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

博文

80%的时间挑水,20%的时间挖井 精选

已有 8947 次阅读 2009-10-10 22:12 |个人分类:儒释道|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研究方法, 学习外语方法

一   

    假设你需要水,而你没有井,只能从很远的地方挑水喝。这时

    1.不应该什么都不顾地挖井,首先要挑水养活自己。

    2.也不应该仅靠挑水度日,因为这毕竟不是长远之道。

    3.比较平衡的做法是:做好挖井的长期打算,同时用最经济的方式挑水度日。80%的时间用来挑水,20%的时间挖井。

     挖井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最好能明智地选择多个地点,挖井工具,并做好长期挖井的打算。在挖井的过程中最好乐观地享受其过程,因为你高不高兴跟能不能挖出水关系不大。不要随大流,人们都在挖的地方不一定就好。但如果某地方水源丰富,就应该去挖。不要经常变换挖井地点。但如果某地方出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就应该果断放弃。不仅注重水的数量还要注重水的质量。最后还要记住:不要把挖井看得太严肃,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挑水就不一样了,目标很明确,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挑最多最好的水就是成功。

   挑水使你不至于渴死,但仅靠挑水你永远成不了“水大亨”;挖井使你有可能成为“水大亨”。

    假设你在做学术,而你没有一流的成果,还得靠写些一流以下的论文“度日”。这时(注:研究成果指有价值的学术结果;论文指不一定没有价值,但其目的是“度日”的学术结果)

     1.不应该什么都不顾地就想做出世界一流成果,首先要用一流一下的论文养活自己。

       2.也不应该只写一流一下的论文,因为这毕竟不是长远之道。

    3.比较平衡的做法是:做好出世界一流成果的长期打算,同时用最经济的方式写论文养活自己。或曰:80%的时间用来挑水,20%的时间挖井。

     做出成果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最好能明智地选择多个方向,思考工具,并做好长期研究的打算。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好乐观地享受其过程,因为你高不高兴跟能不能出成果关系不大。不要随大流,人们都在研究的地方不一定就好。但如果某地方成果丰富,就应该去挖。不要经常变换研究方向。但如果某地方出成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就应该果断放弃。不仅注重成果的数量还要注重质量。最后还要记住:不要把出成果看得太严肃,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靠论文度日就不一样了,目标很明确,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出最多最好的论文就是成功。

    靠论文度日使你不至于“跳楼”,但仅靠挑水你永远成不了“大牛”;研究成果使你有可能成为“大牛”。

    假设你在学英语,而你没有没有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但同时还得过一些考试。这时

    1.不应该什么都不顾地就想拥有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首先要通过那些英语考试。

       2.也不应该只是成为英语考试高手,因为这毕竟不是长远之道。

    3.比较平衡的做法是:做好拥有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的长期打算,同时用最经济的方式通过那些英语考试。或曰:80%的时间用来挑水,20%的时间挖井。

     培养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不确定性很大,所以最好能明智地选择多个方式,各种方法和工具,并做好长期努力的打算。中最好乐观地享受其过程,因为你高不高兴跟能不能学好关系不大。不要随大流,人们都在用的方法不一定就好。但如果某种方法被证明效果显著,就应该去试验一下。不要经常变换学习。但如果某种方法不适合你,就应该果断放弃。不仅注重学习的进度还要注重学习的积累效果。最后还要记住:不要把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看得太严肃,它只是你能力的一部分。

   通过英语考试就不一样了,目标很明确,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出最多最好的成绩就是成功。

   通过各种英语考试使你在升学留学求职时不至于被英语扯后腿,但仅靠考试你永远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而长期地培养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使你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李阳老师。

 四

   李开复先生在其最近的新书中也介绍了Google公司的“80%的时间做公司的任务,20%的时间做自己的兴趣”的方法。

   “80%的时间挑水,20%的时间挖井”不失为应对中国“缺水”现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认为,现阶段中国“缺水”的现状导致的英语考试与英语能力的矛盾,真正的研究成果与论文的矛盾正在缓解。我们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全方位”地分析现状。而是用80%的时间适应现状,20%时间改变现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797-261348.html

上一篇:读《物理学家的睿智与趣闻》
下一篇:关于第七次产业革命
收藏 IP: .*| 热度|

12 强涛 武夷山 刘玉平 朱林 刘进平 杨秀海 刘凡丰 杨延丽 李云森 胡志丁 lftkf guojiajiajia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