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苦丁山:维萨里和现代解剖学

已有 5541 次阅读 2019-3-28 18:48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现代解剖学, 维萨里, 现代医学 |文章来源:转载

如果您到一个陌生城市,不认路,这时候手里有一份地图就好办。看着地图您就知道:嗯,这儿是八达路,往右拐应该就是麦当劳。

可是,如果您手里拿的不是现在的地图,而是一份上古时代的地图,那可能对您找地方帮助不大。那时候的地图不是凭勘测来绘制,而是靠旅游者的叙述,加上绘图人的想象力绘制的。您到这种地图上找,八达路右边没麦当劳,就一个小坟头。或者,更糟糕一点,那地图上压根就没有八达路。那地方可能画的是背着大地的神龟。

进城如果拿着这样的地图,您肯定是头大如斗。

1533年,维萨里开始学习盖伦的“古典”人体解剖的时候,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

进城没地图还能临时问人。但是对于维萨里,他面临的问题比不认路要严重得多。

鲁迅有篇文章是《藤野先生》,里面有这么一段小故事,说自己在仙台学医的时候,画一条前臂血管,为了美观,把血管位置改动了一下。藤野先生纠正他的时候,话说得很温和:“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藤野先生给的理由,没有什么惊人警句。他说的,无非就是一个“求实”。实物是怎样,我们就应该怎样。

从这一点推测,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科学家。对于科学来说,“尊重事实”是最高标准。

不过,不是学理科的同学,或许觉得藤野先生有点小题大作——鲁迅被藤野先生批评的时候,心里也是不服气的。

那么,或许我们应该稍微展开说明一下:对于学习人体解剖学来说,藤野先生的这个要求,就不仅仅是个学术态度的问题。解剖知识如果不准确,是可以要人命的。

001Pzntqgy6WkGZvmbTd1&690.jpg

1

比如,我们来看看人类的脖子,喉结前面的这片地方。这里有甲状腺。围绕着甲状腺,有很多动脉、静脉。甲状腺的后面有气管,下面有紧贴着的喉返神经。

这里的动脉、静脉、气管、神经,每个部件都是紧紧贴着。如果在这个区域做手术,比如做甲状腺切除,哪些血管需要结扎,哪些血管不能碰,如何避免伤及气管和神经,所有这些操作都容不得半点模糊。伤到神经会失音,要是伤到动脉就更是灾难——颈总动脉离下面的主动脉只有几厘米,内部压力极大。如果不慎切破,喷出的血能射到几米之外。这样的动脉出血,是几分钟就可以致命的。

所以,解剖学是容不得想象空间的。解剖学是科学,科学就必须严谨精确。一种器官一片组织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必须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如果这个器官组织有个体差异,我们就必须了解所有的变异形式。

即使不说做手术这么具体的场合,就说对一般人体生理功能的了解,准确的人体解剖学依然是基础。比如说,如果不了解心房、心室、和心脏瓣膜的结构,就不可能理解血液循环的生理学。这就好像如果不知道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活塞和曲柄,就不可能理解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这些过程。

当年维萨里开始学习解剖学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地图”跟“街道”对不上号的怪事?

医学史里都说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是解剖学之父。那是说的现代解剖学,是说16世纪之后的事。

16世纪之前,解剖学的权威大牛不是维萨里,是盖伦,古罗马的名医。

从公元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盖伦在西方医学界的地位如同灯塔。他说的话,一字一句都是绝对真理,是只能学习,不能质疑的。所以,中世纪悠悠一千年,就是没人想过要去检验一下古书里说的知识对不对。他们就直接把盖伦的解剖学当作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如果说有什么补充,那就是增加了一些愚昧的迷信成分。比如中世纪的人认为人的器官,器官功能的运行,以及用药的时机,跟日月星辰有呼应关系,比如太阳对应心脏,月亮对应胃肠,给药的时候必须根据日月星辰的位置来做决定。

盖伦的解剖学有错误,但那并不是盖伦成心忽悠。盖伦主张的做学问的方法,其实是很靠谱的,就是说凡事不要人云亦云,必须自己亲身观察研究,从实践里探索知识。他的书里之所以有这么多谬误,是因为一个历史条件限制。他在世的时候,罗马法律不允许解剖人的尸体,所以他只能解剖动物,比如猪和猕猴。盖伦是根据动物解剖的结果,结合自己给外伤病人做手术的一点有限经验,来写出他的解剖学巨著的。

