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论殷墟甲骨文化中的“信仰与占卜”

已有 4681 次阅读 2021-11-14 21:0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张文翰. 论殷墟甲骨文化中的“信仰与占卜”. 华章2013,(8

中国文字史源远流长,文字的产生,便是文明史的开端,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河南安阳小屯村,人类文明的宝库,储藏着神秘而又震撼世界的文化遗产,其中,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距今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包含了卜甲、卜骨上的文字,又包含了非占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有卜辞、记事刻辞等,除此之外,朱书、墨书,都是甲骨文的一部分,甲骨文自然指的是龟骨上的刻契文字,要与陶、骨、石、砖、蚌、玉、铜上的一些文字区别开来。

在研究甲骨文与甲骨学时,要明白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甲骨文是殷商后期遗留下来的文物史料,其学术与科学价值促使甲骨学的研究与发展。甲骨学常常以古遗址出土供占用的有字龟甲兽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甲骨文虽然很古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而甲骨学却很年轻,从一八九九年出土的甲骨文,经过研究,整理,考古、到甲骨学的形成,距现在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仅是国学中的一门“显学”文化,而且已面向世界,涉及研究的领域极其宽广,是一门国际性学问。

由于甲骨文出土在殷商王朝的故都河南安阳小屯村,史称“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贞卜文字”。此种文字是契刻而成的,故又称“契文”或“殷契”。还有其它的叫法:龟版文、骨刻文、龟甲文、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

关于甲骨文,学者们对其观察的角度与研究的方法不同,对其命名自然而然也就不同了,当代学者王宇信在《中国甲骨学》一书中,把其命名归纳成五类:1“1.按甲骨质料命名。2.按文字书写方法命名。3.按甲骨文的用途命名。4.按甲骨文的出土地命名。5.将质料与文字结合起来命名。”殷代甲骨文字,自从三千四百年前埋藏在地下,以至最近的发现和研讨,按其性质,可分为八个阶段:2“1.埋藏时期。2.破坏时期。3.药材时期。4.古董时期。5.金石时期。6.文字时期。7.史料时期。8.考古时期。”

占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其占卜的礼俗主要有:一、甲骨占卜礼程:甲骨的取用,甲骨的整治,甲骨钻凿的形态,占卜内容的刻契与甲骨后的处理等。二、甲骨占卜的方法:一事多卜,习卜与三卜制盛行,还有小石子数占与筮占的风俗。甲骨文的整治,凿钻、灼兆于龟甲腹板上,往往以龟甲的中缝(千里路)分成左右龟甲两个部分,龟甲由九块“甲盾”组成,龟甲近边缘处为“外”,近中间的“千里路”处为“内”;近首部分为“上”,近尾部分为“下”。

兆序:在卜问的时候,每灼龟一次,就要在龟腹甲正面的兆纹上方记下占卜的次数,在龟甲正反两面先后卜同一件事,因而在龟甲相对应的位置上也要刻下这一卜的占卜次数。往往把能表示占卜次数的数目文字,叫做“兆序”。龟甲上的兆序往往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若要是大于十,要从一起,不用十一、十二、十三等合文。

一条完整的卜辞(贞人灼龟命卜后,在甲骨上刻下的有关占问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叙辞(前辞):记录占卜的时间与贞人。命辞(贞辞) :记录本次卜问的内容。占辞:记录商王对卜兆所作的判断。验辞:征验所占卜的事是否符合要求。如:《合集》6057就是一条完整的卜辞:

癸巳卜,彀,(叙辞)//贞旬亡祸。(命辞)//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占辞)//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告曰:土房征于我东鄙,□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验辞)//(“//”表示前、命、占、验在完整卜辞中的断句。)

在殷墟卜辞中,完整的卜辞是为数不多的,大多数没有验辞。也有的省去了占辞和验辞两部分。甚至,还有省去叙辞,只刻命辞的,但以叙词和命辞者更为常见。

若要谈及殷墟卜辞文化,就得先从商代宗教信仰与民俗占卜谈起,宗教信仰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宗教礼俗,始终渗透在商代先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人们心理上,表现出了影响人们精神境界的某种力量,与原始思维形态中的自发宗教信仰,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发生了关联性的变异,也不能纯属社会文化的成俗,在支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有着一定的积极因素。

