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以大谈宏观、大谈战略,但在微观、在战术上却是个外行。自警。
有的人动不动就谈品味/品位啥的,而每一谈及此话题,往往大家就相轻,总以为别人是傻叉。但说句毒舌的话,受众们是没有资格谈品味/品位的。什么意思呢?比如男人们往往喜欢不同球队,并因此标榜自己的品味/品位,但说到底的话,你不过是一个球迷,是一个受众,球队没人知道你,你对球队产生的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真正的品味/品位,是在你有实力打造自己的球队之后,看你能打造出什么样的球队。再比如女人们追明星,也是如此。另外,男人女人都有的,文学啊、旅游啊、艺术啊、产品啊、奢侈品啊、甚至科学理论等等,作为受众,是没有资格谈品味/品位的。真正的品味/品位体现在,你打造自己的音乐、文学、旅游、艺术啊、产品、奢侈品、科学理论等等的时候。作为一个受众,作为一个评判者,动动嘴皮子的事,谁都会做;也因为谁都会做,做不做都是无所谓的。
比如,现在有些人自以为有taste,老骂别人爆发户、乡巴佬、土财主,其实他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受众而已。既然是受众,你选择的东西别人也都能选择——即使是所谓的限量版——所以你根本就没什么taste可言。这里不多说了,前一阵子伦敦/北京奥运,iphone/黑莓,星巴克/手磨咖啡,LV/无印良品,甚至旅游地点,英音/美音,等等话题,大家都是受众,几十亿分之一,taste个什么啊。。
看完少年Pi的电影,大概可以看懂一点《西游记》了:这里说的是原著,不是电视剧。猴子代表什么?猪代表什么?马代表什么?提示一下,心猿意马。心是什么,意又是什么?金箍棒又代表什么?紧箍咒代表什么?等等等等。看懂之后,再去看丘处机《西游原旨》,是《西游记》的灵感来源。再之后,说不定才能看懂一点《庄子》《老子》,而且仅仅是说看懂,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期待李安拍《西游记》。
自己经历,心领神会,有所体悟,翻来覆去,受其历练,才敢说有一点点心得;听别人讲,看网上帖子,看些书与演讲,再从嘴里直接说出来,大概只是瞎扯卖弄吧。自警。
见到一种声音,见到一种论调,或慷慨激昂,或义正言辞,都要先问:发出这种论调的人或团体,工资是谁发的?所需要的钱是哪里来的?在钱的来源上追根究底,一下子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们那样说话,也就知道到底要不要相信。
逻辑跟统计一样,用好了很有用,很有价值;同时,却可以用来骗人的。逻辑上,往左转一个弯,等于往右转三个弯。同样的假设,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而都自洽。同样的事实,可以支撑完全相反的论点。现在的报道(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媒体),现在的互联网,很多人都是先有了结论,再找事实支撑,多转几个弯,耍耍嘴皮子,动动笔杆子,美之名曰论辩,美之名曰逻辑。
看小说、故事、电影、电视,不要只看其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的光鲜,要问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到底可不可能?可能的话,每日花费需要多少,钱从哪里来?从而需要每日工作多长时间?做什么样的工作?
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机构,其背后都是人。
志心于道义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心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心于富贵者,其余不足观也已。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路,既然选了,就要走下去;至少走到下一个路口再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797-657080.html
上一篇:
#荐书#《走吧!到農家打工換宿:向農人學習,過真生活》下一篇:
#荐书#《汉字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