结果就是,关于人体解剖,他的很多知识是错误的。比如,人的下颌骨是一整块的,盖伦说是两块拼成的。人的胸骨只有三块,盖伦说有七块。人的肝脏只有两叶,他却认为是有五叶。

13世纪,小文艺复兴初见端倪,欧洲人打算重新琢磨古希腊曾经琢磨过的科学。但是从几百年前罗马帝国消亡之后,欧洲人除了圣经,别的书都扔了。幸亏有一些流落到拜占庭的前朝遗老带了一些书过去,然后那边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给抄了一些副本。如今欧洲同学醒过来,想学习了,就把盖伦的书从拜占庭找回来,在大学里教授解剖学。但是欧洲靠宗教信仰熬了一千年,盖伦教导的研究精神早就被人遗忘。大家只知道盖伦是个神一般的古代医家大师,所以对盖伦的知识是一字不改全盘接受。

当时的欧洲大学里,医学生学习解剖的方法是:在一个圆形大教室的中心摆一张解剖台,台上放着某个死刑犯的尸体。上来一位教授,手里端着盖伦的解剖学著作,逐字逐句念出来。然后,旁边有一个理发手术师,按照教授念到的段落,挥刀解剖那个尸体,以此印证盖伦大师的表述。

不是说盖伦有很多地方说错了吗?这些教授怎么没发现?

教授们没发现,是因为,在上解剖课的时候,这些教授根本不会去看尸体。他的责任就是拿着盖伦的书照本宣科。他从来没打算真的去看看那些尸体,因为他坚信,关于人体解剖,盖伦的书里该说的都说过了。现在我们找个理发手术师来解剖这个尸体,只不过是给你们这些年轻娃娃一个机会,可以看看立体的实物,加深一下印象而已。

所以,教授就端着盖伦的书,言之凿凿的宣读:人的肝脏有五叶。

那个操刀解剖的理发手术师呢,他倒是很可能看到,在自己的刀下,这个尸体的肝脏很不知趣,居然只长出两叶。不过,那个年代的理发手术师是没进过医学院,也没学过解剖学的。他们的地位,跟教授比起来,大致就相当于今天一个飞机设计师跟一个电焊工的区别。

所以,即使这位手术理发师看到肝脏只有两叶,他也不敢说话。

再说,干嘛要跟教授过不去?多嘴的结果,可能就是下次人家不请你来操刀了。那就少了一笔收入。

教授掷地有声的说人的肝脏有五叶,亲自操刀的理发手术师也没有异议,于是教室里的同学们就都进入了一种集体催眠状态,眼睛一花,大家都看到了一个五叶的肝脏。

直到维萨里跑到教室里来学解剖学。

维萨里可以说是医生世家。高祖父是鲁汶大学(地处如今的比利时)医学教授。祖父是神圣罗马帝国御医。他爸爸是皇家药师和皇室贴身侍从。

维萨里天赋不俗,14岁就进了鲁汶大学。不过,或许这种少年班的小天才读书厉害,对人生规划却还没定型,所以一开始维萨里并没打算研究医学。他开始修的是文科课程。1532年,维萨里18岁的时候,他老爸被任命为皇室贴身侍从。这个变迁似乎对少年维萨里有某种积极的影响,让他对老爸的职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于是他转学了,转到当时极富盛名的巴黎大学学习医学。

当时欧洲的医学生,第一年就要学解剖学。教解剖课的是名教授西尔维斯(Jacobus Sylvius)。西尔维斯是铁杆的盖伦派解剖学专家,他讲课的方式就是上面说的,自己念书,理发手术师解剖,学生旁观。

人的天赋有时候是需要激发的。维萨里在那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想干啥。可是一开始上解剖课,维萨里忽然就开了窍,对解剖学爆发出火山一般热烈的激情。

后人应该高兴的是,维萨里不仅对解剖学本身有激情,他对“如何学习解剖学”,碰巧跟盖伦有同样的意见:做学问不能依靠读古书,而是应该亲自动手研究实物。

不过,作为学生,维萨里是没机会解剖人体的。当时巴黎虽然稍微放松一些限制,但也只有名教授才偶尔能经过特许得到一具死刑犯尸体,作为解剖“教具”。至于学生,最多能解剖猪。

这让维萨里觉得不满足。他想看实物,看人类解剖对象的实物。

哪里有这种实物?他想到了坟墓。

坟墓里的尸体,皮肉内脏没了,但是骨头都还在。咱可以先研究骨骼。盖伦大师说了,人体的骨骼就像房子的墙壁。墙壁让房子屹立不倒,骨骼让人屹立不倒。要学好人体解剖,就应该先学好人体的骨骼。

