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叶平:审视武昌昙华林的不同角度(1)

已有 2390 次阅读 2022-7-27 21:54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图片百科|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叶老师YP2022-03-22  

昙华林是武昌古城之根,也是武汉历史的缩影,是江城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昙华林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历史和文化。

——题记

01  以文艺小清新打开昙华林

1.jpg

不知从何时开始,武昌昙华林已经成了来武汉旅游的必到之处。相传此处古街人家多喜植昙花,颇有些佛系风范。“汉漂”艺术家云集,奶茶、咖啡馆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原住民“烟火气”与文青们“文艺范”融合,勾引莘莘学子纷纷来此打卡拍照,称之为武汉最文艺的地方。

2.jpg

这里的照片,大都拍摄于2013年,即昙华林二期改造工程前,我参加母校110周年华诞那年。

3.jpg

蝎子的店(城市之梦dreamcity),曾经昙华林地标

蝎子的店(城市之梦dream city),融园咖啡馆(瑞士教士公寓改造),昙华林古街邮局(现搬迁后重修),大水的店(展示古老的小玩意),徐刀刀和她的鲜花饼(现在改成了铜锣烧)等等,小资门店纷呈,使得昙华林名声在外。

4.jpg

花园山牧师楼改造的融园咖啡馆,湖北十大艺术沙龙

5.jpg

大水的店,老武汉人怀旧的小物件

6.jpg

昙华林古街邮局,街区改造搬迁后已经重修

7.jpg

徐刀刀和她的鲜花饼,目前改成了铜锣烧

8.jpg

洱海月咖啡音乐书吧

9.jpg

昙华铃,披萨咖啡店,街区改造后还在

10.jpg

文艺范的昙华林

当年的昙华林,是文艺小清新的最爱:在和煦的阳光或湿润的雨天,捧上一杯咖啡或奶茶,站在雕花的窗檐或草木葳蕤的露台,看地上人来人往,看天上云卷云舒……

02  以商业改造打开昙华林

11.jpg

二期改造后的瑞典教区

12.jpg

媒体报导改造后的昙华林夜景

2021年,昙华林二期改造大部分完毕,再次登上热搜。有人说它堪称“武汉小瑞士”,因为改造后的瑞典教区,依山而立,灰墙红瓦,某个角度确实美出了圈。新建成的泛锐汇餐饮购物商圈,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消费。

13.jpg

然而,当昙华林一半以上店铺被拆掉之后,在昙华林街区整体改造鸟瞰图上,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甚至掩盖了小资门店,加上人头攒动的泛锐汇餐饮购物商圈,不伦不类的昙华林核心区,简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14.jpg

往年小资门店,如今的商业开发,一步步引导游客把“历史文化”抛向爪哇国。我多次在紧闭的“刘公馆”等建筑前听到大学生们惊讶地谈及不知此为何物?而石瑛故居、日知会旧址、三厅故址等等,至今依然藏在角落里极难寻找,不是尚未修复,就是大门紧闭不对游客开放……

15.jpg

1965年初中毕业照(摄于十四中校园)

16.jpg

作为从1962年起,就住读在此地湖北最古老的中学,与昙华林朝夕相处六个年头,渡过初中高中时代的老武昌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讲,这种昙华林打开方式大错特错!

这是因为,昙华林是武昌古城之根,也是武汉历史的缩影,是江城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昙华林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是小资,不是商业,而是历史和文化。

17.jpg

还是这块《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宣传石碑,道出了昙华林的真谛:位于武昌老城东北角的昙华林,为螃蟹岬、花园山和古城墙环抱,环境优美,人文荟萃。花园山上,霭园丛秀曾是鄂城八景。武胜门正街,商业繁茂不亚于汉正街。明代卫所王府,清代衙署贡院,以及佛寺道观,代有更迭,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近代“洋屋”星罗棋布,教堂、学校、医院,带着异国情调,向人们传递着西方文明的信息。江夏民居、名人公馆、普通宅院,五方杂处,风格各异,堪称中西建筑博物馆。

请让我这个老武昌,借《美篇游记》帮助众外地游客正确地打开昙华林,导游于二期改造后的昙华林核心区和旮旯区,带大家去搜寻昙华林的历史和文化。这里的诸多内容,属于作者的史海钩沉,即使你走完昙华林,也不一定看得到。

03  以历史变迁打开昙华林

18.jpg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据说当年昙华林的范围仅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迄今已经651岁,它折射出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变迁。

19.jpg

昙华林历史文化景观图

现今所说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的主街,以及云架桥(螃蟹岬7号地铁站)、华中村、鼓架坡、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崇福山、马道门、三义村、武胜门(昙华林5号地铁站)等社区,以及花园山和螃蟹岬两山,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区域。

20.jpg

定名凤凰山

昙华林主街东头有一组浮雕,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街区的历史沿革,只是游人没有怎么关注。其中第一幅浮雕为“定名凤凰山”,说的是公元229年,江夏山北有凤凰来集,凤凰山由此得名。螃蟹岬最早命名黄龙山,与凤凰并列,寓意龙凤呈祥,吴国孙权乘势登基称帝。这就是昙华林最早的历史。不过,今天的凤凰山,在武胜门以西的湖北省实验中学内。

21.jpg

增拓武昌城

22.jpg

增拓武昌城(西北角局部)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江夏候周德兴增拓武昌城,把螃蟹岬(包括昙华林)也包围在武昌城内,靠近当年武昌9座城门之一的武胜门。

23.jpg

1906年的昙华林。武昌城墙从忠孝门(即小东门)直上螃蟹岬

螃蟹岬又称城山,因武昌城墙穿山顶而过,只不过我们十四中(原省一中)的师生都把它叫做凤凰山,因为当年它的东部是我们学校的地盘。

24.jpg

昙华林因寺得名

根据清朝人刘溱写的《重游昙花林小记》一文,昙华林(古代“花”“华”二字相通,又作昙花林)原来是一座古老幽静的佛教寺院。“昙华”意出佛经《妙法莲华》中的如来语:“优昙钵花,时以现耳”;“林”即“居士林”简称,郭沫若先生在其著作中提过这一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

25.jpg

老砖墙上的昙华林标志酷似寺名

04  以革命历史和近代教育打开昙华林(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9011.html

上一篇:武昌花园山的故事(2)
下一篇:[转载]叶平:审视武昌昙华林的不同角度(3)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