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杏花春雨江南

已有 11244 次阅读 2010-5-23 08:52 |个人分类:诗歌|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现在说这个话题有点儿落后了,因为恰好在旧笔记里看到,所以顺便抄下来。
 
悲鸿先生有一幅对联,经常可以看到的:“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下联太美了,几百年来已经美倒过千百万人。
 
元代文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词云: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值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挪蓝,紫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柯敬仲就是柯九思,元代大画家。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不但传刻,而且还绣在手绢上呢。同时代的词人张翥还专门写了一首《摸鱼儿》,结尾说,“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杏花,春雨,江南,这景象,想起来就美,梦了也会笑醒。它是一组典型的物象,生在典型的中国文化里。历代描绘甚多,如
 
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
 
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王雱)
 
杏花雨里带春回”(杨万里)
 
杏花春雨早寒时”(萨都剌)
 
杏花村落雨霏霏”(王冕《清明后日》)
 
杏花消息雨声中”(陈与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杏花疏雨似江南”(吴师道)
 
这样看来,老虞的词句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三样东西重新组合了一下。在所有的句子里,它是最简单的,没有动作,也没有情感,没有思想,把一切想象的空间都留给了读者。于是,最简单的成了最令人动心的。
 
组合,这个在数学和绘画里的基本程式,在诗词里同样重要。我们肯定能想起的也许更有名的组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特定的景物和时间的组合模式,引发特定的情绪,产生特定的美感。读者是从引出的效果来追认诗句的美妙——而诗句本身写出的东西,实在平凡得很。哈代说,数学和艺术都创造“模式”,这是一个好例子。不过,审美模式还与文化背景有关,洋人读这几句诗,大概就不会有我们的感觉。有兴趣的可以将它译成英文,看看是什么样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27657.html

上一篇:远距离看事物
下一篇:生命可以还原吗?
收藏 IP: .*| 热度|

17 武夷山 卫军英 罗帆 梁建华 钟炳 陈国文 徐建良 吉宗祥 金小伟 赵宇 陈湘明 侯成亚 张旭 鲍海飞 柏舟 刘波 王随继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