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我看两会5

已有 2702 次阅读 2016-3-6 12:18 |个人分类:我看两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很好的参考资料,数据分析全面。

底下显示不全,看不清,请看这里 http://news.qq.com/cross/20160304/W44V22Oj.html?ADUIN=491044866&ADSESSION=1457237529&ADTAG=CLIENT.QQ.5467_.0&ADPUBNO=26558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至今已完成十二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缩影,是观察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切入点。


十二个五年计划可谓成就斐然,但中国这艘巨轮也曾屡次偏航甚至触礁。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锚之年,攻坚克难之旅再次开启。

本期“未完成的KPI(下)”是新闻百科(微信号:newspedia)“攻坚十三五”系列策划第3期,旨在盘点第九个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未完成的既定指标,及其背后原因。【上期回顾】一五到四五计划盘点:大跃进对中国经济破坏有多大 五五到八五计划盘点:90年代初通货膨胀有多严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九五计划(1996-2000):通货紧缩时代

九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前期抑制通货膨胀,后期应对通货紧缩。

在高通胀得到控制后,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跌至20年来最低点。

在国内,通货紧缩来临,内需不足成为突出问题。企业开工不足,国企改革,下岗潮席卷全国。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首当其冲的是东北,尤其是辽宁和黑龙江,以及两湖地区。

就业状况的恶化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势大幅减缓,

九五计划的城镇居民收入指标完成率也因此仅96%。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九五计划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也因此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内需,与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房产三大市场化改革相继启动。首先是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

不可否认,高校扩招让更多人获得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但教学质量的下滑更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扩招之外,医疗、房产的市场化改革,其巨大影响力更是一直延续至今,看不起病、买不起房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十五计划(2001-2005):高增长、低通胀

十五计划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保持了高速、平稳、健康的增长。

从实施情况来看,十五计划完成总体良好,提出的目标大部分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上图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这是部分未完成的指标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沙尘暴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制约因素。时至今日,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环境问题,更是成为即使立下提头来见的军令状都难以解决的顽疾。

此外,十五计划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行业间收入差距,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等问题都成为必须应对的挑战。

十一五规划(2006-2010):房价高涨根本停不下来

从十一五开始,“计划”让位于“规划”,一字之差,凸显中国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看,经济增长目标提前完成,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然而,十一五规划遭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应对措施。地方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更加疯狂的搞地皮,土地出让收入以及房地产业税收在2010年占据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42.17%。

2010年,仅商品房销售额一项占GDP的比例,全国就高达13.08%;省市前三甲则为海南、重庆、北京,分别高达36.16%、23.30%以及20.66%。

土地财政让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房地产业,更让房价疯涨根本停不下来。

十二五规划(2011-2015):经济新常态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落到了十二五规划肩上。中国经济发展开始不再唯GDP论,而是要适应平稳较快发展的经济新常态。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也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调低到7%,同时在第二个主要目标中即提出“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并明确提出两个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三个重要指标——GDP、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及城镇化率成功完成。

人民生活类指标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也相继完成。

资源环境方面,截至目前,2015年的部分数据尚未公布,据专家预计,环保、能耗等指标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了这些年环境污染问题异常严峻的现实状况。

 

资料来源:管汉晖、林智贤《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青年报、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维基百科、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

欢迎关注新闻百科官方微信

11 条评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60791.html

上一篇:我看两会
下一篇:与美国普通家庭交流
收藏 IP: 114.111.1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