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一般最后一学期为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各学校与各理工科专业大部分都有这项内容。
我曾经在我们专业论坛上对毕业生进行过调查(2006年前后我校网站服务器上设了一个‘精细化工专业’论坛,约有二年时间,后来学校统一关了),让大家说说我们专业本科教育上的‘是’与‘不是’,以便让我们好进行调整。
毕业生们说本科教育中的二个环节他们觉得最重要:1 本科毕业论文 ,2 学会查资料。当然教学严格课程安排也是重要的,但没有以上这二个重要与明显。
大学四年共八学期,毕业论文用一学期时间,作为工科学生,根据我们的经验与毕业生们的反映,是非常值得的。网上不少博文对此有怨气,其实是没有好好利用与严格要求的结果。
毕业论文做好管好,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
1 让学生将七学期学的内容进行了实际应用与实践。七学期的课基本上是一门一门开的,作为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们,不知道这些课学了有什么用,而且每门课之间又没有很强烈的联系,教师们在课上说了重要性但对学生们来说也没有认识。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就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些课学了有什么用?我的一位本科生曾经在三年级下学期时找我征求意见要退学,他认为学习这些课今后没有用处(当然最后我说服他没有退,毕业后干得很好,他非常感谢我当初力阻他退学)。而毕业论文与设计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综合运用所有学的知识,特别是查资料的用处与能力。
2 毕业论文就是学生们工作前的彩排。化工专业是培养化工技术专门人才(今后改行不是本专业要考虑的),原则上出来的工作就是从事化工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品售后服务、化工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化工生产管理、车间技术人员、分析测试人员等。他们一旦走出校门,只要不继续读书,马上就要进入单位开展这些工作。如果没有毕业论文阶段,他们会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如果有毕业论文阶段,他们从查资料、定方案、实验、分析测试、标准、记录、论文写作等一系列环节在导师及研究生们的指导下进行了实践。而且特别是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如何通过查资料、请教、思考、讨论来进行解决。我的学生们都说,毕业论文让他们学会了许多许多,让他们知道了化工专业科研开发是什么。这是我们毕业生们感觉最最深的,也是永远忘不掉的。
3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是教师、研究生科研的帮手,是一个重要的科研人力资源。有人会说,博士生、硕士们做实验才有意义,本科生做本科毕业论文对教师科研没有多少用。当然,如果导师的研究生人数非常多,本科生无所谓。但是,对于研究生人数少,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研究生时,本科生就是重要的科研助手。但一定有个前提条件,对本科生的实验一定要指导得细致,因为他们是生手,如果导师或研究生们不细致指导,本科生的实验结果是不能信任的。我有时候对年轻教师这样说,假如你自己做实验,你只有一双手,如果有二个本科生跟你做论文,你指导他们,他们就有二双手,加上你自己一双手,你就是三双手做实验。我是1991年开始第一次指导本科生,1997年开始招第一个研究生。我升教授是2000年,我的第一个研究生还没有毕业,这个研究生的文章还没有正式发表,这说明什么,我的副教授与教授的材料全是我本人及我的本科生们协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这些本科生论文,那我的职称材料要少了许多许多。几双手用一学期时间做实验,我与他们一起做,可以想象比我一人做实验要增加多少内容与数据。
4 博士生要发表文章所以科研以创新为主,做应用是很少的。硕士生有做理论的,有做应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我觉得对于有企业项目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不少人说没有人手做实验,其实本科生毕业论文充分利用好是非常好的。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将新产品开发实验做了。实不瞒大家说,我1996年申请到的第一个江苏省项目,就是本科生论文做出来的,那时我一个研究生都没有。我2000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这个方向上一个研究生都没有,也都是本人及本科生们做实验的结果。
大亏之事是什么?就是不好好管理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其中有学校、教务处、院及学科领导及规章制度上的原因,当然教师在某种情况下也有自己的责任(有时候教师在一个环境中也无能为力)。
严管学生做毕业论文会不会让学生怨?或者学生非常反感自己的导师?我带了二十多年本科毕业论文,有一百好几十位学生在我手上指导毕业,据我观察,学生们极个别有这样的情绪,绝大多数学生从开始被迫按时到实验室,慢慢演变成自己自觉到实验室,还有的晚上及星期天根据自己有兴趣主动去实验室做实验。上个星期天我有事去实验室,好几个本科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呢。
我带毕业论文的本科生与我感情都比较好,许多学生毕业后经常来学校与我一起喝喝酒聊天,甚至打打牌。而我带本科生论文之严格也是出名的,每天八点你到我的实验室看,一个不少,这可不是吹的哟。而这些学生毕业后,他们说我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受益了。
以上是我从事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二十多年的体会,说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讨论与补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