当然,乱挖人家的坟墓不好(不瞒您说,为了研究人体解剖学,文艺复兴时期,真的有过学生盗墓偷尸体的事),但是,骨骼这东西,并不一定需要挖坟才能看到。有个地方有很多人的骨头。

这个地方是巴黎的圣婴公墓。这其实就是个无主尸首的公墓。本来是教会提供的土地,让历次瘟疫中举家灭绝的人死后有个地方下葬。后来巴黎翻修城墙的时候,不少尸骨被翻了上来。因为是无主坟,所以也没谁去打理,很多尸骨就这么散落在墓地里。估计夜里还能看到鬼火鳞鳞。所以一般人是不爱来这种地方的。

但是对于维萨里来说,这个地方是天下藏书最丰盛的图书馆。他没事就到这地方来寻找骨头残片,对着笔记研究骨头。

凡事到了痴迷程度就必然让人有所成。没多久,维萨里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解剖就已经精通。到什么地步呢?他敢跟同学打赌,玩的叫做闭眼识骨,就是说,把眼睛蒙上,用手摸,随便人家给他人身上的哪块骨头,他都能正确识别出来。靠这个游戏,维萨里很赚了点零花钱,因为他确实能蒙着眼睛识别出人身上的所有骨头。

凭着对解剖学知识极其强悍的领悟力,维萨里没多久他已经把老师能教的东西吸收到了极致。这时候维萨里的解剖学知识,如果不能说超过教授,至少可以说超过了那些操刀示范的理发手术师。因为,有时候那些手术师跟宣读教材的教授说,这个尸体有问题,我找不到这个器官。这时候维萨里就会冲上去,说怎么可能找不到。你把刀给我!然后三刀两刀把那个器官给展露了出来。

有一次,维萨里到郊外去寻找遗骨,遇到一个意外惊喜:经过一个行刑场的时候,他发现绞架上有一具完整的人体骨骼!

那是一个被绞死的罪犯。当时欧洲规定,抢劫或是谋杀犯的尸体,绞死后不得收尸。尸首挂在绞刑架上,听任腐烂。这具尸首已经被野鸟吃掉了皮肉内脏,就剩下一具骨架。

维萨里发现这样一具骨架,内心的狂喜大约相当于考古学家发现一具完整的类猿人骨架。他恨不得当时就把这具骨架整个搬到自己宿舍里。但是这么做是违法的。罪犯的尸骨挂在那里是为了警示宵小。这些骨头虽然不是什么宝贝,不需要交给国家,但是私自拿走还是不允许的。

求知欲让维萨里管不了这么多。他把骨架卸下来,藏在长袍下面,分批运回城里。城门关闭之前他没能运完,就干脆不回城里,就在这个鬼气森森的地方,从容的把骨架拆开包好,第二天天亮之后运回城里。为了不引起城门士兵的怀疑,他还分几次走不同的城门进城。

所有骨头都搬回家之后,他细心的把骨头重新拼接起来,恢复成一具完整的人体骨骼。

这是历史上第一具完整的人体骨骼标本。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有点像中华这块地方的五代十国,各种文斗和武斗不断。1537年,法国跟维萨里所属的神圣罗马帝国闹翻了,维萨里只好离开巴黎,到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继续修他的博士学位,当年完成学业,24岁的维萨里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这时候他的解剖学功力如何,可以从一件小事上窥见一斑:他在帕多瓦大学毕业的当天就被本校聘为解剖系主任,同时还被博洛尼亚和比萨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到这个时候,维萨里已经有两个结论:

第一,圣人盖伦的解剖学知识,不是靠解剖人体得来的,是解剖猪、羊和猴子得来的。

第二,因为第一,盖伦的解剖学里,有超过两百个说法是错误的。

但是,在那个年代,理性思维还没成为风尚。很多人必须依赖古代圣贤来指引道路。维萨里公然质疑古代圣贤,让很多人为之侧目。维萨里当年的老师西尔维斯是宁死不屈的盖伦派,所以更憎恶维萨里。不过,西尔维斯毕竟是盖伦派里的佼佼者,水平比那些人云亦云的老“欧医”要高一些。他悄悄观察几次之后,意识到维萨里说的都是对的,于是他发表了一篇雄文,告诉大家:现在我们看到人体解剖跟盖伦说的不一样,并不说明盖伦错了。那只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人类的身体退化了。

现在我们知道,人体解剖结构不是不能变化。进化能让人类身体出现物种水平的改变,但是进化改变的时间单位不是百年千年,而是以百万年计算的。从盖伦到西尔维斯,区区一千年,不足以让人类器官出现变化。

但是在当时,以西尔维斯的名气,很多人还真的相信他的这种解释。

维萨里面对的压力很大。要顶住周围的压力,证明自己是对的,只能靠事实说话。要寻找解剖学的真相,有什么能比亲手解剖看到的事实更有说服力呢?

