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艺术的死活与真假

已有 3732 次阅读 2013-3-27 09:0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艺术

 

 

看到贝贝特的一本新书,《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直面真伪、超越真伪的艺术史研究)》(广西师大出版社),作者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老太,今年八十,原书1995年就在香港出版了(Old Masters Repainted Wu Zhen Prime Objects Accretions)。

 

徐老师说中国的艺术史研究是在“用捕鼠器捉梦”,把所有东西塞进一个预设的框子里去。她认为艺术是活的,她看吴镇的《双桧图》,就仿佛感觉到地表的呼吸,感到气的流动,“感觉到他在的那天有点湿有点冷。”“我想跟他喝酒,但是看得出他不会跟我喝,他是个那么深那么傲的人。”

 

如此读画的感觉好像并不新鲜,如此研究艺术史,却能发现一些鲜活的特征。徐老师说,“明代的伪作,你总能感到笔墨要刺破空间、刺破这张纸,明代画家过分关注笔墨,好像离开笔墨他们便不知道干什么了。宋元绘画的笔墨,音韵压得很低——每个时代都有能感知的时代特征——吴镇运用笔墨是为了创造空间,而非笔墨本身,主体是‘空’、是‘无为’。”经过徐老师的活生生的重鉴,当世归于吴镇名下的50多幅画,就只剩四件是真的了《双桧图》、《中山图卷》、《渔父图》、《竹石图》。

    

徐老师的结论吓跑了很多人,我也不关心那些画的真假。启发我的是她的“活的”方法论,我想对科学也是一样的。我们做所谓科学的,似乎自然以为是在求真——且不说故意造假——然而,怎么才算真呢?“实践”当然是一个标准,但有时显得很空虚或者很遥远。我想也可以添加一个“活”的标准,看它能生出什么东西来。其实这一点也不新鲜了……但我们还是经常看到一些东西,它们所谓的真只是因为在原始数据里转圈儿,只是因为圈子里的人都在那么做——犹如一个赝品,那么多权威的鉴定大师们都曰它是真的,仿佛就真的真了。

 

 双桧平远图

 渔父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674334.html

上一篇:The nonsense of commonsense
下一篇:西湖烟雨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17 李学宽 吉宗祥 曾新林 庄世宇 陈湘明 武夷山 柏舟 鲍海飞 钟炳 黄晓磊 杨正瓴 文双春 陈筝 黄锦芳 蔣勁松 anran123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