信仰包含着信仰意志,指将幻想视同现实存在的主观愿望,认为人们的行动往往不为理智所支配,而为信仰所决定。人们信仰的东西往往是他们从主观愿望或意向出发而信以为真的东西。只要人们具有意志,信仰这些东西(如自然神的运行、上帝的存在、灵魂的不朽等)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或安慰,那么,这些东西就是真实的。信仰意志无法证明,无法推翻,因而宗教必须永远存在。这种信仰不断上升,就形成了信仰主意。不论西方,还是中国,信仰是一种支配人的精神动力,一个若没有任何信仰,或缺乏信仰意志的时代,或民族,就不可能很好地进一步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殷商时代不论是庙堂,还是民间,信仰成为天人之间神圣的沟通与交流,也许这种最古老的文化,充满着整个商代的文明与智慧,有着更为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而把“天人”上升到“合一”这一哲学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其实,周朝以前早就有了这种思想,只是把其没有当一个概念提出来而已。下面试从四个方面谈及殷商先民们的崇拜对象:

一、自然崇拜

自然宗教是以自然事物和自然力量作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原始社会中这种宗教形态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如“万物有灵论”,都是自然宗教的表现,以至于形成一种自然观,它是世界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与认识。历史上的自然观无非是唯心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尤其自然辩证法,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道”,即天道,地道,人道,这种包罗万象,变化无穷的道,其玄秘贵在人们对“自然神”的遵循与信仰。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暵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似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风雷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4

所谓“神”,是指万物生长变化而说的,水火相济,雷风不背离,山泽互相通气,然后能发生变化,使得万物生成,天地同流,人道合一。如:雷、风、水、火、泽、山等这些天象与气象是古人“八卦”中的代表,是古人天人探究的唯一象征,其力量与神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古人常常伫立中枢,仰观天象,俯察品类,在大自然中长期领悟,也就是遵循顺应大道(规律)所表现出的一种思维方式,自然神的无比昭示与先民之“心”,达到恰如其分的“天人应验”的“保合太和”境界。

原始宗教信仰极为广泛,把与人类有紧密相关的自然加以崇拜,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殷商时代人们所崇拜的自然神。自然神的种类较多,出现早晚也不一致。大致有四类:一是天体,包括天神、日神、月神、星神等;二是自然现象,包括风神、雨神、电神、火神、雷神、虹神等;三是无生物,包括社神、石神、水神、潮神等;四是生物,包括动物神和植物神,动物神有龙神、蛇神、虎神、鹿神、鸟神、凤凰神等;植物神有树神、草神、谷神、花神等。崇拜不同,显示的神性不同。“鬼魂崇拜无非本之人类对自身构造或梦境、生死的思维探索,其反映的祖先崇拜形式,又每构成社会关系的缩影。”3

人类最初的信仰是从自身开始的,如对梦境和死亡的不解,导致先民们以为人是有肉体和灵魂浑然而成的,肉体是具体的,能摸得着看得见的,而灵魂是虚幻性的。如果灵魂离开人的身体,就意味着人要“归天返乡”,灵魂归故乡有祖先管理,灵魂归天,由人间冥府主宰,就是人们常说的“幽冥之王”主宰,即阎王管理。灵魂信仰不仅仅限于人,也涉及自然图腾,诸神上帝等。还有人们驾驭的牛马鹿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器物等。牛神、马神、门神、灶神、磨神、仓神等。这是万物有灵信仰的反映,正是《易经》所谓的“民咸用之谓之神”。

