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我是如何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 精选

已有 6962 次阅读 2010-3-13 10:2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科生, 质量, 毕业论文

      有关本科生毕业论文内容讨论较多,各个学校甚至专业都差别很大,看法也不一样。我已带了二十届本科生论文,由于年龄最大也当了十多年没有任何品级的教研室主任,全专业以前每年三十多学生,现在每年六十多学生,所以还是有点体会的。(先介绍一下,专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侧重于精细化工,学生大部分去工厂从事技术工作。)

     1 从校友聚会及与教师交流反馈过来的建议或意见,认为毕业论文非常重要,是将七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实际应用。做了毕业论文,到企业做研发或技术工作,从查资料、定方案、做实验、应用、写报告等,心里都有底了,因为毕业论文都涉及过。

    2  我们要求布置给学生的课题是真课题,是为企业做研发,或国家及省部项目中的一部分。如果教师在经费上,实验室上及其他原因消化不了,就联系研究所或有关企业,到他们那里合作进行指导,经费他们出,为他们研发产品,他们那里派技术人员指导,导师也参预指导。这种方法,我们每年也送不少本科生,有关单位也非常欢迎我们的本科生去做实验。有的本科生做完论文,就留在那单位工作了的也有不少。

    3  本科生必须按时上下班,我的笨办法是我八点准时到实验室,如果没有课及其他事的时候,从我办公室到我的实验室基本上我专业大部分的实验室都要路过,所以学生们大概什么时候到实验室我是有数的。我的学生们一般准时的,因为我到了他们不到不好意思,其他教师的学生如果不太准时,我就给他们导师发短信,当然许多教师也是比较早到实验室的。学生有事不做实验必须请假并得到批准,当作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对待。如果由于反应时间长要求晚上做实验,一般学生们会加班的。有的学生有兴趣了,星期天及节假日都自愿去实验室,有不少这样的学生,觉得有意思,也想做出点东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如果由于应聘工作,请假时间多了,用星期天时间补实验。

     4 开学必须按时到校报到,这以前是最头疼的问题。十多年前,毕业论文的学生许多都迟到,开学第一天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请示学校也没有办法。2000年开始,我们专业自己定了规定,开学第一天八点准时集中点名,没有特殊理由点不到名算迟到降论文等级,请假的规定非常清楚也很人性,寒假前传达到每个学生。执行十届以来发现,极少数学生再迟到了,十届估计也就几个人开学迟到。没有得到批准的迟到一般是要降论文等级的。已经形成了惯例,大家也知道这规定执行是比较严格的,说情也没有用,的确有事情,也会得到批准。

      5 学生分配到导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我们是实行的按学号进行分配导师,不同意自选。因为本科生论文不是研究生,是训练为主的,如果自己选,学生会找导师,教师也会找自己认为好的学生,甚至会作出一些宣传,有时候会说出一些不严谨的话。而且每年我们都是按这个顺序,因为学生的学号是按学生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的,与成绩无关,与男女无关,所以学生及教师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不同意见。呵呵,皆大欢喜。

     6 要求论文写作格式要正规,一般还是可以的。当然做到非常符合格式,还是有点差距的。好的学生非常好,差的学生要略为差一点,但太差就得重写了。

     7  通过毕业论文,还加强了师生感情,因为平时与学生接触少,互相不了解甚至不太认识,做了一学期论文,天天见面交流,大家都非常熟了。教师推荐部分学生就业,参谋学生找工作,聊天等,当然最后大部分导师还会在答辩后与课题组中研究生,本科生喝次毕业酒,呵呵,其乐融融。

     8  我们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们是在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们在实验操作上协助指导,我们要求大家关系一定处好。这点他们做得是非常令我满意的,每届研究生及本科生们都情如兄弟姐妹,他们经常一起出去爬山,唱歌,吃饭,照了许多相。最后还依依不舍,毕业聚餐时是以实验室的人员坐桌的(不是我要求的而是他们自动的,一般他们坐好后我最后才到酒店),因为处出感情来了。有的本科毕业后还回来请研究生师兄弟们去他们那里喝酒。

      想到那写到那,不一定全。欢迎大家给提建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302505.html

上一篇:‘官’们太可怜了
下一篇:其实高校不需要行政级别
收藏 IP: .*| 热度|

6 陈儒军 杨远帆 王修慧 吕喆 左正伟 李毅伟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