所以维萨里当上教授之后,就做了一个重大改革:在解剖课里亲自操刀。

就是说,他不再请理发手术师来做解剖。他自己亲自动手。边讲理论,边把对应的人体结构展示给学生看。

他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实物,告诉学生:这才是了解人体结构的不二法门。

当然,那时候,人体标本来之不易。维萨里凭借自己的名声,得到当地一个法官的照顾,如果有罪犯被处死,维萨里能优先得到这样的尸体。但这个属于特殊照顾。一般的医学院学生们,自己动手解剖人体的机会还是不多。基本上只能解剖动物。

为了弥补不足,维萨里制作了六个巨大的画板,请专业画家把人体重要的解剖系统,比如神经,血管,肌肉,骨骼,给画成大幅图片,让学生们有个感性认识。

对于解剖学教学来说,这是维萨里的另一个重要改革。解剖学是关于结构的学问。而要学习结构,一图胜千言。维萨里之前的学生,没有机会解剖实物还罢了。他们连看图片的机会都没有。当时书籍还是很昂贵的东西,学生们是没有书的。学解剖理论课的时候,教授在讲台上念盖伦的书,学生们就在下面狂记。能记多少记多少。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即使真的给他们看盖伦的书,也没多大帮助:盖伦的书是没有插图的。

学解剖没有图片,您想想,那是什么感觉?

当然,中世纪时,欧洲虽然一片黑暗,东方的拜占庭领域倒是还承袭了一些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有一些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抄录了古罗马的著作,包括盖伦的解剖学著作。而且,有些抄书的同学很热情,给增添了一些插图。不过,那些插图,其实不看也罢。给您看个例子:

001Pzntqgy6WkHdo10td1&690.jpg

2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原作者为中世纪波斯人。此图无版权要求)

照着这种疑似青蛙的图学人体解剖,还不如就听老师口述。

而维萨里做的那几个画板,都是请专业画家到解剖室里,看着实物绘制的,所以非常精准。可能因为这种形象教学还比较新颖,为了减少对读者的心理冲击,维萨里往往是把对象画得有表情有动作,似乎仍有生气。而且,对象往往是站在怡人的乡村背景前面,让画面显得不狰狞倒是很优美。我们可以看几个实例:

3

4

5

001Pzntqgy6WkHu90lJ7b&690.jpg

6

7

8(以上图片均来自维基百科。允许非营利使用)

这几个画板大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纷纷从画板上制作拓片,带回去研习。维萨里看到图片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就把六个画板集结成册,加上文字说明,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后来,以这个小册子为基础,维萨里把自己的解剖学研究心得集结成册,1542年出版了现代解剖学巨著《人体结构》。

这时候维萨里是28岁。

这部书让传统派很不舒服。他们说这种书是亵渎圣贤,应该销毁。年轻气盛的维萨里就举办了一个公开课,现场展示人的骨骼和猴子的骨骼,让大家亲眼看到两种骨骼有两百多处不同。然后,但凡是有不同的地方,盖伦的描述总是跟猴子的一样,而不是跟人类的一样。

“所以”,他很自信的总结,“盖伦只解剖过猴子,没解剖过人类尸体。他的解剖学有两百多处错误,就是因为这个。”

维萨里以为这样就能让盲信盖伦的人醒悟。他没想到的是,对于大多数盖伦学说的信徒来说,相信盖伦,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否定大家景仰的盖伦,是对大家感情的伤害。拿着难以反驳的证据来否定盖伦,就更加可憎。

结果,传统派对他的攻击不是平息了,而是更激烈了。

他感觉继续争辩不可能说服这些传统派,打算从风口浪尖退出。好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颇为欣赏他的才华,把他找去做了宫廷御医。这一做就是几十年。从那以后,维萨里几乎就没再从事解剖学研究。他给皇室人员看病,也写过一些医学论文,比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抨击当时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草药疗法,认为这种草药(China root)并没有疗效。这本来是个正确结论,不过,这自然又成为他蔑视传统医术的另一个罪证,也为他招来更多的攻讦。只不过因为有皇帝的保护,反对派也没能对他怎么样。