二、图腾崇拜

图腾(totem)是一种古老的崇拜形式,它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属彼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整个部族的标记。认为人与某种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在同一图腾内禁止通婚,有一定的祭祀与禁忌。图腾文化大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某群体以动植物为名,并相信其为群体之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集团之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其二是群体成员必须崇敬图腾,不得损害、毁伤或杀害。其三是群体成员的身体装饰、日常用具、住所墓地之装饰,均采用图腾样式;其四是男女达到规定年龄,必须举行图腾入社仪式。同一图腾的男女禁止结婚。”5远古时代,氏族林立,图腾各异,汉文化,汉族的姓氏也与图腾有关,可是,应该注意图腾崇拜与生物信仰往往混淆不清,两者之间不完全是一回事儿。远古时期,不会有一个或两个统一的图腾,一个图腾代表着一种文化。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近代某些部落或民族中仍然流行。我国在古文献的记录中有“玄鸟生商”之说,也是一种图腾崇拜的象征,图腾崇拜主要以动物为多:

天命玄鸟,将而生商,宅殷土茫茫。6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辞于高禖。7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8

这些始述殷商始祖契由其母简狄吞燕(玄鸟)卵而生,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继述成汤受天命而占有九州,最后写武丁中兴功业,涉及到殷人的诗篇,从神话引发诗篇,是殷人对图腾心底的无比崇拜。关于“玄鸟”,有凤凰、燕子、鸱鸮三种说法,根据这三种鸟的共同的形色推断,玄鸟应该是赤黑色而有灵性的鸟类。

三、上帝崇拜

帝”这个字,其意是从一个花帝图腾引申而来的汉字,古汉语原有“上帝”一词,一般地理解为“天帝”或“天神”,还有尊称一国天子为“上帝”的说法。与基督教教徒信奉尊敬的神——“上帝(God)”,还有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上帝和天主译称教徒信奉之神,还有十九世纪初期新教传入中国后,亦以“天主”、“上帝”、“神”译称该教派教徒信奉之神,而采用上帝者较多,此后,以“上帝”为中国基督新教所用的称谓,以“天主”为中国天主教常用的称谓。了解“上帝”的称谓,便于较好地理解殷墟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的“帝”字。

商代上帝崇拜的产生,是商代自发宗教向早期人为宗教成熟过度的关键,也是社会形态不断变革和人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宗教范围内的反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9“其香始升,上帝居歆。”10“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12

上文不论是《墨子》一书中所引“汤之《官刑》到《黄经》”所言的“上帝”,还是《诗经》、《吕氏春秋》中的“上帝”,都是对天神的崇拜。《合集》中也有一些关于“上帝”的卜辞,反映上帝的权能,具有超自然的色彩,上帝主管下方,统治商代先民从思想上彻底的信仰,涉及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除了显示主宰自然的伟大神性之外,还统治着下方世界。试举例子如下:

癸卯卜,帝自入,十一月。(《合集》15973)

卯卜,帝其陟……(《合集》30387)

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祐。一月。(《合集》6664)

庚午卜,内,贞王乍邑,帝若。八月。(《合集》14201)

贞隹帝肇王疾。(《合集》14222正丙)

□□王卜,曰兹下上若,兹亩王帝……见。(合集)24980)

……爯王帝,今日……(《合集》30389)

殷人把“帝”人格化,以求“神明”,从动作,情态,理智等方面描述得惟妙惟肖。其神性独特,神通广大,成为商代人民的直接保护神。几乎涉及到商王朝的方方面面。上帝至高无上,虽然高居天廷,但是也有与凡间一样森严的等级制度,有地位,权能仅次于上帝的帝臣、帝使等,殷墟卜辞有言:

……帝宗正,王受又又。(《合集》38230)

于帝史凤二犬。(《合集》14225)

燎帝史凤牛。(《合集》14225)

乙巳卜,贞王宾帝史,亡尤。(《合集》35931)

辛亥卜,小帝北巫。(《合集》34157)

