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泰国行:曼谷大王宫(1)

已有 1459 次阅读 2023-11-16 10:04 |个人分类:人在旅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这是我第三次到泰国旅行(即2003年的普吉岛之行,和2012年的清迈APPH 会议),也是第一次与妻同行。在平安保险深圳团队的支持下,我们37人于10日启程,完成了“六天五晚”愉快的泰国之旅。

第一站是曼谷大王宫。与北京的故宫一样,曼谷大王宫也是泰国的故宫,是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一世至八世王的王宫。194669日,拉玛八世在王宫不幸遭枪击身亡,年仅19岁的普密蓬王弟继承王位,成为拉玛九世。由于哥哥遇刺的原因,国王将王宫迁居于拉玛六世兴建的吉拉达宫。从此,大王宫成为国内外游客到曼谷旅游时的首选观光之地。

大王宫位于首都曼谷市中心,依偎在湄南河畔,是曼谷市内最为壮观的古建筑群。1782年,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帕普塔育华朱拉洛登开始兴建大王宫。1784年第一座宫殿阿玛林宫建成,拉玛一世即迁入宫内主持政事。以后历代君主集泰国建筑艺术之精华,不断扩建大王宫,装饰也日益宏雄华丽,逐渐达到了现存的规模。

大王宫四周筑有白色宫墙,高约5米,总长1900米。建筑以白为主色,风格主要为暹罗式。大王宫主要由几个宫殿和一座寺院组成。大王宫由 3 座宫殿 1 座寺院组成,共有大小建筑物几十座,不仅气势恢宏,建筑也是很有特色。大王宫的建筑以白色为主,建筑物风格主要是暹罗式。院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树影婆娑,钟灵毓秀,寺院庭舍,飞檐尖顶,直插云霄,金瓦银柱,与日争辉。

在大王宫内院,有一座白墙、红窗、金顶的 3 层楼建筑,是大王宫中最大的一座宫殿,叫节基殿,是拉玛五世王于 1876 年修建。这座宫殿主要是根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设计,顶部却采用了纯泰国建筑的屋顶,是典型的泰国 3 座锥形尖塔风格。节基殿由正殿和左右偏殿组成,正殿前面还建有一个宽敞的楼台。白色的殿身雕塑着各种西式花纹图案。此殿原是五世王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现在仍是泰国国王接见递交国书的外国使节的场所。

距节基殿不远的另一座宫殿,是大王宫最早建起的律实宫,建于拉玛一世王时期。律实宫堪称泰国建筑一绝,建造时无一钉子与螺丝,全部榫接,类似一些中国宫殿。律实宫有两座大门,门身与门顶塔形饰物都漆为金色。宫顶部分是 4 层,层层相叠。楼正中是一座高耸入云的 7 层尖塔,尖塔基部的四面分别饰有 4 个大力神,半蹲半立,双手高举。律实宫主要用于国家典礼,有时也用于举行国葬。许多国王、王后的遗体都是先停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然后才送到皇宫以外的皇家田广场火化。

与律实宫相对的是一世王时期兴建的阿玛林宫,宫门是用泰式贴金雕漆建成的,非常昂贵。与其它宫殿相比,阿玛林宫显得比较矮小,但却异常精巧。三角形的殿顶,分 3 层相叠,层层低垂,金光闪闪,富丽堂皇。从远处看去,只见一片金黄色和绿色鱼鳞状琉璃瓦拼成长方形图案的殿顶,具有东南亚王宫庙宇建筑的独特风格。阿玛林宫原为最高法院所在,后为国王接见臣民之地。

据说过去国王都是骑大象入宫,所以宫门均非常高大。大王宫里有一座泰国最大的寺院,叫玉佛寺,又称护国寺”。寺内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及钟楼、金塔等建筑,巍峨挺拔,集中了泰国佛寺建筑艺术的特点。玉佛殿厅堂高大,殿内供奉着一尊由一块翠玉雕成的玉佛,玉佛身上披有价值连城的金缕衣,分热季、雨季和凉季三套,每逢换季之时,国王举行隆重仪式,亲手为玉佛更衣,以保国泰民安。这尊翡翠玉佛被泰国人视为“镇国之宝”。

在大王宫院内,放置着数尊几米高的中国古代文臣武将的石雕,尽管年代久远,风侵日蚀,有的已不完整,但人物依然形神兼备,相传这些石雕是中国古代商船运来的。此外,在一座主要大殿里,还竖立着一块大理石屏风,上面刻着《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中间写着一个中文的“帅”字,旁边的一面旗帜上写着“桃园三雄”,异常醒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微信图片_20231116125352.jpg

6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9819.html

上一篇:我和同学有个约会(3)
下一篇:清迈行(五):漫步护城河
收藏 IP: 120.231.248.*|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