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已有 3013 次阅读 2022-3-11 12:0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肖芝,朱宏,董克礼.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中医药导报,2012,18(3):112-1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属于老年性痴呆中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年龄相关,潜伏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此病属于中医学“呆病”、“健忘”、“虚劳”、“善忘”、“郁证”等范畴,且多以“虚证”为表现,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中医对其有自己独到见解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就中医的研究略述如下。

1 中医对症状病名的认识

中医没有痴呆这一病名,但早在《黄帝内经》[1]中即有类似记载,如《灵枢·天年》记载的“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矣”;《灵枢·海论》中“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视,懈怠安卧”。孙思邈在《千金翼方》[2]中对痴呆的症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论述,指出了痴呆的最显著症状记忆力减退:“人五十以上阳气始衰,损与日至……忘失前后,兴居怠惰。”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言:“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古医籍中关于痴呆的专论首见于《景岳全书》[3],叙述痴呆症状为:“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异不常……但查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程国彭的《医学心悟》[4]说“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喜忘其前言”;汪昂在《医方集解·补养之剂》[5]也提到“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充实和丰富,目前基本一致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肾亏是老年痴呆的发病根本,五脏不足与老年痴呆发病关系密切;其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且与五脏都有着重要关系。

2 病因病机

《灵枢·海论》中“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视,懈怠安卧”,则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髓海不足有密切关系;《素问·逆调论》中的“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则将上述认识更加深化,首次提出髓海空虚的根源在于肾虚不生。张仲景在《伤寒论》[6]中提到“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则强调了淤血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宋代的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7]专门列出“健忘证治”一章:“常常喜忘,故谓之健忘”开始认识到记忆力减退不是一个短暂的症状,而是长期持续性的症状。洪迈在《夷坚志》[8]则对痴呆的发病年龄、具体症状、预后进行了细致而又精确的描述:“暮年忽病忘,世间百物皆不能辨,与宾客故旧对面不相识……阅三年乃卒”。张景岳[9]把痴呆的病因责之于情志,认为“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10]则指出“有病癫人,专取四七汤而愈,善痰为癫,气结痰故也”,认为痰浊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陈士铎《辨证录》[11]中载:“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肾水之竭乎”,认为痴呆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虚。王清任在《医林改错》[12]中则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高年无记性者,髓海渐空”以及“凡有淤血也令人善忘”,从本虚以及标实两个角度说明了痴呆的发病机制,而陈士铎在《石室秘录》[13]则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强调了痰浊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在《辨证录》中则指出本病始于肝郁,终因胃气衰、痰积胸中,盘居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其所创的七福饮、转呆丹至今仍用于临床。

近年来众多医家对本病病因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邱幸凡等[14]提出肾虚髓衰、脑络闭阻是基本病机,其中肾精亏损、髓海不足是根本病机,而痰瘀互结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浦斌红等[15]认为腑气不畅、浊毒不泄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年迈体衰、元气亏虚则至推动无力,大肠传导迟滞,浊气上熏清窍,久致发为痴呆。杨济民[16]则认为该病的病机为肾虚精亏、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交阻致脑髓失养,清窍失灵。李义松等[17]从痰、瘀论述了AD的病因病机,认为其贯穿该病的始终,对其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隋华等[18]认为“阴”的物质亏少导致髓海空虚、神机失用而发为痴呆,强调阴虚贯穿AD始终,是发病的关键。赵文研等[19]主张脾虚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陆汛[20]认为奇经八脉是脑与肝肾之间的桥梁和调节器,当肝肾不足或八脉不通时可使大脑反应迟钝、行动迟缓,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发为本病。孙明杰等[21]指出脏腑虚衰或外邪侵袭时,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体内的痰浊、瘀血日久化为浊毒,浊毒损络可致脑窍失养、神机不明而为痴呆。唐农等[22]却提出从肺论治AD,他认为肺与心主血脉和肾司封藏功能密切相关,且肺正常宣发肃降是大肠传导的重要条件,若肺失宣降则糟粕停滞产生浊毒,上扰清窍,影响智力,可发痴呆。闫敬来[23]也认为肺主气,气不上承易生痴呆。