天界帝廷与人世间各有列位诸神,奉请天神、天臣构建宗教场所,设坛问天,歌功颂德,阶层巫师,祝盟立诚,以人代神,神化人性,凤凰传奇,黄牛文化等,不禁想起了笔者的拙作《甲骨吟草》二首:(一)愧我今无一卜文,难登策室会商君。留得刀影三千岁,怎把龟神割断筋。(二)一片神辞一片金,留堆寸骨冷人心。惟知铁笔歌丰绩,不爱黄牛叹苦音。一个朝代积淀的深厚文化中,总会流露出真情实感来,总会有一些残酷的现象,也是封建社会蒙蔽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而来,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殷人的上帝或帝,是掌管自然天象的主宰,有一个以日月风雨为其臣工使者的帝廷。上帝之令风雨、降祸福是以天象示其恩威,而天象中风雨之调顺实为农业生产的条件,所以殷人的上帝虽也保佑战争,而其主要的实质是农业生产的神。”12

四、诸神系统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13王朝举行祭祀活动,众神奉请,祈求福祉,以显威灵。诸神除了自然神、上帝,还有天界帝廷驱使云游天外与天下的帝臣、帝官、帝史之外,还有甲骨文中出现频繁的祭天的诸神、生物、器物、山川河岳等神祗大名。略举例如下:

庚午卜……大星……非鸣。(《安明》1934)

……辛未有设新星。(《合集》6063反)

申卜,□祀岳。(《合集》22153)

勿于九山燎。(《合集》96)

庚申卜,奏渊不我。(《合集》21252)

丁丑卜,王,勿帝虎。(《合集》21387)

丁酉卜,争,贞其告鼓。(《合集》15223)

庚戌卜,宁于四方其五犬。(《合集》34144)

辛未卜,龟二大示。(《屯南》935)

贞元示五牛,蚕示三牛。(《怀特》898)

贞我家旧老臣亡害我。(《合集》3522正)

除了星、岳、山、渊、虎、鼓、犬、牛等神祗名的记载,上下左右沟通,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物、人与鬼“多层归一”的宗教信仰系统。仰观俯察至美无极之自然,在上下天人的关系中深深地蕴藏着中国悠久的民俗历史文化。由超自然之神,天地自然神及祖先神祗、地下冥界鬼魂组建成三大“信仰系统”,其中,免不了有一定功利因子的取舍。成为中华古代宗教的发展模式,精神与物质文化,王权与信仰系统,对继承和发展人类民俗悠久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信仰与占卜可谓息息相关,有信仰一定就有信仰的一系列活动,而占卜是信仰的表现方式之一。“无论从历史上说,还是从心理学上说,宗教的意识先于教义。”14在民间信仰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预知、祭祀和巫术。这里主要谈及预知中的占卜文化。

预知信仰是根据自然现象或人的行为表现,推测人物或事物将要发生的变化,以便探知神的态度,预卜吉凶,命运好坏。”15

预知世界,语言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交融于甲骨文化中。恰恰表现出玄秘奥妙的一些数字文化,即“一与混沌”、“二与阴阳”、“三与世界”,古人认为宇宙的空间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属于神、人、鬼的生存世界,它们都与道生成,也都受道的支配。如图所示:

(日中时)南——永生-神界-天上世界(春-夏-秋)——光明-昼-阳界-地上世界(日落时)西⊕东(日出时)——+北(冬)(日隐时)——黑暗-夜-死-阴间-地下世界

不论是问天,还是占卜,都是民俗活动。关于“占卜”二字,马如森在《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所引“占0252”与“卜0250”两字有明确解释:16《说文》:“占,视兆问也。从卜从口。”或从口,李孝定释:“为卜骨之象形。” 本义占卜兆问。卜辞义:1.用作占卜。“戊戌卜,大占女。”(馀2·2)又,“壬子卜,□占…”(后下4·2)。2.常用作成语“王占曰”,王依卜兆有判断之语。“癸巳卜,彀,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菁2)“王占曰:吉,亡祸”(乙3427)又,“…贞:旬亡祸,王占曰:…”(铁247·2)《说文》:“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兆龟之纵横也。h古文卜。”卜辞义:用作占卜即卜问。“癸卯卜,亘,贞:我受黍年。”(铁248·1)又,“癸丑卜”彀,贞:旬亡祸,王占曰:…”(铁247·2)

