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萨尔·克鲁格曼:颇具争议的“乙肝疫苗之父”

已有 2707 次阅读 2022-6-26 08:01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jpg

萨尔·克鲁格曼(Saul Krugman,1911-1995)

1911年,萨尔·克鲁格曼(Saul Krugman,1911-1995)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父母是“十月革命前后涌入美国的俄国移民。因为家境贫寒,克鲁格曼的求学之路相当曲折,直到1939年才在弗吉尼亚医学院拿到医学学位。1941年,克鲁格曼加入空军,成为南太平洋战区的一名随机外科医生,直到1946年2月才回到纽约。从贝尔维尤医院一名不拿薪水的实习医生做起,到1960年,因为出众的业务水平,他已经成为这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并担任纽约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和系主任,并于1972年担任美国儿科协会主席。

区别两种传染性肝炎的先驱

建成于30年代的杨柳溪州立学院是一所专门收容精神病人的精神病院。由于经费削减、收容者众多、管理不善,这里的条件极其恶劣,成为麻疹和肝炎等众多恶性传染病的渊薮。时任议员的罗伯特·肯尼迪在一次演讲中,曾将这里比成“蛇窟”。

为了解决杨柳溪州立学院传染病泛滥的问题,院方找到克鲁格曼和他的好朋友罗伯特·瓦尔德(Robert Ward)。之后不久,琼·吉列思(Joan Giles)也加入这一队伍。在进行了细心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后,克鲁格曼和他的同事发现,新入院的精神病人一入院,很快就会感染上肝炎,除非是此前就已经感染过。而且,虽然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肝病,事实上,它们却是由两种不同的病毒所引起。以前人们以为的“复发”,其实是再次感染了不同的病毒。克鲁格曼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1967年5月的《美国医学联合会杂志》上,这就是病毒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染性肝炎:两种临床上、流行病学上和免疫学上都截然不同的感染》。

乙肝疫苗之父

随后,克鲁格曼开始寻找可能治疗或预防这两种不同肝炎的药物。在一次试验中,萨尔·克鲁格曼将潜伏期更长、长期预后不佳的后一种肝炎——今天我们称之为乙型肝炎的血清用10倍的水稀释,在98摄氏度下加热1分钟。结果他惊奇地发现,血清中的病毒被杀死了,但抗原似乎还有活性。他因此猜想,将这种血清制品注射到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体内,或许可以起到免疫作用。

他在杨柳溪州立学院开始了大规模人体试验。主要的试验对象,是院中和新入院的患有精神病的儿童。在试验中,克鲁格曼及其同事给29名儿童注射了用上述办法灭活的带病毒血清,然后加以观察。证据显示,这些血清中的乙肝病毒并没有全部被杀死,因为一部分试验对象因此感染上了乙肝病毒。而在那些没有感染的儿童中,为了测试注射灭活血清是否能产生免疫以及免疫效果如何,克鲁格曼又给他们注射了完全没有加热灭活的乙肝病人血清。结果显示,59%的试验对象获得了完全的免疫。

1971年7月,克鲁格曼将这一试验结果正式发表。以感染者血清制备疫苗的方法此后被进一步完善,并从小规模实验室制备走向商业化生产。1981年,第一种经过FDA许可的血清乙肝疫苗在美国上市,数以千万人因此而不再被乙肝病毒所威胁。

争议人物

很显然,他的成果给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获得了“乙肝疫苗之父”的称号,但以精神不健全的儿童为试验对象,并给其注射明知可能导致传染的含病毒血清的做法,给他招来许多批评。而后,又有人调查出,尽管克鲁格曼与这些儿童的家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告知试验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被告知,如果不参加人体试验,他们的孩子就不能在精神病院中继续住下去。尽管没有证据显示克鲁格曼授意这样去做,作为试验负责人,他无疑要为这些有悖医学伦理的做法承担责任。

1995年10月26日,萨尔·克鲁格曼因脑血栓在佛罗里达州去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4563.html

上一篇:[转载]朱德明:区域中医药史研究的“新高地”——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史》
下一篇:[转载]完美的人体神经系统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