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科技语言的特征 精选

已有 30129 次阅读 2014-8-25 19: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语言的特征

彭  渤

最近应邀为某地学期刊审稿。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年轻人。说实在的,对年轻人的成果,我一般都不轻易拒稿。理由是年轻人有潜力,需要扶植和帮助,也需要机会。但这两篇文章一篇不但语言不通,而且结构也很不合理,拒了。一篇虽然语言不通、结构不尽合理,但工作还是做得可以。所以在第一次评审时,详细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很快作者的修改稿又来了,我只好再次仔细拜读,并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指出文中的语言问题。不到一个月,修改稿又来了,发现其语言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一篇我认为语言表达都有问题的稿件,让我给出“同意接收发表”的审稿结论,我感到很为难。近些年评审的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青年基金,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重视科技语言这个环节。戴老师用8句话总结初学者写论文存在的问题,其中有2句即涉及科技语言的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819215.html)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是你用来进行学术交流的,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所以,正确使用科技语言十分重要。在此谈谈科技语言的特征,为一己之见,求教于大方。

1. 语法正确。用于学术交流的科技论文不同于聊天,语法正确是科技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比如,句子要有主、谓或者主、谓、宾。虽然这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稍不注意,就出问题。一个学生投到某刊物的文章,开篇第一句是:通过对湖南X的系统采样,运用Y分析技术,对X进行了Z的分析”。我多次将该句改成“本研究对湖南X进行系统采样,利用Y技术,对Z进行了分析”,学生没有改过来,就投出去了。2位审稿人也没指出来。校稿时,我2次修改,编辑也不采纳。最后定稿时,编辑要求我作为通讯作者对全文把关。我将此作为第一个问题列出来,编辑有点不耐烦,专门来邮件:“稿件最后定稿,只修改原则性的问题”。意思是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改了。我立马回复:“文章可以不发,开篇第一句没有主语的句子不能不改”。到这时,编辑老师才将这句话改过来。不知我这样是否太较真、太迂腐?但我认为,没有主语或者谓语的句子是明显有语法错误的,不是科技语言。

另外,语法要求还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其他很多方面。如“H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多样的省份,形成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的语言表达,就写得太随意,第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带逗号的句子应该不是同一个主语,但形式上逗号后面的主语应该是“H省”。这样,逻辑上是不通的。所以,科技语言的语法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2. 使用简单句和陈述句。学术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学术论文一般是对科学事实、材料信息等的描述和表达,是对科学分析的陈述、讨论和逻辑推理,是对科学结论、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就要求科技论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因为尽量使用简单句、陈述句,才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一般单个句子不宜太长,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不宜过多,疑问句、反问句尽量少用。

3. 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表达。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一般自然科学的论文,由引言入题后,就是事实(现象)描述、分析和讨论,然后就是结论。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就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得到科学认识。文章的语言应符合科技论文的这个特征和要求。不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如某学院在介绍自然地理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时,有如下一段文字表述:

自然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现代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段文字不但脱离事实、空泛,而且漫无边际、不很靠谱。让人读后,很难获得该学院该专业的任何具体信息。介绍了等于没有介绍,甚至还不如不介绍。

4. 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经得起推敲。即陈述的事实、分析的问题、论证的理论原理、得到的科学结论等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语言表达也应十分注重逻辑关系。比如前面一句是“(激光)根本穿不透(雾霾)”,后面接着一句“如果激光武器的作用距离是10公里,有雾霾的情况下一下降到1公里”。前后逻辑关系相矛盾。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学者对XX进行了XX研究(X1987;姚X2005)”。这里引证参考文献,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这样的细节问题,稍作思考,就可以避免。

另外,语言表达的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不但逻辑关系明显,还要条理清楚。比如在表述某风化剖面主元素含量特征时,文章中一会儿“自上而下,元素A含量增高”;一会儿又“自下而上,元素B含量降低”。这样缺乏条理,让读者读起来很费力,也不便于自己总结有关规律性的认识。值得注意。

5. 语言表达力强。科技语言表达力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十分精炼,二是表达准确。诚如涂光炽先生(我国地球化学创始人)所言:“文字要言简意赅”(给地化所题词的最后一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要十分珍惜使用文字,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6. 使用专业语言。每一个专业都有他的专业语言,即“行话”。我们读参考文献时,就应注意学习这些“行话”。写作时使用“行话”,既体现你不是外行,又便于交流。

正确使用科技语言,是重要的科研基本功,也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年轻人做科研,请从正确使用科技语言着手。谨此共勉。

 

2014825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822239.html

上一篇:同研究生谈科技文献阅读
下一篇:科研需要“虚室生白”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48 李健 李万峰 张骥 彭真明 吴桂生 高典 文克玲 虞左俊 庄世宇 王善勇 陈一良 强涛 孙根年 鲍博 孙志伟 杜逸群 罗德海 秦耿 李泳 张云扬 曹俊兴 梁光河 葛兆斌 张强 方唯硕 陈长金 杨子辉 韩睿明 赵凤光 LetPub编辑 胡业生 彭波 张忆文 李土荣 刘亮明 李斌 侯沉 宫璐 秦承志 辛晓十 李威 李建国 唐小卿 Majorite rosejump aliala dulizhi95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8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