至今,占卜(占侯、占梦、观测)学仍然五花八门,在古文献中频频出现。占卜,古人用龟甲,蓍草推测吉凶祸福的民俗活动。《周易·系辞下》:“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17无论是事物的变化或人的言行,凡是吉利的总会有祥瑞的征兆;通过卦象就可以知道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占筮就可以预知未来。《左传·哀公十六年》:“卫侯占梦,嬖人求酒于大叔僖子,不得,与卜人比……”18《楚辞·离骚》:“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19《后汉书·天文志上》:“仰占俯视,以佐时政。步变擿微,通洞密至,采祸福之源,睹成败之势。”20《论衡·谴告》:“夫变自有占侯,阴阳物气自有始终。”21占卜的方法多种多样,占卜有公开和秘密两种,但是一般较复杂的占卜术是有巫觋掌握的,无论是哪种预知活动,都是用相应的方法探知未来,求得心灵的安慰,希望否极泰来。祭祀、占卜、巫术、祝盟往往是紧密联系着的一种民俗文化,确定祭祀对象,在大力通神的手段中,充满着神秘的宗教气氛。把神话、传说、歌舞等“三位一体”,传播民俗思想,促进教化作用,也是传统民俗文化对精神的大洗礼。表现出一种自信心的激励机制。常见的巫术,有招魂巫术、驱鬼巫术、放蛊巫术、神判巫术、辟邪巫术等。一般有吉巫术和凶巫术两种,也就是民间所言的“白巫术”和“黑巫术”。“因此,根据巫术施术的手段即巫术行为艺术,可将巫术区分为‘胜克巫术’与‘化生巫术’两大类。”(刘道超《易学与民俗》,中国书店。)不管是口头的、还是行为的巫术,对人们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农耕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比较落后,巫术文化在人们信仰中具有普遍性,就居庙堂之高的帝王,士大夫对巫术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在古文献中专门有章节对“龟策和卜筮”进行记载与批评的。例如:

《史记·龟策》曰:22

……参以卜筮,断以筮龟。

……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

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

夫摓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

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

《论衡·卜筮篇》曰:23

俗信卜筮,谓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蓍神龟灵,兆数报应,故舍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

由此言之,蓍不神,龟不灵,盖取其名,未必有实也。

……故问蓍龟,蓍龟兆数,与意相应,则是(神)可谓[神]明告之矣。

如蓍龟为若版牍,兆数为若书字,象类人君出教令乎?

夫蓍筮龟卜,犹圣王治世;卜筮兆数,犹王治瑞应。

道教占验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龟卜,筮占和周易为基础的术数学,正是在这种神秘预测术的基础上,才产生了众多类的占验之术。占验术源于古代的术数之学,是以超现实的方法来获取现实世间事物的情报,以预料吉凶祸福的方术,有一套数字化的演算程式,和巫术同样古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出土的殷墟甲骨文记载中,就有龟卜和筮占,之后的占卜家特别进行数量关系的推演,希望在神秘的数字之间发现宇宙间的奥秘。道教创立之后纳入占验术,作为一种布道的手段,领会大道之玄。