1564年,反对派找到一个修理维萨里的机会。

出头的人是皇帝治下一个外交官,名叫做胡波特-朗格日的。

这个朗格日,人是搞政治的,偏偏对医学多出一份指点江山的兴趣。他有一天忽然发现爆炸新闻,向教廷举报说,维萨里曾经给一个刚刚去世的西班牙贵族做尸体解剖。说是去世了,其实维萨里下刀子的时候,那个贵族的心脏还在跳动呢。

在意大利人看来,这是严重的亵渎生命罪。教廷为此震怒,裁定维萨里应受死刑。皇帝一直试图保着维萨里,但是当时教廷的势力还是很大。皇帝一番斡旋,总算给维萨里免去死刑,改判到耶路撒冷朝圣,以此赎罪。

不过,这并没有真的让维萨里得到解脱。

维萨里是乘船去的。完成朝拜之后,回来的路上遭遇狂风,船只在希腊的拉金索斯岛搁浅。维萨里或许是旅途劳顿,加上遭到排挤,心情苦闷,没几天就死在岛上。死的时候还不到50岁。

根据史学家后来的考察,朗格日的指控,既无旁证,也无物证,完全就是他自己一个人主张这个说法。所以史学家的结论是:朗格日的指控属于子虚乌有。至于动机,这个朗格日平生似乎毫无业绩,所以没在史书里留下任何足迹。要不是他捣鼓的这个案子,后人根本就不知道历史上有个这么个人。因为没史实提供线索,我们也就无从猜测他为什么要诋毁维萨里了。或许,他只是那些反对派推出来的一个枪手吧。

后人总结维萨里的业绩,最常见的赞誉是说他是现代解剖学之父。这个固然不错,如果要列举维萨里在解剖学方面的贡献,即使只写个提纲,也可以写满两页纸。但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埋葬了传统解剖学。

因为,他是最早质疑盖伦的传统解剖学的人。

现在我们有了正确的解剖学,回头看盖伦的知识体系,不难看出里面充满了错误。维萨里刚出道的时候,整个欧洲都没人敢质疑盖伦。传统的知识的坚守能力总是比我们预期的要强悍。那时的欧洲人,从大众到学者,是一边倒的推崇盖伦。维萨里敢在这样的氛围里杀出重围,以亲手解剖得出的证据证明盖伦确实错了,这就打破了大众对古人的盲目崇拜。

这种盲目崇拜心理破除了,维萨里和后人才可能展开研究,探索出科学的解剖学知识。

当然,维萨里自己的著作,本身也是个瑰宝,这个必须承认。维萨里的《人体结构》,内容翔实,纠正了着多盖伦解剖学里的错误,而且,大量的精美插图更可以算得是艺术珍品。后来的解剖学著作固然更完善更精美,但是在那个年代,维萨里的这部《人体结构》,确实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同任何划时代的新发现一样,维萨里的发现也遭遇传统派的顽强抵制,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传统派能对维萨里的解剖学打压一时,却不可能永远闭着眼抹杀事实。1628年哈维在维萨里现代解剖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完整揭示了血液循环原理,从那以后,现代解剖学被医学界全面接受,而盖伦的解剖学就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维萨里对现代解剖学的贡献很卓著,但我们也无需嘲笑盖伦。盖伦主张的治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从实践里探索知识,是非常明智的主张。他的解剖学不够准确,不是治学方法或是态度的错误,而是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当时这么不利的条件下,盖伦能做出那样的发现,已经算难能可贵。维萨里推翻的是盖伦知识体系里的具体错误,不是盖伦的治学态度。在研究方法和态度上,恰恰可以说维萨里是真正秉承了盖伦的主张,所以他也就能导致重大的变革。

人类的技术和知识毕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为维萨里和后来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现在掌握了准确的人体解剖知识,那么,我们就应该用科学的解剖学来指导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盖伦的知识,可以放在博物馆里让人们感怀凭吊,但是继续用这种过时的知识来指导临床研究,那不是热爱盖伦,那是亵渎盖伦。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盖伦解剖学放进博物馆,其实是对盖伦表示了最大的敬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70180.html

上一篇:[转载]宋代的解剖图谱
下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32)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