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论创造性非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已有 1230 次阅读 2023-6-10 09:1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王磊. 论创造性非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医学与哲学2021,42(15:63-66

摘要:医学科学发展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在创造性思维中,除了演绎、分类等逻辑思维方式外,直觉、灵感、想象、类比等或然性的非逻辑思维也是被普遍应用且意义重大的。在中西医学发展史上,很多极富创造性的科学家,都认为思维由经验上升到理论并非只通过逻辑中介,往往都是由非逻辑思维形式来实现的,它们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思维途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非逻辑思维的或然性也存在天然的弊端,由这些思维得出的科学结论仍需谨慎的科学检验来验证。

非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是于科学研究中运用潜意识、直觉、灵感、想象、形象思维等所产生的方法[1]。非逻辑思维具有形象性、经验性、或然性、意会性等特点,相比于“常规”“理性”的逻辑思维而言,非逻辑思维经常是“不走寻常路的”“发散式的”“创造性的”,如果把逻辑思维比喻成“电脑思维”[2],那非逻辑思维就像是一种“艺术性思维”。

作为大脑的两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也并非各自独立、互相抵触的,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纵观中西医学的发展史,在人类获得医学知识的思维进程中,逻辑思维是严格依据人们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形成的思维模式,如归纳和演绎,是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形成的常规性的、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思维路径,是推动知识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力量;而非逻辑思维则是极具创造性的,虽无经验可循、无程式可依,但往往在科研过程中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帮助我们搭建起由已知到未知的直通路径,从而开拓全新的知识领域,推动科学飞跃式发展。

所以说,医学科学发展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在创造性思维中,除了演绎、分类等逻辑思维方式外,直觉、灵感、想象、类比等或然性的非逻辑思维也是被普遍应用且意义重大。在中西医学发展史上,很多极富创造性的科学家,都认为思维由经验上升到理论并非只通过逻辑中介,往往都是由非逻辑思维形式来实现的,它们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思维途径。然而,这些或然性的非逻辑思维形式也存在天然的弊端和不足,就像科学与艺术也是一体两面一样,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也是共存共生、互相支撑的,非逻辑思维也是要建立在逻辑思维长期训练的基础上,没有科学训练作为基础的灵感、直觉、想象和类比,往往会漫无边际甚至荒诞不羁,甚或偏离客观世界。所以,由这些思维得出的科学结论仍需谨慎的科学检验来验证。

1 非逻辑思维在中医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综观近些年的中西医学观念理论研究,也有很多学者聚焦于中医学特殊的非逻辑思维形式的意义和价值。如周唯的《论辨证论治中的非逻辑思维》,王静的《中医临床辨证中的非逻辑思维》,池建淮等的《发展中医应提倡发散思维》,孟玺等的《非逻辑思维在中医理论及临证创新中的作用》,叶培汉等的《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诊断思维培养中的运用》,邢玉瑞的《论中医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兼与“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一文商榷》,倪赛男等的《论医学创新中的灵感思维》,胡恩厚的《医学科学中的形象思维》等。这些文章里大部分偏重于分析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的非逻辑思维运用及意义,对于在中西医学中作为科研方法的非逻辑思维则缺少系统讨论,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研究和反思作为方法的非逻辑思维,发挥和训练创新思维,挖掘其意义和弊端,对于中西医科学研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1 非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爱因斯坦就曾经提到过直觉和灵感的重要性。这些跳跃式的、突发式的思维方法是人类医学科学研究中获得重要的联想、猜测、探索和发现的有效途径。直觉思维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知识的整体结构为根据的直接而迅速的认识,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3]。灵感思维是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突发活动。灵感思维经常由一种突然想起的形式出现,由人的“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多次叠加而形成的[4]。很类似于一场“头脑风暴”。