 传统占验术的种类简表(1):24

易占

星占

择吉

式法

测字

相术

风水

解签

扶佔

用周易阴阳八卦和五行生克理论来预测吉凶。

依天的星象变化来预测人世间自然环境和社会形势的吉凶。

依五行生克理论来选择良辰吉日,以避凶趋吉。

以式盘模拟天象的自然循环变化,配以阴阳五行理论,选择时间和方位。

运用拆分合并,象形会意等方法,探测字形中的信息,结合现实推断过去和未来。 

以观察人的形象来,预测其命运,有面相,手相,骨相,等种类。

以考察地形地貌地势来预测人的命运,有阴、阳宅风水。有形式派和理气派风水。

用抽签所反映的上、中、下签次、数字、号码来预测吉凶。

以手扶物件进行一种超脱意念,无意识活动的情况为征兆占卜吉凶。

通过上表,我们可知,占验文化是相当复杂的,其中的玄机更是神秘难测,这种文化的起源应该在伏羲设八卦时代应该是萌生期,在殷商时代是发展期,在周文王的时期是兴盛期,后来传承中华文化,一代又一代后,总有变化和派别的差异,古人把占卜文化当做“日课”(八卦、太乙、六壬、禽星、丛辰、孤虚之类)来学习、研究,若读《周礼》一书,就会发现,虽然此书主要记载周朝的文化礼俗,但是也有周代以前的占卜文化信息。古人对文化的传承特别重视,礼乐文化笼罩天下,但是殷商遗传的基因,不会使得周人渐渐遗忘,殷、周文化的“裂缝”中总会存储着一些殷墟文化精华,这种精华,精神是一个时代非物质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卜祝职别简表(2):25

序号

职别

掌管情况

文献记载

1

太卜

太卜又名卜正,掌三兆(王兆、瓦兆、原兆),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三梦(致梦、觭梦、咸陟)之占,为掌卜之官之领袖。

是月也,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吉凶。(《吕氏春秋·孟冬》)

2

卜师

掌开龟之四兆(方兆、功兆、义兆、功兆)。

3

龟人

掌六龟(天龟、地龟、东龟、南龟、西龟、北龟)。

4

菙氏

掌供燋契以卜。

菙,木名。《周礼》有菙氏,共荆菙以灼龟。或作垂。(《集韵·纸韵》)

5

占人

掌占龟。

6

簭人 

掌三易九簭(簭同。巫更、巫咸、巫式、巫目、巫易、巫比、巫祠、巫参、巫环)。

《周礼·春官》有簭人,掌卜筮。

7

占梦

掌占六梦(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

二世梦白虎啮其左参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史记·秦始皇本纪》)

8

眠祲

掌观妖祥辨吉凶(盖望气之类)

相阴阳,占祲兆。(《荀子·王制》)

9

太祝

掌六祝(顺祝、年祝、吉祝、化祝、瑞祝、荚祝)六祈(类、造、禬、荣、攻、说),为掌祝之官之领袖。殷置,位列六卿(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

凡六祠,皆太祝领之。(《史记·孝武本纪》)太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汉书·礼乐志》)

10

小祝

太祝之副。

11

丧祝

掌丧事及胜过社稷祭祀之祝号。

12

甸祝

掌田猎之祝号。

13

诅祝

掌盟诅等之祝号。

14

司巫

掌群巫之政令。

15

男巫

掌从王吊,司巫事。

16

女巫

掌从后吊,司巫事。

通过上表一、表二,对“占验术”和“卜祝职别”进行简单的分析可知,占卜、卜祝文化在古代文献以及甲骨文化中的重要性。占卜在甲骨文中高频率地出现,以及“卜”与“贞”在殷墟卜辞中的运用。根据甲骨文的句类,划分出甲骨不同的语气类别,大概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甲骨文这种资料的特性,在卜辞中疑问句最为常见,陈述句次之,感叹句和祈使句较为少见。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一书中,将疑问句分成:26“有疑而问的是非疑问句,有疑而问的正反问句,有疑而问的选择问句,测度而问的是非问句。”以及与“占、卜、贞”相关的卜辞疑问句和非疑问句:

丙申卜,贞:王今夕亡祸?//戊戌卜,贞:王今夕亡祸?//庚子卜,贞:王今夕亡祸?//壬寅卜,贞,王今夕亡祸?……(38861)(单贞卜辞)。

贞:呼妇好往,若?//贞:呼妇好往,若?//贞:呼妇好往,若?(合集9693)(重贞卜辞)。

涉三姜,既获抑?毋获抑?(合集19755)(对贞卜辞)//翌癸卯帝不令风?夕雾。一//贞:翌癸卯帝其令风?二(合集672)(对贞卜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综合性卜辞(略),(以上为有疑而问的是非疑问句)。

