa、WAIM、 APWeb etc 18%—25%,通讯领域的国际会议录取率还有10%左右的(参见评论8),比某些学科的杂志还要严格,从而论文质量靠谱。

(c) 快,(创新者视点) 信息学科的新思想从提出到应用的过程不太长,创新者希望知识产权尽快得到承认,而不愿慢等庆功会或追悼会。有的杂志从投稿到发表,需一两年甚至三年;这样的光荣发表,有可能是庆功会,也有可能是追悼会,前者是指成果已被产业界广泛应用,而后者是成果已被更好的成果取代。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许多研究者会先在会议上发表,获得知识产权,再把(合法的)升级版投稿到到杂志,等它一两年。

(d)近 (竞赛者视点)。学术会议比较亲近,竞赛者在处于同一时间点,后生可向先行者当面请教。而学术杂志的的交流不能当面相对,但有效时间长,几十年后还可被后生研究。

上述的以文会友话题太严肃,而金庸描述的以武会友就比较轻松活泼。金庸先生描述过多次武林大会,最出名的是两次华山论剑;他也描述过N年一期的武林期刊,最出名的两个可能是华山思过崖洞中“魔教長老破五岳劍派”的专辑( Special issue ),以及《侠客行》中用蝌蚪文表达的武林秘籍(含语言障碍),被石破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率先破解,其优点是时效长,几十年几百年后还被后来者学习传播。

比较武林的两刊两会,在武林英雄眼中,似乎武林会议更热闹,更有人气。


几篇有趣的文献--刊会之争 有年轻朋友来信询问和索取,希望介绍关于“刊物与会议论文之争”的素材,本文参考文献中列出了几篇这方面的有趣的英文文献([1-4]),可下载原文。限于篇幅,这里仅简析前两篇。


典型比较:两刊vs.两会 文献[1]通过数据库方向的和两个顶级杂志(ACM TODS和 VLDB Journal,简称两刊)以及 两个顶级会议(SIGMOD和VLDB,简称两会)的对比,试图说明典型会议论文的质量不错 。

笔者猜想, 该作者E. Rahm大概是哥德尔的粉丝,哥德尔第二不完备性定理的较通俗表达是: “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则S的相容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把S换为会议论文集合,如以会议论文来挺会议论文,则涉嫌王婆卖瓜了。

为了避此嫌疑,E. Rahm在系统外挺系统,在会议外挺会议:他在严肃的《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杂志上发表了这篇力挺会议论文的研究论文。他考察了1996 -- 2004 年两会两刊的论文。注意到ISI没有国际会议SIGMOD和VLDB的影响因子(或者,认为是0),为公平比较,用Google Scolar数据来计算学术会议论文的影响因子。

“两会”与“两刊”同研究方向,同属顶级,结果却出人意外:在所有的年份,(尽管会议论文集的引用记录更不完全),重要文章数量及被引次数两个指标上,“两会”比“两刊”高得多。

下面图表来自文献[1].

 

 

 

含冤的影响因子 文献[2]像信息学科的辩护律师,列举详实数据,为计算机学科论文的影响因子鸣冤叫屈。文献[2]以Google Scholar为工具,举证涉及了8700多篇会议和杂志论文,揭示一个事实:在计算机学科,ISI不但轻视或完全忽视了会议论文的影响,对杂志文章影响力也严重低估,而Google Scholar 的评价正确得多。 

 

 被影响因子遗忘了的角落 曾经有一段时间 有一些资格出版社(如Springer等 )出版的计算机会议论文集被SCI检索,那时可能还有一个(被低估的)ISI影响因子,现在,许多资格的计算机学术会议都没有 ISI影响因子(或者,被视为 0)。

目前,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科研成果,评奖金,评审学科发展,验收学科建设项目。当和其他学科横向比较时候,计算机学科的ISI影响因子往往低低在下,师生们或情绪不高,或略有牢骚,或想仰天长啸,而文献[2]为我们啸出了一口气。 

 

 

Google Style 下面的简单而直观的估算表明,顶级会议的影响力相当不错。

文献[1,2]中,作者模仿ISI的算法,引入基于Google Scolar的影响因子GsIF:

  第N年的影响因子 GsIF(N) = 第N-1年和第n-2发表论文的的GS平均引用率

与ISI的公式一样,只不过采用了GS的数据。巧得很,GS 也是 Google Style 的缩写。在各种Style流行的今天,不妨把GsIF 称为Googl Style 或谷歌-Style.

在Google Scholar和DBLP上容易查到下列事实: 从1994-2003年的每一篇SIGMOD文章平均被引用70次,VLDB文章平均被引用50次。

按谷歌-Style, 粗略地(偏向保守的粗略)计算表明:SIGMOD影响因子大于7,VLDB的影响因子大于5。 (有兴趣的朋友可做精确的研究)。


一个建议 其实,出台影响因子的Thomson ISI 不过是一个民间的机构兼盈利公司,我们的计算机学会CCF是学科性的学术机构。ISI能出台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韩愈.原毁),我们为什么不能推出更公平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

为了学科横向比较的公平,有理由向有关机构(例如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建议:以Google Scholar为基础,通过适当的修饰、约束,规范出一个子集(包括引用和被引),推出一个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影响因子公式或计算办法。

诚如是,则善莫大焉。


Some home work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做三件事情:

(a)本文文献仅仅列出4篇文献,追踪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引用这些文献的文献,找到更多相关的文献;

(b)用“新数据+新方法-->新研究”的路线,看看新结果对本文是加强还是削弱;

(c)如果读者的单位仍歧视国际会议论文,不妨用这些文献作申诉抗争的依据或武器。

 

参考文献 (可在附件中下载)

[1] Erhard Rahm。” Comparing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conference and journal

   ublic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 Erhard Rahm”, 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

   28 (2008) 127–128 127,   DOI 10.3233/ISU-2008-0562 点击这里下载.pdf 

[2] Lorcan Coyle,Jill Freyne,etc. "A quntative Evaluation of thr Relative Status of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ublication in COmputer Science,Technical Report UCD0CSI

  2008-08,October 2008  点击这里下载.pdf

[3] Massimo Franceschet ,The role of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

   a bibliometric view,Via delle Scienze 206 – 33100 Udine, Italy January 20,

   2010点击这里下载.pdf

[4] Michael Ernst ,Choosing a venue: conference or journal? by Michael Ernst

   (mernst@cs.washington.edu) December, 2006 点击这里下载.mht


相关博文(基金与科研系列)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179-666116.html

上一篇:新现象、新话题,新困难、新方案 — 带个WiFi去串门
下一篇: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收藏 IP: 121.22.43.*| 热度|

53 刘全慧 李学宽 李伟钢 毛宁 武夷山 董文娜 马磊 王善勇 李本先 璩存勇 王守业 黄智生 石东兴 陈宁 高建国 傅蕴德 赵凤光 王贤文 赵宇翔 徐晓 曾杰 许培扬 王桂颖 李天成 杨宁 李来山 曹聪 蒋迅 杨正瓴 陈中 刘加奇 翟自洋 任胜利 梅钢 庄世宇 文双春 陈桂华 彭真明 张珂良 龙涛 曹广福 丁国如 王金亮 郑皎凌 化柏林 邹晓辉 沈乐君 张吉良 zhangbenhua82 ncepuztf biofans cly85 withhighprob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