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离家的鞋

已有 3267 次阅读 2012-10-21 09:5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style

 

 

题目很怪,应该是“离‘家’的‘鞋’”——还是有点儿怪,我这儿的意思是:偏离了“家”字韵的“鞋”。这是从海飞兄前几天提出的问题想到的(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3493)。

 

古诗里“斜”与“家”、“花”等字押韵,今天它的普通话读音是“鞋”,不押了,因为韵母分化了。那三个字在中古音里,同属麻韵。麻韵的二等字(关于“等韵”,我一直没弄明白,不说了;参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就是今天的a, ia, ua的字,主要元音还是a

 

麻韵的三等(中古韵的ǐa),在现代北方话里变成了ie,“斜”就这样读xie了。同从“麻”韵分化出来的伙伴还有很多,如嗟、些、邪、借、谢、也、夜等。

 

不过,ie并不都来自ia。题目里的“鞋”就不是“离家”的一个,它与“街”原来都在“”韵,而“佳”与“家”却并不是一家的(如平水韵的“佳”部里有很多今天读ai的字,如钗、排、淮;四川方言还说“鞋子”为“孩子”,蒋介石变成“常凯申”,也是一个道理)。可见,韵母变化多样,没有简单的古今音的对应关系。

 

在有的方言里,ie还保留着ia音。上海人说“谢谢侬”,就读zia。很多古诗用方言读比普通话还押韵,就因为部分古音还保留在部分方言里,这就是陆法言在《切韵序》中说的“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途”。

 

小朋友都古诗词遇到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告诉他语言的变化,不妨就拿方言来做例子。即使北京人,大概也能找出一些方言的例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624687.html

上一篇:物理学家不会玩儿
下一篇:信息与敏感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8 张玉秀 陈小润 杨月琴 陈湘明 钟炳 赵宇 陆俊茜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