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惜自己的角色
---我的教学日记 蓝莲花瓣---
三毛是我最喜欢的女子,她曾经说过:“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仔细想想,她的话真是有道理。但是在我们少年,青年的时候,好像很少去想人该怎么活。可是人到中年,突然有些不知所措,仿佛一下子走到了什么路口,无形的抉择一直在心里徘徊。虽然表面上都学富五车事业有成,甚而至于功成名就的样子,可是人生的天平已经到了中点处,没有回头的路线,所以默默的清理这才真正的开始。
年轻时有的是力气,勇往直前就好了,单纯或者天真一些,更加留出了执着努力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到了中年所谓的活得清楚明白和看的清楚明白,其实意味着总是能清醒地发现:有一些人在投机取巧,有一些人玩人际,因此不劳而获,有一些人貌似看懂了生的哲学,言行不一混成头脸......这时虽然手持岁月给予的慧眼,看得确实清楚明白了,却发现自己努力的打拼和成就,只是一些人嘴角的淡淡的嘲讽,或者远处有人有一点同情的目光,那也将要转瞬即逝。真有独临深壑的孤独。大概这个时候,才是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候。要是媚俗省力,被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莫名其妙的力量给腐蚀了,貌似有人会表扬你聪明识时务,不过表扬你的未必是“真正的老者”。但是,这样,你就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品牌”给贱卖了,你也等于毁了自己,-----当然,除非你自己本质和那些人一样,你就不会感到痛。
然而回头看看自己一路上的快乐,就算伴随着辛苦的付出,那也是非常值得的。烂人烂事,不过是混生活的那些人的一种活法。而我们的痛苦,其实只是一种比较心理,混乱现象的确容易让人心理失衡。既然多样性是庞大系统的本来,何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成就自己的风景?从另一个角度庞大系统还具有包容性,就像我们其实逐渐接受和容纳环境一样,环境也会慢慢接受和容纳我们自己的特色,这样才是真正的现相向而行。
如果是一个教师,我门的主要角色是教书育人,不是为了凸显自己而不顾原则甚至不顾对学生的教育而去争什么“上位”。如果我们的角色是父母,我们的任务是学会真正的爱孩子,而不是积极努力地“比孩子”。社会中我们的角色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家庭中我们的角色是学会爱和被爱。我们的主要任务,永远都不会是为“赢”而活着。因为我们赢不过时间,俯仰之间,皆为陈迹。
也许我这种文字有些多余,难道做教师的不会教书育人?做父母的不会爱自己的孩子?一家人之间不会相亲相爱?我不敢说不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让自己的情绪占主导,因此丢了西瓜,抓住芝麻,甚至紧抓不放。
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养活一团春意思”,那才是西瓜,是真正要做的正事。职场上的人际比较不过小小的虚名。为了虚名而相互打压学生,其实是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做法。这个时候,最好想想自己的主要角色,是师者仁慧,还是职场战士?做教师的如果不是真正知道自己的学生,只是看到学风败坏,甚而至于心生倦怠。那也好想想自己的主要角色,师者仁善。不学习是他的态度,不是针对某一个教师,但师生之间的关系,那却是两个人的。
做母亲,做家长,大家其实都是没有经验的,一个可爱的生命将来和你共同生活。父母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其实未必懂得和体会自己的孩子。有一次看见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孩子在哭,母亲在旁边大声呵斥:“你不要哭了,你在咳嗽,吸了冷风更难好了。” 因为着急,母亲的声音很大,孩子哭得更厉害,母亲呵斥也更严厉。当时的情形,孩子其实是吓坏了,母亲也急坏了。两者之间很有误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皆是误会,而误会来自我们的自以为是,有时候也来自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自己的愚昧。
记得有一段时间电视上总是播出一些救助青少年的节目,有个仪式是孩子们要上台讲述,或者对施助者表示感谢。我觉得这种施恩与受恩的场面有些压抑。但是有一次杨澜来了,当一个小孩来到她面前,她立即从座位上下来,她比孩子更加谦卑。那天说了一个词“敬畏”!她说要对生命抱有敬畏。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我们需要敬畏-----对那些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我们懂得和不懂得的生命和生活。
也许我们做不到那么彻底,但只要是需要一种珍惜,一种敬畏,我们就可以抑制自己的任性。这种抑制,其实可以避免自己由于自己的有限而对别人犯错,伤害大家。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自己的角色,在敬畏中珍惜所有,在敬畏中才能够有能力清醒地反思自己,而不是放任自己的任性,放任自己自我的膨胀,突破愚昧的边缘。因为愚昧,总是破坏的推手。
[备注 读李东风博文“妈妈,我去天堂了!”震惊了全中国的父母!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89565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