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已有 2247 次阅读 2022-2-1 21:5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吕爱平.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中医杂志,2001,(2):113-11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在世界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

中医药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其存在的科学价值。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基础理论中的许多概念不清等问题,致使其指导临床的真正意义受到限制。中医学要发展,必须发展其基础理论。而基础理论的发展,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

1  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方式

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是按照两个方式发展的。第一,从临床经验总结升华为中医理论。这一方式是中医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历来大多数中医理论家都是中医临床学家。第二,从前人论著中总结出新的中医理论,即通过对前人著作进行释义,进而上升为新的中医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是以包容式为主,更新式很少。数千年来,中医理论的发展一直是遵循不否定自己的全包容式方式发展。临床医生对某一理论或观点有其独特的见解,或从自身的临床经验出发激发起某种理论的萌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限的临床研究,都可能产生新的中医基本理论(各家学说)。各家学说的存在是中医特色之一。现存的诸多临床经验集、临床医话等都说明了这种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式。但由于采用了包容式的发展模式,发展过程中没有摆脱其可能存在的缺点,以至产生了许多“脉络不清”的内容。

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误区

复古:中医学研究中一个较大的误区是,任何时候都是以古典经书上的语言来证明、说服想要说明的观点,也就是说,只有古人点了头的才是正确的。任何科学新观点的成立,都是用严格的得到科学界公认的方法、用最新的成果(包括当代的和自己最新发现的)来证明。中医学近百年来的发展都是以古代的理论为依据,造成了现在继续“复古”的局面。

以点概面:个案报告在医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代表这个领域的进展。中医学在临床的优势常常是以个人的经验来说明在该领域的优势,缺乏严格的诊断、对照。由这些个案结果所总结出来的基础理论,其正确性也就不得不受到怀疑。

在进行中药研究过程中,通常强调的是古代“千年”记载的临床结果,而没有注意到当今运用中药的多样性,更没有对多种中药处方针对某一病证进行优化和筛选。

3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必要性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 展,由于其发展模式为包容式,加上当今的研究模式仍以古代理论为根本出发点,致使近百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发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学理论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包括对其的否定式研究,将能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和更新。由经验积累经过朴素唯物论升华的中医基础理论,由于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十分清楚,因而其指导临床实践的真正意义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是中医临床疗效的大部分仍然依靠经验积累,而不是依靠中医基础理论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只有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赋予科学的内涵,使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清楚,这样中医师们才能真正地用这一基础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并从中发现新理论的线索。

由于中医学在许多方面与现代科学语言、逻辑、哲学背景等有一定差异,致使中医在西方国家不能被广泛应用。因而,对中医进行现代化研究,尤其是在中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注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将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

4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前提

鉴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多数是基于临床经验的升华,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也必须从临床经验和临床实际出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现在的临床问题与过去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新的临床问题出发,才能以创新的思路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临床经验,为产生新的理论提供基本素材。

过去直接从临床经验升华出来的中医基本理论,由于升华过程中所用方式方法的局限性,出现了许多概念不清、范畴不明的间题,同时也使得这些中医基本理论很难直接用来指导当今的临床实践。因此,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必须引入现代科学基础方法,这不仅仅是去解释原来概念不清、范畴不明的内容和证实某些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消除这些概念不清、范畴不明现象,让中医基础理论真正能被人们容易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并注入现代科学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走向良性循环发展提供方向。

5  治则治法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切入点的优势

中医理论的实用性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该从临床出发,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临床分析过程包括理、法、方、药4个步骤。传统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大多遵循从“药”到“方”,从“方”到“法”,从“法”到“理”的过程,而中医药临床实践要求有一个具体的理论来指导。当中医基本理论(理)的现代化研究,尤其是证候现代化研究遇到其本身发展过程所带来的问题时,我们就有理由将研究重点投向与“理”最接近的“法”上。事实上,“法”既反映了中医所强调的实践性,同时又能充分反映中医基础理论核心内容证候理论的整个环节。

以往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多从证候理论出发,比如证候规范化研究、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等。由于证候研究中证候概念的模糊性和动态性,致使在所有这些研究中,为了证明证候研究中的正确性,都不同程度上运用药物反证方法。药物反证事实上就是根据证候的某一特点,选用一种适合的治则治法来反证这一证候的特定状态。另外,当今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几乎都是在 治则治法研究方面取得的。

将治则治法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既摆脱了证候研究中有关证候理论的模糊性、动态性,同时又保持了研究过程中证候理论的特殊性。治则治法的现代化研究使得证候研究能在一个具体的范畴中进行。治则治法将证候研究定义在一个特定的病证,而特定的病证是一个具体的、能理解的定义。治则治法研究的深入使证候研究能在一个特定的层次上得以深入,新的治则治法研究结果也会为新的证候理论研究提供素材。

治则治法研究能体现中医理论的特色。一般认为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两大特色。辨证论治的过程事实上是选择方药的过程,而治则治法是其枢纽。治则治法的选定要充分利用所采集的信息,并用已知的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鉴别,同时更重要的是决定方药的选定。分析和鉴别的过程是辨证的过程,辨证的动态变化也决定要用不同的治则治法。动态变化的辨证过程需要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可能出现差错,因此对所辨的证进行研究就很难确定范畴和标准。不同的治则治法至少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研究内容而使得研究有一个根本的立足点。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其治疗的过程事实上也是调整辨证结果的过程,这使得对证候进行研究的难度更大。若以治则治法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将能以其研究所得具体内容来充实证候理论,并能在一特定的具体层次上反映辨证论治的本质。另外,证候研究过程中对证候的动态性界限很难判断,若用不同的治则治法并进行其作用机制研究则能用许多可理解的数据和事实说明证候理论。