中医学的“体悟”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直觉式思维,例如,在中医四诊中经常应用的就是基于经验基础的直觉体悟,具有整体性、迅速、本能等特点,有时甚至有些神秘色彩,但是所谓的直觉体悟又不是完全无根据的“瞎猜”,只有在某个领域深耕知识的人,才会产生相关知识领域的直觉和灵感,也就是说,没有熟知的相关医学知识,就不会产生关于医学的直觉和灵感,一个不懂中医学的“江湖骗子”给患者把脉,那迸发出来的肯定不是直觉,而只能是骗术。所以说直觉与灵感的产生都是要依赖一定的条件的。

1.1.1 突破现有知识框架,指明研究的新方向

人类在已有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太多的可以成为既定方法的逻辑思维方式,人们在正常的思维活动中大多都会按照这些思维方式去探索新现象的原因或者寻找总结新方法,然而人类大脑还具备很多感性的思维特质,它们没有逻辑规则可依,没有逻辑路径可循。这些思维火花可能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随时迸发出来,尤其是在思维无法前行、遇到阻力、毫无进路的情形下出现,从而引领人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新办法。

德国科学家保尔·艾利希(1854~1915)发明了治疗梅毒的“魔弹”606,为人类控制梅毒做出重要贡献。他是如何发明了606呢?巴斯德、科赫等科学家都相继发现了很多疾病的致病原因是微生物,但是后来人们研究出来的能杀死体内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大多对人体也有伤害,那么如何能既杀灭微生物,又不损害有机体呢?艾利希在细菌染色中获得灵感,他发现每一种细菌只被一种特定的染料着色,也许也会有一种染料只让细菌染色而不会染正常细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当机体被某种细菌感染时,能否发明这样一种专门染细菌的染料“子弹”,再装上杀灭此种细菌的药物,这样的“魔弹”注入被感染的机体内,就会特定地杀死细菌而对正常机体的细胞没有伤害,不就制成有效的抗梅毒药物了吗?后来也正是在这样的灵感启发下,他经过艰苦漫长的探索,最终发明了治疗梅毒的特效药606。

中医学较早地形成了整体观思维方式,不分割地去认识和看待个体生命的规律以及客观事物的功能,习惯应用普遍联系的思维去推测人体及药物功能,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习惯把自然界现象与人体疾病和药物功能联系起来,从而判断生命规律、疾病原因以及药物功能,这些思维里,直觉和灵感也是经常闪现出来的思维火花。

中医经常说“医者意也”“方者仿也”,很多医生喜欢用“三指禅”“心悟”“心法”“心传”等描述中医的诊断治疗,都是在说明直觉体悟对中医的意义。实际中医学很多的实践治疗手段和方药应用都包含有直觉、灵感的思维成分,如“诸花皆升”“诸子皆降”“五子衍生”“虫药搜风通络”“梧桐叶催产”“兔脑催生”“绿苔治蜂毒”等。很多情况也许都是突然领悟出来的用法,再用到实践中去检验的 路 径,也就是靠直觉和灵感萌发出来的实践方法。

清代医家王清任一方面基于自己扎实的中医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又受解剖学实践的灵感启发,基于气血理论对于很多疾病都产生了新的病机认知和方药应用思路。例如,他用“补阳还五汤”来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偏枯,他认为气血是推动生命的主要动力,直觉认为半身不遂等疾病都与元气亏虚有关,“元气一亏,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则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又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5]32。

再如,王清任用“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痹症,也是在其他方法无效时通过个人的感悟和灵感领悟出来的道理。他在《医林改错》中说:“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遂用滋阴药,又不效……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5]51这段原文就明确地描述了王清任的非逻辑思维轨迹,对于痹症,古人病因、病机总归风寒湿夹杂而侵,故而治疗必然是发散风寒、祛风除湿等法,然则无效如何?王清任突破固有思维,凭悟性从血瘀病机入手,大胆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痹症,开创了一个治疗痹症的新方向,收获良效。

总之,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遇到用已知逻辑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凭借感觉和直觉却悟出了新的方法并获得成功,这就是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重要意义。

