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五花八门的校训

已有 5275 次阅读 2010-7-1 08:55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些天听报告,才知道研究生院的院训是“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些词儿都耳熟了。“致知格物”似乎是最接近科学探索的老字儿眼。
 
所以,在《大学》或其他经典里找大学校训,实在方便。其实,香港大学老早就用“明德格物”做校训了(它用的拉丁文是Sapientia et virtus)。我们把“格物”放到前面,是不是创新了呢?遗憾的是,复旦也先从《论语》抄来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看来,创新是难说了,顶多算“整合”。整合的结果是,科学院研究生院等于一个港大加半个复旦。
 
我们的校训用文言,西洋的校训用拉丁,拉丁文也可以算西文的“文言”。培根同志就认为,用拉丁文写的作品才能流传久远——他恐怕想不到他用拉丁文写《新工具》(Novum Organum)远不如英文的随笔那么流行。
 
“文言的”校训多,白话的校训也多。几个老爷学校还是都用拉丁文:  
剑桥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From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牛津 Dominus illuminatio mea (The Lord is my Light)  
他们大概也是借了“典故”的。牛津那句话是《圣经》Psalm(诗篇)27的第一句,剑桥那句,我不知道来历。有趣的对比结果是,牛津的light来自剑桥的“here”。
 
哈佛的校训多变,最早是Veritas (1643),然后是In Christ Gloriam (1650),现在流行的是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美中不足的是,那几位老老师不是哈佛的校友。
 
最简单的校训,大概是加州大学的:Fiat lux (Let there be light),它是不是也想去剑桥找光源?(这当然也是《圣经》里的句子。)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Dei sub numine viget (Under God's power she flourishes),后来增添了一个“普及版”的,还有点儿中国特色:  
In the Nation's Service,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总的说来,这些校训都很庄重,有没有轻松的呢?我见过一个——传说Aberdeen Marischal学院(在苏格兰,500多年的老学校了)的校训是三句莫名其妙的话  
They say, what say they; let them say.  
有点儿像小说里的对话。爱尔兰数学家史密斯(Henry John Stephen Smith,1826 ~ 1883,他大概算爱尔兰第二数学家,第一当然是发明四元数的William Rowan Hamilton)听说这个校训后,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解读:哦,那正是大学生的三个阶段呀!  
他们说”——第一年,多听,听得越多越有灵感。  
他们说什么”——第二年,多疑,多提问题;  
让他们说”——第三年,管他说什么呢,满不在乎。  
老史很会说话,他数学好,语文也好,曾获牛津大学古典文学和数学的双重最高荣誉,据说是靠扔硬币来决定专业的。(我的大学志愿也是那两个专业,但选择我的不是硬币,我也没得过荣誉,惭愧兮兮也。)
 
认真说来,老史的第三点解读在开玩笑,校训肯定不会鼓励同学“满不在乎”。我想它的意思应该是“自有主张”。像但丁说的,走我的路,让他们说去吧。这样看来,那三句话恰好对应我们求学的三个阶段:好奇,怀疑,独立
 
也许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句话来刻画第四年:  
说完了吗”——他们说完了,该听我说了。 
 


刻着校训Veritas(真)的哈佛校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40228.html

上一篇:从大观楼到西山
下一篇:“我诗第一”的书画家
收藏 IP: .*| 热度|

26 武夷山 马红孺 王进 王晓峰 刘全慧 张檀琴 杨远帆 曹聪 钟炳 陈国文 刘艳红 丁甜 吉宗祥 吕喆 金小伟 苏红 赵宇 张天翼 耿文叶 陈湘明 李学宽 鲍海飞 武京治 夏凤金 张立宪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1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