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等待着远方 精选

已有 4913 次阅读 2022-1-18 17: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等待着远方


文/蓝莲花瓣

---读 葛剑雄《四极日记》---


应该说,我自己并不知道,这是过了多久,走了多远,也不知道我算不算是“误入藕花深处”。在如今可以用“往事如烟”来回首的时候,说不清楚是否“向来”就是“萧瑟”处,也根本上没有“归去”之处,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自己又没有达到。


当然,我的境遇,我所有的境遇,和我同时代所有的人一样,那是完全没有什么特殊性的。所以,既不必要伤心难过,也不需要欣喜若狂。若是我狂,人家早就狂过。若是我哀,别人总也有痛苦的那一天,谁都逃不出世界的规律。所以,站在昨天的未来、望着过去的远方,最大的收获是一种安静和成熟。


和我同时代的人们,早已比不得古人了。古人的故乡总体上是静止的,停在那个地方的。即使经年累月地打仗,荒冢累累处依然还是“君家”。无论如何,古人都可以告老还乡。而我们确是可以告老的,可以退休的,但我们无法还乡。在我们的时代,上千年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结果就是,我们人生旅途的后半部分,就只是退休和养老,而没有告老还乡。所以,我们无法像苏东坡先生那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然而,人生总是有来有归的。我们将要归去何处呢?路的尽头吗?是远方吗?这世界上的道路是什么样的,这道路它有没有尽头?站在路上,我们从来都没法看见路的尽头,就算登上高山,也看不见路的尽头,我们只能看见,那条路它弯曲着,蜿蜒着去向远方。如果遥望的方向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那么路的远方,它既可以在过去,也可以在未来。又或者,它只是一个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而时间轴线是连续的,起点和终点,也只是从无穷无尽之中截取的一段,而已。


我们从过去那个远方一路走来,像是一个旅人,像是一匹奔马,像是一辆有轮子的汽车,也像是边找路边走,也像是走错了又折返,那些狼狈,那些孑孓,那些一往无前,那些义气奋发,那些春天在路边招手的小花…后来都进入我们的生命里。


其实我一直不是非常明白远方的内涵和意义,也不是特别明了远方在什么地方。我本来应该在2021年读完葛剑雄的《四极日记》的,却因为很多事情而中断了,直到放假之后,昨天才读完了它。距离我上一次读它,时间过去了两个月。可是就这么两个月的时间,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续读的时候,我却完全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上一次读,我只是读到了他们去西藏阿里、南极这两件事情。但是这一次读,我突然发现那些人,书中所写的很多的人,作者自己,那些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旅行中的人,在南极和北极点的人,在乞力马扎罗登山的旅人,乞力马扎罗山上的背夫,去北极点乘坐的俄罗斯船的船长,还有学者,博士,研究气候和企鹅的人…


我说不明白为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此深切地意识到,我自己被书中描写的人所打动,深深地打动。更加令我奇怪的是,打动我的并不是他们去四极旅行的勇气,不是什么宏伟高大的词语,恰恰是作者日记里那些琐碎细小的过程性记载,那些小小的日常。


我以前一直自责我不会读书,没有读出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的含义,甚至会责怪自己无法读懂作者的布局谋篇和写作技巧。就算是《飘》、《安娜 卡列尼娜》、《简爱》等这样的名著,我也算是多次去读,并多次看它的电影,也只是反复琢磨故事本身和故事主角的,并表示出自己或同情或理解或褒贬的态度,却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感到自己是被人的平常所打动。我自己也从来没有为此种情形而心生奇怪。


难道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书不都是为人而写的么?!倘若书都是为人而写的,那我们读书本该是读“人”,读书的主体应该就是读“人”。可在此之前,我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的故事架构,宏大叙事,布局谋篇,都是我的注意力所在,我总想知道“大”的方面,总是致力于提炼所谓的中心思想。而现在看来,它们才是书的细枝末节,是配角,而人,是书的第一主角,是书的最高宗旨。


如果作者把自己放在书中,和书所叙述的其他人一起,构成了一个群体。就是对这个群体日常生活所有细节的描述,让你读出了人的韵味,并被这种韵味所打动的话。那么,“人”应该早就在这个作者的心中了,他的写作能力也是非凡的。


在《四极日记》里,葛剑雄五十一岁去西藏阿里,五十五岁去南极在长城站生活了两个月,并在那里过了自己的五十六岁生日。六十六岁乘坐俄罗斯破冰船去北极点,七十岁,他去坦桑尼亚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峰。书中记载了在新千年,2001年1月25日,长城站举行了人文碑的揭幕式,那天天气并不是很好,也许南极的天气本来就是多变的。


作者说,人文碑的地基是乔治王岛海滨随处可见的砾石,基座是两个废水泥墩,在基座上架着两个直径1.7米的废轮胎。中英文碑文正好镶嵌在轮胎的中心,碑文是60厘米见方的不锈钢薄板,具有金属质、现代感。这样的碑,集中了粗与细,新与旧,现实和情感,过去与未来。


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难道不是和这个碑的指代是一样的么?它集合着粗狂与精细,豪放与婉约,过去的和未来的,回忆与向往,爱与恨,美好与丑恶,坚硬的现实,不可更改的难过......所谓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不过都是这种一体两面的参合、叠加与纠缠。


什么是远方?远方难道不是自己,不是琐碎平凡的自己,不是10岁儿童的烂漫,14岁少年的清亮,20岁少女的娇艳,40岁男子的稳健?不是50岁的雄心壮志,不是60岁的圆润成熟,不是70岁的返朴归真?


又是什么在成就着我们的远方呢?虽然我并不能肯定,两个月的时间是否足够我提升自己。但在我中断读书的那两个月里,我却不是空白的,我忙着为我的《光学》课程做工作,我做题,做课件,查阅资料,只是打算把每节课都整得好一些。那么这两个月的时间,它一定是让我发生了些许的改变的。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读书时体会到的那种日记体的细碎和繁琐却不见了,直到我惊奇地发现,并明确地感受到,我是被那些平实、细小和繁琐的人与事所打动了,于是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读完之后小小地反思了一下,我其实并不想给书中打动我的人物总结出什么优秀品质,我只是想感受这种触动。


那么我在这本有关远方的书里,我遇见了谁呢?这是真的第一次遇见吗?也许是的,那曾经的我,得有多“高”,“高”地我没有看见我自己呵。我踏着时间,匆匆地行走,走了多远,走了多久,自己竟然是这么地迷糊。我走到了哪里?误入何处?肯定误入过吧,也许被我惊飞的不是长着白色羽毛的鸥鹭,而是一群卜楞楞、七嘴八舌、活色生香的麻雀。那又怎样呢,那就是我的路途,我的时间。


我就是我自己的远方,我用我的时间寻找我的远方。


亲爱的自己啊,

我原是你的旅人

我等待着遇见过去的你

我等待着遇见未来的你

我等待着遇见的是

明光里 本真的你呀


科学网博主贾伟先生的书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321603.html

上一篇:小蓄
下一篇:我在楼上看风景
收藏 IP: 60.165.143.*| 热度|

14 郑永军 王从彦 武夷山 黄永义 陈志飞 黄河宁 鲍海飞 尤明庆 彭真明 宁利中 晏成和 陆仲绩 闻宝联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