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66):中医学的理性选择

已有 1890 次阅读 2020-9-5 20:08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华疫病学源流, 中医学, 理性选择

梁茂新范颖李国信等编著的《中医学的理性选择》,2015年08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一)编辑推荐

本书从学术体系内部寻找中医理论研究全面搁浅的基本原因,揭示中医理论研究中的焦点、疑点、热点和敏感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中医。本书全方位、多视角考察了古今脏腑辨证的差异性、现今临床辨证存在的双轨制、基于西医疾病辨证所属症状的虚拟性;并对辨证失范所致动物模型研究、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中药新药临床证候疗效评价,以及体质学说研究诸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揭示了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借以展示中医现代研究的真实一面。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医学核心术语、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客观存在的逻辑问题,并从思维模式角度揭秘众多问题的症结。鉴此,本书认为,中医界应在深入讨论并获取共识前提下,在借助象思维建构的中医学与基于概念逻辑思维造就的现代科学和医学之间,重新探讨并架构交融、会通的方法与桥梁。 

(二)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体系内部寻找中医理论研究全面搁浅的基本原因,揭示中医理论研究中的焦点、疑点、热点和敏感问题,剖析了两大学术流派各自存在的深层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中医。全书十七章,包括:中医学在混沌中前行、古今中医脏腑辨证体系的嬗变、双轨制下的辨证论治体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质疑、中医动物模型研制举步维艰、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面临的尴尬局面、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制的可操作性问题、中医学的理性选择等内容。

(三)著作目录

第一部分 辨证论治的双轨制
 第一章 古今中医脏腑辨证体系的嬗变
  一、古今中医脏腑诸证差异性比较
  二、古今疾病脏腑辨证差异性比较
 第二章 双轨制下的辨证论治体系
  一、依托中西医疾病辨证引发的混乱
  二、中成药适应证乱象考察分析
  三、辨证
标准与临床辨证的差异性
  四、西医病证所属症状虚拟性及成因
第二部分 辨证失范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三章 中医动物模型研制全面受挫
  一、中医病因造模动物证属性判定
  二、移植西医方法和指标造模证属性判定
  三、依据症状体征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
  四、方药反证法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
  五、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研制的可行性
  六、血瘀证动物模型研制的若干问题
  七、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的可行性
  八、西医病证所属症状虚拟性与动物造模
 第四章 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之得失
  一、微观辨证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二、中医辨证与三大组学的关系
 第五章 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制的理论问题
  一、中医疗效评价指标研究中的证和证候
  二、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制中的证和证候问题
 第六章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问难
  一、体质定义的逻辑问题
  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问题
  三、中医体质与疾病关系问题
  四、中医体质与证潜在逻辑矛盾
  五、体质学说与辨证体系的关系
  六、儿童体质研
究带来的冲击
第三部分 中医理论悖论与学术危机
 第七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面临的问题
  一、中药四性研究利弊考察
  二、中药归经研究得失分析
  三、中药十/乙反猜想
  四、中药七情研究关键问题
 第八章 中医学基本术语和相互关系
  一、现代中医学基本术语矛盾种种
  二、证素是中医界呼唤推出的新概念吗
  三、《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术语含义的嬗变
  四、《素问》病机十九条探赜
  五、建国初期中医核心术语研究得失
 第九章 中医阴阳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一、《中医基础理论》引出的话题
  二、阴阳并非逻辑学意义的概念
  三、疾病状态下阴阳诸证的逻辑矛盾

  ……

第四部分 中医学术语和思维模式

(四)作者简介

梁茂新(1949-),医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九九中医资讯网站长。研究方向:①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对证的内涵与外延、证本质、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与证相关术语、辨证规范、古今脏腑证谱进行系统研究;并对中医整体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进行理论研究。②药性理论研究。对中药四性、归经、七情、十八反、君臣佐使法则、妊娠禁忌药等开展文献理论研究。

范颖(1962-),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方剂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获第七届辽宁省教学名师奖。主要从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注重在中药基础上研究药物间配伍关系和配伍规律,并对君臣佐使法则等方剂配伍问题进行了文献和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论著5部,副主编论著3部。

李国信(1963-),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带头人。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临床药理三级实验室主任等。研究方向:①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②中药警戒方法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3篇,编写专著6部,获发明专利2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9399.html

上一篇:“一步手法自我保健防治颈椎病”——邹季兄获奖项目简介
下一篇:[转载]程少川:中医学的纯粹实践理性哲学建构及其科学哲学性质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2 范振英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