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22)——生命之殇(2)

已有 1577 次阅读 2023-2-24 10:42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之所以要呼吁救救孩子,是因为当今我国青少年的生存环境竞争过于激烈,甚至用“惨烈”来形容也不为过。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无休无止的竞争。早教、学前班、兴趣班、培优班、课外辅导班、特长班、艺术班等等,处处都是“起跑线”,哪个阶段都输不起。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进不了好的幼儿园就上不了好的小学,进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就考不取好的大学,进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就没有幸福的人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变得越来越焦虑,相互攀比着给孩子施压。以为孩子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只要施压,就能出成绩。前些年社会上曾热传“虎妈”、“狼爸”的故事被很多家长奉为成功的典型,争相效仿。殊不知成绩与压力如同弹簧的形变与拉力的关系。在弹性范围之内,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拉力越大,弹簧被拉伸得越长。一旦超过弹性范围,弹簧就会失去弹性,无法回到正常状态。孩子压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也是如此,一定的压力的确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随着压力的增加,孩子心理受到伤害的风险也在增加。一旦崩溃,追悔莫及。

过度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容易形成痛苦的人生体验。有个母亲曾对我说,她周末要带10岁的儿子去太湖玩。却遭到儿子的拒绝。因为每次出去玩妈妈都要给儿子布置写日记的作业,使得本来愉快的游玩却变成了变相的课外作业,毫无乐趣可言。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的人生充满痛苦体验,怎能形成积极正面的人生观?整天都在过度压力的痛苦中挣扎的孩子,无论怎样灌输美好人生的理念,他都会嗤之以鼻。因为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会实实在在地告诉他:人生就是一次看不到尽头的痛苦之旅。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的表现为经常不开心,兴趣范围狭窄,对人淡漠,缺乏活力,意志减弱等。随着年龄增长,还会产生虚无感,厌学,厌倦社交,甚至厌世,遇到挫折容易逃避,甚至轻生。

十年前我曾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强度做过一个小样本调查。众所周知,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成年人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但调查显示,小学六年级学生每周平均学习的时间接近60小时,超出成年人法定工作时间上限的50%。初三学生平均为80小时,是成年人法定工作时间上限的一倍。高三学生接近100小时,他们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得用在学习上。不仅在时间上对孩子挤压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心理压力更是大到成年人都以难承受。几乎每天都有考试、测验。他们每天的心情像座过山车一样,随着学习成绩的波动而动荡起伏。我经常问前来咨询的父母:如果一个公司每周都要进行各种业务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奖金和晋升挂钩。在这样的公司你能够坚持工作几年?许多家长表示恐怕连一年都难以坚持。可这就是孩子的真实处境。并且他们没有退路,必须得坚持到毕业。很多父母虽然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但还是会无奈地表示:“我们知道孩子压力大,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呀!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如果不努力,将来怎么生存啊!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

心理学中有一种“剧场效应”,在剧场里看戏,一个人为了不被前面的人遮挡视线而站起来。结果可能导致后面更多的人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得站起来才能看到表演。这样不仅每个人看得累,看戏效果一点也不会比原来坐着看好。但可悲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但谁也不愿意先坐下来。因为,先坐下来的人可能啥也看不到。人们只能寻找更高的椅子,进行新一轮“登高”竞争。如果没有管理者维持秩序,人们会搬来更高的凳子,甚至梯子。虽然不乏有识之士能够意识到了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但树欲停而风不止。“剧场效应”最悲催之处在于仅凭观众的觉醒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制定合理的剧场规则,并能得到实施。

早些年曾有地方教育部门尝试采取过一些为学生“减负”(减轻学习负担)的措施,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有个城市曾规定学校不得上晚自习课。不料反对强烈最的竟是学生家长。他们担心不上晚自习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联名上访要求学校恢复晚自习课。家长既是现行教育模式的受害者,也是始作俑者。他们深陷这种碾压式内卷中不能自拔。还有个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结果当年全市考试成绩全面下滑,迫使减负工作草草收场,不了了之。教育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远非一地、一部门所能解决,少数地方走在前面反而会成为牺牲品。

生存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生物本能。未成年人思想远比成年人单纯,只要外部不施加过大的压力,强烈的生存本能足以让绝大多数青少年真爱生命。哪怕活得像杨白劳、鲁滨逊,也不会轻易放弃生命,青少年自杀一定不会成为今天这样严峻的社会问题。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如为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同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数据显示,睡眠令+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总体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我国民众之所以如此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最现实的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社会阶层固化。底层民众提升阶层地位的通道狭窄,除了奋力考入名牌大学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途径。因此,站在社会的层面看,唯有社会阶层多元化,从底层到高层能够公平合理的流动起来,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还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77680.html

上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20)——人鬼情缘
下一篇:星言星语和星月(249):星言的梦想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3 武夷山 杨正瓴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