3 辨证分型及治疗

3.1 中医教材分型[24] (1)补肾益髓组:头晕耳鸣,记忆力和计算力明显减退,懈怠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2)补肾健脾组: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伴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双尺游神。(3)豁痰开窍组: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或终日无语,伴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4)通窍活血组: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3.2 现代医家认识  辨证治疗是中医最大的特色,现代医家对此亦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吴虹[25]分4型:(1)肝肾不足,髓海空虚型;治拟补肝益肾,填精生髓,方选左归饮合河车丸加减。(2)心脾两虚,血不养心型;治拟健脾补血,养心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3)痰浊内蕴,上蒙清窍型;治拟化痰祛浊,醒脑开窍,方选涤痰汤加减。(4)瘀血内阻,脉络不通型;治拟活血行气,宣窍健脑,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杨济民等[26]结合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4型论治。一为髓海不足型,治宜健脾补肾,补精填髓。药用茯苓、川芎、熟地、枸杞子、制首乌、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全方共奏健脾补肾填精之功;二为气血不足型,治宜滋补气血,填髓健脑。药用当归、白术、人参、黄芪、茯神、远志、龙眼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怀牛膝、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三为气虚血瘀型,治宜活血行气,通窍健脑。药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黄芪、水蛭、制大黄、麝香、石菖蒲;四为痰浊上犯型,治宜调理肝脾,豁痰开窍。药用白芍、枸杞子、五味子、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胆南星、石菖蒲、远志、郁金、甘草。钟振国等[27]将之分为4型:肾精亏损,治疗以补肾为主,代表方为补肾益髓汤(验方);心脾两虚,用补脾益气、养心安神药具有一定效果;痰浊阻窍,代表方为洗心汤《辨证录》、转呆丹《辨证录》;气滞血瘀,代表方为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卢绍城[28]认为老年性痴呆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虚指肾虚和气血亏虚,实则为瘀血、痰火。分别用补肾填精法(六味地黄丸加减)、通窍活血法(癫狂梦醒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益气养血法 (益气聪明汤加减)、清热涤痰法 (黄连温胆汤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3.2 董克礼教授对此病的研究认识  董克礼教授通过长年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以及实验研究认为肾虚血瘀是AD发病的中医病理基础,贯穿了AD发病的全过程,对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AD等老年性疾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29],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补肾活血法对改善痴呆患者学习记忆能力、认知行为、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等方面优于其它中医治法,因此提出“补肾活血法”可以作为中医治疗AD的基本方法,这个观点与众多其它学者对AD中医基本病机以及基本治法的认识不谋而合[30-32]。他总结家传痴呆治疗经验,结合临床实践以及AD的中医基本病机,创制了一系列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其中益智健脑方(方剂由淫羊藿、何首乌、水蛭、当归、锁阳、川断、田七、白芍、刺五加、柏子仁等组成基本方,方中淫羊藿、首乌补肾壮阳益精血,共为为君药;当归、水蛭活血化瘀,同为臣药;田七活血化瘀,川断补肾行血,锁阳补肾助阳,少用白芍,利用其酸敛之性,一可防活血有伤血动血之弊,二可佐制补肾药物之燥性,兼顾阴阳,上述药物共为佐药;刺五加补肾安神,柏子仁宁心健脑,共为使药。诸药并用,共奏补肾活血之效)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历史,疗效颇佳。补肾活血法是补肾法与活血法的有机结合及高度统一,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益于补肾,两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阴阳平衡、邪祛正安的目的。前期相关临床研究已证明补肾活血中药复方益智健脑方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3]。同时我们还在临床观察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法能显著改善AD模型小鼠方向辨别的学习能力及记忆巩固、再现能力[34],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调节β淀粉样蛋白代谢、抗炎、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以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33,35-37]。

4 其他治疗

运用针灸经络理论,结合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对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虚证,治宜补肾益脾,填髓健脑。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手法以补法为主,可加艾灸。对于痰浊上泛,清窍不利的实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利窍。取穴:百会、四神聪、脾俞、肝俞、丰隆、神门、大陵、大陵,手法以泻为主。气滞血瘀,脑络阻滞者,治宜活血行气,通窍健脑,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三阴交、膈俞,手法补泻兼施。卜渊等[38]用药氧针刺结合的方法,取四神聪、百会、神门、丰隆、内关(用泻法)及肝俞、肾俞、足三里(用补法),同时把具有醒脑开窍、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与氧气制成药雾吸入治疗,使针刺、中药、氧气三者同步发挥作用,疗效显著。孙平[39]以四神聪、神庭、本神、足三里为主穴,配以太溪、神门、三阴交、丰隆、内关、肾俞治疗28例,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95%。彭贤文等[40]认为针刺结合益智健脑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能显著改善患者智能状况,提高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单用益智健脑颗粒和西药安理申治疗。

中医除用药物、针灸治疗外,还可以配合气功、心理疗法、康复疗法等辅助方法,具有许多独到之处,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除此以外,还应该重视预防和调摄,精神调摄,智能训练,调节饮食起居既是预防措施,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5 结 语

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而祖国医学对于老年性痴呆有丰厚的理论,尤其是在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诊断和评价本病疗效标准上尚不统一,辨证分型繁杂多样,众多医家各成一说等,理论虽丰厚但是散在于众多医籍中,有待我们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提高等。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中,虽然报道的有效方法(包括药物、针灸等)不少,但由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加之A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研究的难度较大,中医药防治AD研究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8958.html

上一篇:[转载]生物标记物诊断框架下的阿尔茨海默病:历史,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转载]癫痫简史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1 罗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