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PNAS 周忠和论文:“最早的鸟类可能没有胸骨”的替代计量结果

已有 2040 次阅读 2014-9-20 09:5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家称最早的鸟类可能没有胸骨

 

现生鸟类之所以能在天空自由飞翔,主要是因为拥有发达的胸骨及其附着的飞翔肌。但中国科学家8日报告说,对已知最早的有羽毛的恐龙近鸟龙和最早的鸟类之一会鸟的研究表明,最早的鸟类可能没有胸骨,飞行能力十分有限。

近鸟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它长有羽毛,生存于距今约1.6亿年前,外表与已知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非常相似。会鸟化石也发现于中国东北,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的一种十分原始的鸟类。对这两种动物的飞行器官(胸骨)的研究,对了解恐龙向鸟类过渡中飞行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对新华社记者说,以往研究的近鸟龙和会鸟的化石标本数量极其有限,因此对它们没有胸骨有3种解释,一是化石本身保存不够完整,胸骨在埋藏过程中丢失;二是个体发育不完全,胸骨为软骨,没有骨化,所以没有保存为化石;三是这两种动物本来就没有发育出胸骨这一结构。

在新研究中,周忠和等人详细统计研究了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的226件近鸟龙化石标本,以及96件会鸟的化石标本。骨组织学分析表明,无论最大的成年个体还是最小的未成年个体,都不存在胸骨,从而说明胸骨不存在并非个体发育的原因造成。

此外,这些标本中有许多都保存着非常精美的羽毛和软组织结构。“因此我们推测,这两种动物应当不具备软骨化的胸骨,”周忠和说。

新研究还进一步提出,缺乏胸骨是鸟类祖先的一个原始性状。(来源:新华社 林小春)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4919218359034484.shtm

 

On the absence of sternal elements in Anchiornis(Paraves) and Sapeornis (Aves) and the complex early evolution of the avian sternum
  1. Zhonghe Zhouc,1

  1. Contributed by Zhonghe Zhou, June 14, 2014 (sent for review April 13, 2014)

Online Impact
Picked up by 1 news outlets
Tweeted by 7
Mentioned in 2 Google+ posts
0 readers on Mendeley
0 readers on CiteULike
This Altmetric score means that the article is:
  • in the 93 percentile of a sample of 37766 of the 40270 tracked articles of a similar age in all journals

  • in the 66 percentile (ranked 177) of the 535 tracked articles of a similar age in PNAS

Article Usage

  • Abstract/Extract Full-Text PDF

  • TOTAL DOWNLOADS 0 0 0

Article usage is updated on the 15th of each month, starting after the first month of publication.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09/03/1411070111.abstract?tab=metric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829314.html

上一篇:PLOS ONE: 科学家发现动物新物种一文的替代计量分析结果
下一篇:中国期刊应该启用论文计量分析工具(Metrics)
收藏 IP: 123.125.1.*| 热度|

1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