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7月份中国科学家发表CNS论文12篇

已有 4226 次阅读 2013-7-31 16:08 |个人分类:自然杂志|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中国科学家

 

7月中国学者发表CNS文章汇总

七月,中国学者主导参与的 12 项研究在《Cell》、《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注明:本文汇总的文章不涉及CNS旗下的子刊(包括但不限Cell Stem Cell、Nature Genetic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

Cell(1篇)

北大生科院再发Cell封面文章:物种不同,如何能“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樊圃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论文,揭示了黑腹果蝇识别其它物种果蝇的生物学机制,鉴定出参与该行为的感觉受体、化学分子和相关神经回路。樊圃等的论文题为“抑制黑腹果蝇与其他种属交配的遗传和神经机制”。

Nature(7篇)

Nature:中国学者揭示早期胚胎遗传程序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转化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 RNA 测序( RNA -seq)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对人及其他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前发育的转录调控网络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地阐明了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相关重要科学问题。

Nature:中国需要职业教育而非学术教育

《自然》杂志世界观点栏目刊登来自中科院的王强博士撰写的一些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必须将其高等教育系统的重点从学术性课程转到职业教育课程。王强表示,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试图模仿美国的做法是错误的。

Nature:中外学者获2012诺奖研究新突破 完成GPCR结构拼图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解析了人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七次跨膜区域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研究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这项研究由中国、美国、荷兰及丹麦等国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他们选择小分子配体稳定受体结构并促进晶体生长,首次获得了分辨率为3.4埃的人胰高血糖素受体七次跨膜区域的蛋白晶体,通过对晶体结构和128个突变受体亲和力分析,构建了该受体与胰高血糖素进行分子识别的结构模型。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受体与A型G蛋白偶联受体相比,其与配体的结合“口袋”更大,第一跨膜螺旋向细胞膜外延伸出3个α螺旋,形成“茎”样结构,用以“捕捉”胰高血糖素,使其氨基端插入跨膜区而与受体结合。

Nature:徐华强等解析叶酸/叶酸受体复合物晶体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等人成功解决了叶酸受体极难表达、纯化和结晶这一技术瓶颈,并成功解析了叶酸/叶酸受体FRα复合物晶体结构,系统阐述了叶酸与叶酸受体FRα的具体结合口袋及精确的相互作用位点。该项突破性的发现将为今后如何高效获得靶向的抗癌药物及其它相关药物提供了精确模板和设计思路。

Nature:中国学者揭示H7N9病毒更易感染人

来自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新型禽流感H7N9病毒的一些生物学特征,研究人员证实新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对于人类构成了潜在的高风险。研究人员观察发现,N7N9病毒可以结合禽类(α2,3-唾液酸)和人类((α2,6-唾液酸)受体。它还可以侵袭人类下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和肺泡中的II型肺细胞,在体外肺及气管移植培养物和几种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有效复制。在H7N9感染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样本中,检测到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IP-10、MIG、MIP-1β、MCP-1、IL-6、IL-8 和 IFN-α水平增高。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人群是首次接触到H7N9病毒,当前的季节性疫苗接种无法提供保护。

Nature:中国学者解析新型人类冠状病毒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阐述了新型人冠状病毒MERS-CoV与其细胞受体CD26结合的分子基础,为人类了解冠状病毒的分子结构,找到防治该种病毒感染的手段做出了重要贡献。

Nature:中科院江陆斌等在疟疾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疟疾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江陆斌(Lubin Jiang)研究员领导的小组证实,PfSETvs依赖性的组蛋白H3K36甲基化抑制了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致病基因。

Science(4篇)

Science:中国学者揭示细菌细胞分裂机制

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细菌细胞一分为二的分裂过程主要由一种蛋白产生的机械能所驱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题为《FtsZ原丝纤维通过轴转机制而产生分裂力》。

Science:邓宏魁等取得iPS革命性突破 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逆转“发育时钟”

7月18日,Science杂志(Science Express)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Science:大流行风险?令人不安的H7N9病毒性状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团队对 H7N9 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 H7N9 有可能通过飞沫“高效传播”。研究人员表示,这揭示了 H7N9 存在较大人际间流行的风险,意味着全球需加强相关防控准备。此外,《Science》还刊登了对陈化兰的人物特写,详见:Science:中国首席兽医师 陈化兰

Science:热议中国环境保护法修订

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等人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述文章,探讨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实施与修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的若干建议。该文是该研究组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取得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合作计划的支持。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63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712917.html

上一篇:快乐对人类基因的影响研究的知识发现
下一篇:科学网大学校花 夏季荷花
收藏 IP: 124.192.129.*| 热度|

1 郭文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