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得到批评是一件幸事! 精选

已有 8002 次阅读 2011-5-3 16:51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郁闷,又被老师批了!”

“跟我有仇啊,怎么老是拿我开刀?”

“您不就是我的导师吗?凭什么总是批评我,跟我过不去?”

“批一次可以,批两次可以,为什么总是批我呢?”

……

以上抱怨声总是能在耳边响起。当我将这些定性为“抱怨”时,想必又有很多人不乐意了。但是否真的是抱怨,能否请您看完再定?

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

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

耕柱子曰:“将策骥也。”

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

耕柱子曰:“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耕柱子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也是挨墨子的责骂最多的学生。上述对话是说:有次,耕柱子对墨子的责骂感觉极其不爽,于是抱怨“难道我还不及其他人吗?为什么要责骂我呢?”墨子则用“骥足以策”来启发耕柱子,让他明白,之所以经常责骂他,只因他还值得批评。

不知你在研究生期间是否经常得到导师的批评?不知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听老师谈你身上存在的不足了?更不知你会不会因导师的责骂而痛恨老师?

且不说老师的批评是否一定正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爱之愈深,盼之愈切,责之愈厉”。要知道,批评人是要冒得罪人甚至是树敌的大风险的,这需要很大勇气。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一般而言,人们都喜欢听好话,而不愿意听批评意见,有些人错误地将提批评意见的人当成仇人。因为尽管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仍有不少人要么摆脱不了“喜听奉承话,厌听忠告言”的本性;要么低自尊心过强,即使知道应该接受批评,但因面子观过不去而“抵死不从”;要么将自己犯的错归结为性格原因,认为“本性难移”,因而死不悔改。然而,“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

就像性格,真的不能改吗?我还是持怀疑态度。自打娘胎出来之后,我们的性格才慢慢养成,这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为什么到了现在,性格稍微有点定型的时候,就断定不再可能改了呢?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事在人为,同时也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总觉得个性不是不能改,只是未到时候。当某段经历确实是深入骨髓地刺痛自己时,当自己确实从骨子里意识到这种性格将给自己带来无穷烦恼时,仅从人之趋利避害的本性来考虑,也会将这种不好的性格改掉,至少会尽可能抑制这种性格产生过多的危害,这就是令人终生难忘的“痛改经历”。

那谁来创造这种“痛改经历”?我想,所有给我们逆耳忠言的人都可以担此重任。相比赏识教育,或许挫折教育更能让人受益匪浅。导师的批评与责骂,更贴切地说,应该是给我们上挫折教育课,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改正身上的缺点与毛病,创造最令人难忘“痛改经历”。有时是“暴风骤雨”式的,有时是“冷冻”式的,有时甚至用上了“生存威胁”式,不论是用那种方式,都会得罪学生。但这种方式,相比对学生身上的毛病和不足采取姑息纵容式态度,确实要好上千万倍。虽然这让暂时不能理解的人感觉很不舒服,会让人失意、难受,因为要改变和塑造自己,尤其是从内心和骨子里得到改变,都是一件让人感觉很不愉快的事情,甚至是一种撕裂的痛苦,但是总有一天会因此而深深感激。《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正是最好诠释:“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能够得到长辈或其他人的批评,确是人生幸事!希望每一个幸运儿,都能觉察这种幸福。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086-439979.html

上一篇:潜力?还是欠力?取决于你的意愿!
下一篇:需“身体力行”,勿“事必躬亲”,应“使他人行”
收藏 IP: 220.169.30.*| 热度|

47 刘全慧 彭真明 武京治 谢鑫 罗帆 苏力宏 陈安 唐小卿 刘颖彪 黄锦芳 刘洋 杨宇 肖重发 李学宽 徐营 王进 张志军 张亚红 吕荣 陈远建 黄璐 李莎 田兆贤 陈志刚 迟菲 吕喆 徐长庆 袁飞荣 王枫 李颖超 黄富强 张伟 田灿荣 崔军 佟冬 王界 刘世民 黄莹 王江艳 文绍 骆小红 刘玉桂 xchen poetofsoul zzjtcm guotao1988 ahsys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