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参加学术会议有感
彭 渤
本月7日至9日,我到贵阳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2011年度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年会。本次年会有来自美、日、加、澳、荷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中国学者约140余人参会。现在回想起来,我个人觉得,本次会议有如下三个亮点,值得国内一些学术会议的主办单位和同行借鉴、参考。
浓厚的学术讨论气氛。大家参加国内甚至国外的一些学术会议,可能感觉到,一些学术会议要找到应有的学术讨论气氛很难。很多学术会议因其学术氛围平淡而达不到会议主办者和参与者的目的和要求。但贵阳地化所主办的此次会议则不然。会议期间,不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分会报告,学术讨论非常热烈,学术气氛浓厚。第一天大会开幕式后,就有4个大会报告。每一个大会报告都非常精彩,演讲者确实是各个领域里学术造诣高深、知识渊博的专家。听者也不甘示弱,纷纷提问。会场上就一些问题的讨论甚至到了相互争辩的程度。最后一个大会学术报告,引起在场人的极大兴趣,踊跃的提问和由浅入深、旁征博引式的演绎回答,给大家展示了一场学术盛宴。最后主持人不得不以时间关系为由,引导大家会后讨论,而结束这场大会学术报告。离开会场,兴味油然。
小组讨论按专题进行。因为大家都基本做同一领域或者相类似的工作,讨论则更热烈。主持人为了把握好时间,要么规定提几个问题,要么将演讲者20分钟的发言限制在15分钟完成,以给大家提问多留时间。
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我而言,参加学术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不瞒你说,因为参加这次会议要准备一个报告,我在改的一篇文章又有了新的思路。因此,这样学术会议是我的期待。
后生可畏。本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有很多博士、硕士研究生作学术报告。他们娴熟的演讲和回答问题时娓娓道来的分析论述,使我确实感到后生可畏。其中,最令我叹服的是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汇报“镉暴露途径……”的那个硕士研究生:高高的个头,略显单薄的身材,站在讲台上沉稳熟练地演绎他的ppt。那架势和沉着,让人很难相信他就是一个硕士研究生。面对各方提问,他更是胸有成竹,知己知彼,分析阐述头头是道,实在令我叹服。使我感到自己培养研究生的巨大差距,也使我预感到我国科研事业的未来愿景。
朴素的会风。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主办单位的党委书记主持,地化所所长胡瑞忠研究员和IPACES执行主席胡晓农教授致欢迎词。除此之外,就是学术报告。没有政府官员到会祝贺。会议于9日下午闭幕。我订的回程航班是当天下午4点。所以下午1:50会议开始前10分钟,我就打点好了行装到了一个分组会场,想听几个报告再离开。这时会场已基本坐满。会议按时开始。第一个报告进行大约5分钟时,一个身影闪进会场,我因为近视厉害没有看清来者是谁。只见他望了一眼会场,发现靠门的这一边已经没有空位。于是弯下身,近乎地上爬行地躲过投影仪射出的灯光,过到会场的另一边,轻手轻脚地在我的斜对面找了个位子坐下。这时我定睛一看,原来进来的是地化所的所长胡瑞忠研究员。这就是中科院研究所的所长,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朴实和对学术的认真、严肃和敬重。
另外,这次会议与国内很多学术会议不同,开会期间没有作任何形式的宣传报道。而国内一些单位在组织举办学术会议时,常常搞得热闹非凡,不但要“热烈祝贺LS论坛开幕”,而且还要在会场外面的建筑物上挂满各种横幅和竖幅,甚至通过气球打出:“XX大学祝贺LS论坛开幕”等各种标语,展开强大的宣传架势,唯恐外人不知道我们在隆重举行“LS论坛”。这样的学术会议如同商家的推销产品,吸引眼球,与学术的朴素相去甚远。不知是值得提倡还是应该拒绝?
还有,我们这里一些省级课题开题了,也要搞个新闻发布会似的,要隆重宣布:“我有课题了,开题了”,甚至还要请一些长官前来捧场。不知是为了简单地签个合同,还是硬要好好地为自己造一番声势?如此张扬的个性和风格,与学术研究的朴素本质背道而驰,实在不敢恭维!令行家作呕。
如果学术会议应该不同于商品促销,如果学术研究需要严肃、严谨和认真,学术探索需要拒绝内心的躁动和漂浮,那么,我们的同行在举办学术会议和展开课题研究时,请最好保持学术朴素的本质,以免贻笑大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