中医学的第二个特点整体观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中医学认为天、地、人一体的观点,二是指中医学有关人本身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整体观念要求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和人的整体性,因而治疗过程也必须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要求我们根据各种条件制订多种多样的治疗法则,这些法则会为中医基本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足够的研究线索。通过对治则治法的研究,人们可能知道某一治则治法能通过多种途径(或整体途径)调整机体而达到治疗目的。

治则治法研究更接近于临床。从治则治法研究入手,其研究结果能直接运用于临床工作之中。应当承认,传统的中医理论由于其产生背景和条件的限制,其中许多内容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只有在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并被赋于现代科学技术内涵,这样产生的基础理论才能被用来指导新的临床实践。

对治则治法进行研究,发现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并有可能发现其与传统作用不同的“新”的作用,这种“新”的作用有可能延伸为新的用法和新的理论。这将有利于创新。

6  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是指对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长期系统的采集、整理与保存,以探索其基本规律,并推动这些科学资料的流动与使用。从其工作性质来看,基础性工作可归纳为3个环节和1个关键技术。即:采集是应用多种技术手段,通过观测(监测)、探测、调查、测试实验以及汇集等工作,获取原始科学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数据、文字、图片、实物标本和样品等;整理与保存是指对所获取的科学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鉴定与评价、综合分析研究、积累与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流动与使用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对上述科学资料,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广泛的传播与共享。在上述3个环节中,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则是贯穿始终的,是保证质量和流动的关键,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的研究制定,又是科学资料共享的基础。

基础性工作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那些长期积累的科学资料正是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和能够增值的巨大的社会财富。中医药基础性工作是 中医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石,也是中医药学研究持续发展和技术不断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和带有共享性质的本底资源。

中医药基础性工作比其它任何学科的基础性工作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医药发展历史长,与现代科学连接时间短。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紧迫性以及世界各国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激烈竞争,强烈要求我们做好中医药基础性工作。目前有许多中医药基础性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例如建立中医药实验研究与管理规范(SOP),建立中医药学实验动物模型规范,建立中医证候的标准与规范,建立中医优势病种证候类型规范以及建立常用有毒中药的国际化标准规范等等。

应该看到,中医药基础性工作由于缺乏系统、连续、精确的科学资料,不仅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更难在国际重大研究计划和学术机构中起主导作用。由于长期忽视基础性工作,求真务实的学风正在削弱,浮躁和现实功利主义倾向有所发展。由于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与措施,使一些科技合作变成有关资料的商业行为,乃至造成外国人能比国人拿到更多的有关中国的科技资料的不良后果。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7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中的科研开发

经过近几十年的由国家扶植的中医现代化研究,虽然在肾虚、活血化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没有能产生出诸如“六经学说”、“卫气营血”类似的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多数属于证明性或释义性的对古代中医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的解释,其研究成果不尽如人意。不少人认为中医学基础研究滞后于中医学临床研究,是制约中医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医学的发展模式、特点要求当前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应以实践科学研究为主,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总结、归纳经验,使之上升为新的理论,并不断改正原来不完善的理论,使之得到不断的更新,即把科研工作紧密地与新药开发结合起来,不断发现新的治疗法则、治疗方药、保健养生法则和方药,在积累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新的理论。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我们应该经常自问:研究过程中所遵循的“核心”理论和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由简单的经验积累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归纳起来的理论,在当代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仍然很难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使之更新(包括废除过时和不正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或修改不完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造出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遵循中医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从经验积累到理论归纳,进行以科研与开发紧密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研究。只有这样,才继承了中医原本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应用了当今的科研技术成果。其所取得的应用科学成果势必导致中医学理论的更新。

8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中的人员问题

古代中医基础理论学家的特点是他们本身也是临床学家,这是因为中医学理论大多数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者的特点是,他们可能是临床工作者,或者是在某一领域的实验研究方面有较强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并同时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近几十年来,中医理论的发展虽然大多数人认为仍在黑暗中徘徊,没有得到质的突破,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活血化瘀、肾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成果的获得者多为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医生,并在中医和现代医学方面 造诣很深。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多为有较深西医知识水平、 并对中医感兴趣的科研人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有大批人员进行西学中的再教育,只有不多的中学西再教育。现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人员队伍中,拥有一大批年轻的中医工作者,这无疑给中医现代化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存在这些人员对当代生物医学了解不深等问题。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首要条件不仅仅是要求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同时也必需把握当今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在把握当今生物医学前沿的过程中,要求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工作者用前瞻的目光,参阅当今生物医学发展资料,而不完全是去钻研中医古代文献和典籍。因此,在当前的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人员队伍建设中也应该重视进行中学西的再教育,只有这样,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工作才能超越当代医学理论,探索出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从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3669.html

上一篇:《赵洪钧说<周易>》:有它浅说
下一篇:[转载]试论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概念及任务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