1.1.2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来源

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表现出的超常性、突发性、意外性和出自于下意识的能动性都展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这种创造性在科学研究中、在科学史上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是探索未知世界、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方法,往往能帮助人类做出重大的发明。

例如,德国科学家奥托·勒维(1873~1961)的“双蛙心灌流实验”设想,就是通过梦境中灵感的迸发而实现的。这实际就是一种下意识的灵感思维,我们在科研活动中,当一直思索某事而百思不得其解时,这种下意识思维往往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梦见重要的科研思路和成果,直觉和灵感思维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相关领域有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知识经验才能获得。如勒维的学习经历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于1891年就读于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医学专业,大学前几年,他一直对哲学非常感兴趣,奠定了扎实的哲学素养和思辨才能,而后才开始学习医学,后又从临床医学转为基础医学研究,这也是基于他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疾病探索的热情。同时,在实验室中的执着研究和深入思考,使得他能够产生关于迷走神经末梢也许会释放某种神经递质而对效应器官产生作用的想法,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呢?正是在前期大量思考的基础上,他才会梦到实验设计思路,产生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中医史上也有很多通过灵感和直觉而获得创造性成果的实例,张锡纯对鸡内金的创造性应用,就是通过直觉和联想得到的认知。鸡内金本来是消导药,张锡纯却想到应用于血瘀癥瘕,他又有多少确凿的逻辑依据呢?这里面实际更多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作用。如他所说:“鸡内金人皆用以消食,而以消癥瘕亦甚有力。”“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是以男子痃癖,女之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6]在中医史上,类似的发现有很多,中医对药物和疗法的作用发现,有时是通过实践验证,有时是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获得的,而更多的药物功效认知,都是通过联想、比类、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得来的,这对于经验医学来说,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正是通过这些非逻辑思维,中医学才开发了很多药物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功效,促进临床进展。

1.2 类比思维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通过对两个或两类对象比较,找出其间的相似或相同点,进而以此为据,将某一对象的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7]。也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处,推理出这两个对象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类比法也属于或然性思维方法,其结论也不是必然性的。

本文在这里讨论类比方法,实际就是想突出讨论类比的非逻辑思维属性及其重要意义。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类比属于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在很多的逻辑学著作中也认为如此,然而,类比法却具有一些非逻辑思维的特质,如类比思维具有跳跃性、直接性、快速性、或然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贝拉·弗格拉希[8]曾说:“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经常会在同质事物之间按照传统的线性逻辑思维,如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来构建关联,推演理论。然而,这样的逻辑思维就会很有局限性,难以在异质的事物间建立起某种关联,从而启发思路、触类旁通。而类比就具有这种特质,类比是可以在任意两类异质事物间进行的思维通路,例如,中医学的“天人类比”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建构中就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常常需要在不同事物的表面特征中寻求某种共性,从而类比出它们的特征和功能,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处处都体现出类比的作用。可以说,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类比发挥了信息联系的功能,具有极大的创新特质,使得中医学在两千年前就形成了完整的、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医学体系。

类比法除了具有跳跃性特点,还体现出思维的直接性。我们在一个熟知的领域获得较全面的知识后,依据类比思维可以将一个领域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直接移植到另一个未知的全新领域里,从而启发人们对这个新的领域产生认知,提出科学假说,甚至直接做出新的发明发现。例如,法国医生雷奈克看到广场上小孩子通过一根木棍来传递声音,就自然联想到自己在临床长期被困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更加方便有效地听到患者心肺音,他把木棍传递声音的现象类比推理出听诊器的原理,将两种完全异质的现象建构起某种关联。正如某位哲学家曾说过的:“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9]类比法是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为一体的思维方式,在医学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创造性的意义。

综上,在医学科学发展史上,非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重要补充,也是人类思维模式的辩证统一,二者互通有无,构成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思维桥梁。“非逻辑思维的直接性、突然性、偶然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逻辑思维因其程式化、线性化等特点所造成的不足。”[10]