癸酉卜,贞:方其围今二月抑,不执?余曰:不其围。允不。(合集20411)

//辛酉卜,曰:缶亡以[执],有以抑?(合集20224)(有疑而问之正反问句)。

乙巳卜,出贞:惠乙有日,惠辛有日?(有疑而问之选择问句)。

王占曰?今夕其雨。(合集3297)//丁王亦占曰:其亦玉。之夕允雨。(合集12948)//王占曰:其自东来。(合集914)//王占曰:其呼进。(合集4730)//王占曰:丙戌其雨,不吉。(合集559)(测度而问之是非问句)。还有非疑问卜辞(陈述卜辞、祈使卜辞、感叹卜辞)中也有带“占、卜、贞”字的句子这里不列。

殷墟甲骨文化至大无外,笔者试从“信仰与占卜”的民俗文化说起,谈论了殷人对自然神、上帝、图腾、诸神的崇拜,以及占卜术笼罩着整个殷商社会,占卜文化对殷商以及古代大社会的影响。就盘庚迁都都要敬天顺时,遵循占卜风俗,不违卜兆天命,《尚书·盘庚下》27:“……吊由灵格。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至今,占卜文化与信仰求同存异,在民间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说占卜是“形而下”的民俗活动,但是《易》源于上古占卜习俗,《易》源于巫而又高于巫,甲骨文字且能记载占卜文化活动的信息,积极进取,驾驭自然,探索占卜的“生存智慧”与“合理内核”,重视时空品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科学与人文互通,把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巧妙地圆融,文明以健,天人同构,中正合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和谐运行在文化的曙光下。占卜明显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而悠久文明的泱泱中华,雅俗文化始终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发展水平。倘若没有俗文化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雅文化,至俗至雅,大智大慧,正是甲骨文化源头活水的滋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传承民俗文化,发扬民俗精神。《诗三百》早就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这样语必关风始动人的诗句。

甲骨文化中,除了排谱、断代、识字外,我们更应该不断开拓甲骨文化学,点点滴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甲骨文化中;精益求精,建立健全甲骨文学术理论研究体系。透过一个甲骨字,窥探三千多年的文字大观,一片甲骨片,渗透流动着三千多年民族的历史血脉。结稿之际,冬夜寒雪纷飞,草就二十八个字勉强为诗,芹献方家:零零片片卜辞存,骨老风神瘦更尊。契处深藏文化泪,观来字字动人魂。 

参考文献

1.王宇信《中国甲骨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48-50页。

2.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序》:中华书局,1952年。

3.宋镇豪《商代史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319页。

4.《周易》: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364页。

5.岑家梧《图腾艺术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页,转引何星光《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1页。

6.张彦《〈诗经〉今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495页。

7.《四书五经·礼记》: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328页。

8.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12页。

9.管曙光,于桂华主编《诸子集成(第一册)·墨子》:长春出版社,2008年7月,第328页。

10.《四书五经·诗经》: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191页。

11.《吕氏春秋》: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4月版,第2页。

1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2008年7月版,第580页。

13.《四书五经·礼记》: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页。

14.恩斯特·卡西尔《人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15.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99页。

16.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85页。注《铁》是刘鹗《铁云藏龟》,《馀》是罗振玉《铁运藏龟之馀》,《菁》是罗振玉《殷墟书契菁华》。

17.杨维增《周易基础》:花城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290页。

18.《四书五经·左传》: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918页。

19.屈原《楚辞》: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版,第21页。

20.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8月版,第947页。

21.管曙光,于桂华主编《诸子集成(第三册)·论衡》:长春出版社,2008年7月,第125页。

22.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738-744页。

23.管曙光,于桂华主编《诸子集成(第三册)·论衡》:长春出版社,2008年7月,200-201页。

24张梦遥《图解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243页。

25.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8月版,第194页。

26.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315页。

27.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12年1月版,第121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2399.html

上一篇:100岁岳母的孝顺儿子
下一篇:第一、二届西学中班部分师生聚会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