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下午4点10分左右,我正在电脑上写点东西。突然感到天旋地转,连忙闭上眼睛。虽然握着手机,但完全不能睁开眼拨一个简单的电话号码。靠在沙发上约20分钟后,想拨个电话,眼睛一睁开就眩晕难忍,胃里涌出一堆食物来,喷到地上。
过了一会儿,实在坚持不下去,我就慢慢地溜到地上。看来一时无法缓解,必须坚持打出求救电话。我艰难地拨出了三位数的亲情电话,要他们带来担架,然后激烈地呕吐。
躺在地上等待的时间也过得极慢,背上凉飕飕的,非常渴望有一个枕头让颈部舒适一点。我将脚下的拖鞋移到颈下,接着又是剧烈呕吐。
好不容易盼来救星,但他们没有带来担架。我说坐不了轮椅,让学生去急诊科找担架。并让他们给我背上垫上毛毯,颈下垫上枕头。接着又是呕吐,但心中的恐慌已经基本平息。
到达急诊科不一会,神经内科孙主任赶到,生命体征平稳,项部无抵抗,无复视,无语音障碍,无吞咽困难,无乏力或麻木。接着送往放射科,做了CT和核磁,没有发现脑出血或缺血情况,马上收住神经内科病房。可以说,完全是绿色通道,处理非常及时。
入院后,孙主任告诉我:目前脑血管病变没有证据,但根据我的年龄和病史(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右颈动脉狭窄70%。坚持服药18年并配合拜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血压一直稳定)因为发病才一个多小时,可能CT和核磁还没有及时发现病变,应该考虑从重处理。对于脑卒中,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积极的溶栓治疗,可以极大地改变愈后,但错过时机则大不相同。而且,他也详细介绍了溶栓治疗的副作用,牙龈出血比较常见,可见泌尿系、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我迅速接受了他的建议,立马开始从重处理。
昨天一早,院长、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就来到病房,我的症状已经明显缓解。但院长坚持要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深圳市神经内科主任委员)来会诊。一个多小时后,会诊医生前来,跟我重新做了全面系统的体检,并询问了病史。他立马修正了诊断和治疗方案,考虑前庭神经炎,同时肯定了从重处理的必要性。
他的诊断主要以经验为主,认为卒中不可能有那么严重的眩晕症,这种情形只见于前庭病变。而且,没有脑卒中的相关临床表现。晚上,进一步的CT和核磁结果出来,情况良好。
前庭神经炎是良性病变,多数与病毒感染有关。我恰恰有点感冒的表现,一切似乎顺理成章。
至此,虚惊一场。不过,我仍然在这里介绍一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孙宁玲主任医师撰写“脑卒中”一文,跟大家科普一下。主要是,我的英年早逝的同事、朋友,大多数与本病相关。
附:孙宁玲主任医师撰写“脑卒中”
一、概述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二、病因
1. 血管性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 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 不良生活方式: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小时,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4. 脑卒中预兆:(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四、检 查
1.一般检查:通过测量人体身高、体重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正常。
2.内科检查: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3.脑血管造影: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颈动脉起始段狭窄时,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
4.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HRMRI)可以显示颈动脉全程,HRMRI对粥样斑块病理成分的分析更有助。
5.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为无创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内动脉起始段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筛选手段。颈动脉彩超可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态、范围、性质、动脉狭窄程度等;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经颅多普勒了解颅内及颅外各血管、脑动脉环血管及其分支的血流情况,判断有无硬化、狭窄、缺血、畸形、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动态监测。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技术:包括神经学检查,电脑断层扫描(多数情况下没有对比增强)或核磁共振,多普勒超声和造影,主要靠临床症状,辅以成像技术。成像技术也可帮助确定卒中的亚型和原因。此外血液测试也可以帮助诊断。
2. 症状判别:脑卒中的典型症状仅为头痛、呕吐,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可以通过“FAST”判断法:
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患者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患者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患者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六、治 疗
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又根据发生部位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特异性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等,非特异性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血糖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
1.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
对已有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应按照脑卒中的指南进行,对慢性或陈旧性脑卒中其血压治疗的目标一般应达到<140/90mmHg,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其降压目标应达到<130/80mmHg。对于脑卒中的降压治疗原则是平稳、持久、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常用的5种降压药物均可通过降压而发挥预防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作用,其中钙离子拮抗剂(CCB)在降低卒中风险方面具有明确的临床证据。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160/100mmHg以内)。患者在降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切忌降压太快,以防脑供血不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有必要采取以下药物治疗: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2.外科手术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适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狭窄部位在下颌骨角以下,手术可及者。颈内动脉完全性闭塞24小时以内亦可考虑手术,闭塞超过24~48小时,已发生脑软化者,不宜手术。
(2)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 对预防TIA发作效果较好。可选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等。
七、预 防
对卒中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中风。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三级预防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脑卒中的预防主要是危险因素的防治。控制血压对卒中预防的效果显著。对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