2 如何理解非逻辑思维的“或然性”“概然性”

上述非逻辑思维在医学科学发展史上虽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出极大的突破性和创造性,但对这些非逻辑思维的或然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深刻理解,认识到这一思维方式的弊端所在,如此可以正确对待这些思维方式及用其获得的科研结论,避免过度依赖和夸大通过非逻辑思维获得的成果,防止陷入另一个非理性的极端。

例如,直觉和灵感,还是缺少充分的逻辑依据以及事实基础,所以说非逻辑思维的创造性与其不确定性是共存共生的,有时候通过直觉和灵感所获得的结果,可能是非必然的甚至是无法证明的。又如,中国古代靠炼金丹来达到长生不朽,其思维模式就是依赖直觉,东汉魏伯阳曾说:“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古人认为金银不腐朽且百炼不消,就直觉地认为金银吃进去后身体也会不败朽,于是当时的人甚至有因服食金屑、银屑等而出现中毒死亡的情况。再如,中医的脉诊就是凭借直觉和个体化的体验而得,在王叔和系统归纳脉象之前,医家凭直觉总结的脉象达80多种,纷繁不一,区分不易,就是王叔和确定了常见脉象后,对于指下指感形象的直觉体悟也是极度个体化、感性化的,这种直觉体悟经常是或然性的结论,同一个患者的脉象,不同的医者感知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中医为了避免脉象感知的这种不确定性,才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此外,中医历史上通过各种物类相感的直觉思维,发明了很多新的药物应用,其中有的的确是有效的创新,但也有一些是毫无根据的。例如,寡妇床头的尘土治疗耳上月割疮;小儿夜啼取母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之物以哺儿愈;小儿杂疫“椅子翻”,表现为“不语不食,形如呆痴”,就“用椅子圈手拿处削下木片,煎服愈”;小儿杂疫“扁担翻”,“发即两肋撑胀难忍。用扁担肩挑处削下木片,煎服愈”[11];用人的天灵盖骨治记忆力减退等,都是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思考结果,有些做法不仅毫无根据,更显得很荒诞,所以直觉有时也会出错,原因就是缺乏依据、不可靠。有鉴于此,对于非逻辑思维,我们既不能舍弃批判,又不能过度崇拜,既要重视直觉和灵感的火花,又不能过度依赖它们。

由上而知,直觉和灵感也经常会出错,原因就是其根据不充分、不可靠,有时仅仅是对事物某一个方面的把握和理解,难以从整体上和系统上去把握自然对象。所以由这些思维得出的科学结论仍需谨慎的科学检验来验证,由非逻辑思维启发所得出的结论和方法可以为医学科学提供思路和方向,但是这些结论和方法都是要经过实证研究加以证实的。

3 中医研究中非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爱因斯坦指出:“物理学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规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12]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至今的重要方法,一个民族,只有充分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才能登上科学之峰,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这一点在医学科学发展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证明。

那么,这些非逻辑思维方法作为逻辑思维的必要补充,在我们的头脑中是否天然就很发达?妨碍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环境和因素有哪些呢?是否需要培养和训练呢?可以肯定的是,本文所讨论的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灵感、想象和类比等,都是十分可贵的思维状态,这些不常规的 思 维 方 式,恰恰是人类走向未知的重要桥梁。大量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厚实知识结构的感性思维只能是空中楼阁[13]。创造性思维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只有从妨碍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根源入手,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鼓励独立思考、自由讨论,进一步增加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培养善于联想、兴趣广泛的学术性格,敢于质疑权威、突破框架和传统,这样在遇到科研难题时才能够开阔思路、广泛联想、寻找不同的解决路径,才能真正促进这些非逻辑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1221.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和星月(266):星言入队了
下一篇:[转载]以“固精”类术语为例浅析中医英译中隐性逻辑的显性表达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