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深圳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肺炎方案

已有 2040 次阅读 2020-2-18 09:37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深圳市, 中医药防治方案, 新型冠状肺炎 |文章来源:转载

一、病因与中医病名

目前研究基本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蝙蝠所居住洞穴长年阴冷潮湿。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

1、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被称为“百湖之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2019 年 12 月以来,应寒而未寒,且常冷雨缠绵;

3、深圳地处岭南,为沿海城市,属亚热带海洋气候。

(二)中医病名

吴又可《瘟疫论》“夫温病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戾气引起的疫病,有大流行性和散发性的不同表现。

疫病:泛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即疫疠。武汉此次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属中医“疫病”范畴。

(三)中医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及早组织传变,防邪毒内陷心包

及早健脾护胃、扶正固本;

重证、危证应及早辩证使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防治出现肺纤维化等   (四)分期与分型

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

轻证、重证、危证、恢复期

轻症: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首发症状不一,多见发热、或咳嗽、或乏力、或兼而有之。或仅见胸闷、心慌;或仅见头痛;或仅见眼结膜充血发红;或仅见四肢、腰背肌肉酸痛。

轻症-湿毒犯肺

症候特点:发热、大多身热不扬,少数伴恶寒,或不发热;咳嗽,痰少或无痰;或伴咽喉不利,鼻塞、流涕等;或伴倦怠乏力、部分乏力明显;纳一般或纳呆,大便正常或偏干,小便黄;舌质淡或红,苔白或淡黄、腻或厚腻、脉濡滑。

病机:湿邪的特点为易阻遏气机。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湿毒郁肺,困阻气机 ,枢机不利,宜早截断,阻止病情进展。

治法:辟秽化浊,宣肺透邪。

热感方组成:黄芩、紫萁萁贯众、北柴胡、荆芥穗、木蝴蝶、马勃、牛蒡子、桔梗。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教授经验总结,历经其传承弟子几代人的临床验证与研究,历经 2003 年SARS 的验证,疗效特出。

轻症-湿毒内侵

症候特点:纳呆、恶心、干呕、大便粘腻不爽或溏,甚则水样便;倦怠乏力、部分乏力明显;或伴有口干、口苦、不欲饮;或伴发热,以低热常见,或不发热;或伴干咳无痰或不咳;小便短赤或黄;舌质淡或红,苔白或淡黄、腻或厚腻、脉滑。

病机:湿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具有重浊、粘滞、趋下之特性。易侵袭中焦脾胃,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毒内侵,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宜早截断,阻止病情进展。

治法:化湿解毒、健脾清肺。

参考方剂:藿朴夏苓汤合柴胡达原饮、香砂六君子汤。

重症-热毒壅肺

症候特点: 发热、或高热不退或无发热(部分因用糖皮质激素而不热),咳嗽,或有黄痰,少数痰中带血丝,胸闷气短,喘憋,动则甚;或倦怠乏力;或口干、口苦不欲饮水;纳差,或伴腹胀、便秘或大便溏、甚则水样便;小便短赤或黄;舌暗红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

病机:疫毒留恋,湿热交蒸,肺壅腑实。由气分渐入营入血,气营两燔者,吴鞠通曰:“湿邪之为病,上焦与肺合”,邪毒壅肺,致肺气宣降失司。

治法: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参考方剂:宣白承气汤、清瘟败毒饮。

危症-内闭外脱

症候特点:高热、部分因使用糖皮质激素而不热,咳逆喘促,气短,或痰多,咯痰不爽,或喉中痰鸣、倦怠、极度乏力、语声断续;或四肢厥冷;面色黯黑,口唇紫绀;表情淡漠、或烦躁谵妄,嗜睡,甚则昏迷;纳差,大便干结或溏稀(部分与药物有关);或伴少尿;舌暗红,苔浊腻或黄厚腻,脉细或滑、或脉浮大无根,或脉沉细欲绝。

病机:湿毒疫气阻络,蒙蔽心窍,心神失主。或痰热内闭,气逆痰升,上蒙清窍;终致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内闭外脱,属危侯。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参考方剂:四逆加人参汤,热闭冲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阴闭冲服苏合香丸。

恢复期-正气亏虚

症候特点:发热已退,倦怠乏力、面色晄白、语声低微;或自汗心悸;或胸闷气短、活动后喘息;纳差,大便粘滞不爽,或食少便溏;舌淡暗或暗红,苔少,脉细或弱。

病机:邪去正虚。湿毒化热,经积极治疗,邪正相搏,邪气虽去,正气亏虚,最终导致气阴两伤、血行瘀滞。极少见余邪未解(西医西药的应用)、蒙蔽三焦。

治法:发热者,可加生石膏、黄芩、鱼腥草、青蒿等;咳嗽较多者,可加炙麻黄、紫苏叶、白前等;乏力明显者,可加黄芪、太子参、党参等;湿邪偏重,可加薏苡仁、白扁豆、苍术、藿香、佩兰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瓜蒌仁、火麻仁等;痰多者,可加化橘红、瓜蒌皮、紫菀等;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三七、丹参、水蛭等;鼻塞流涕者,可加白芷、辛夷花、苍耳子等;痰中带血者,可加:仙鹤草、侧柏叶等;重证、危证患者诊疗中结合舌脉、四诊和参,加入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及早防治出现肺纤维化等。

本病主要由时行疫毒所致,可挟挟持风、寒、燥、火之邪而来;多与疫毒流行、气候突变、寒温失宜、正气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病者无问长少,皆相染疫,善行数变。

注意事项:注意保持患者大便的通畅,以促进疫毒之邪的排除;不能口服的患者 ,可鼻饲或灌肠给药;水煎服,每剂煎制成两袋,每袋 150-200ml。日服两次,每次 150-200ml;急性加重证、危证可每日 2 剂药,每 6 小时服药 1 次,每次 150-200ml。

中医防护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健康饮食、科学锻炼、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的关键。

“未病先防”-防感汤。

组成:黄芪 15g 防风 10g 陈皮 5g 连翘 15g 白术 10g 柴胡 10g 板蓝根 10g 甘草 5g 藿香 10g 佩兰 10g。日一剂,水煎成 300-400ml,分两次口服。

作用:健脾益气、扶正解表、芳香祛湿

方解:深圳地处岭南,气候温暖,湿热偏重。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祛湿辟秽;连翘,清热解毒、清心散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提高人体免疫力;陈皮,健脾化痰和中;柴胡,疏解清热解郁;生甘草,调和诸药。

适用人群:

1、2 周内来自或曾前往疫区未发病人员。

2、2 周内与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阳性检测者密切接触者;

3、一线服务人员:如交通、公安、海关等密切接触大流量人群者;

4、医务人员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

5、其他自愿服用者。

注意事项:

1、自愿服用;

2、已有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者,应及时就诊;

3、12 岁以下儿童减半;

4、女性经期、产后、孕妇慎用;

5、对相关药材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不宜过久服,可每月服用 3-5 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9076.html

上一篇:[转载]古谈说史事:疫情之下,如何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下一篇:这疗效,没办法统计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