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秋色秋趣又一年 精选

已有 5376 次阅读 2010-11-12 19:2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秋天就要结束,11月3日,我的几个老学生蒋原伦教授、李春青教授和张巨才经理与去年一样,又一次陪同我去密云水库观景、吃鱼。这一天,万里无云,天空的蓝色像水洗过的一样,但如果你认真观察,蓝天中,除了太阳之外,在偏西方向还挂着一弯浅浅的月亮。空气出奇的好,没有丝毫的雾气,世界是透明的,仅这样的好天气,就让我们的情绪突然兴奋起来。
  中国古人对于秋景多是一个悲字。因为秋天过去了,漫长的寒冷的冬天就开始了。战国辞赋家宋玉《九辩》:“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作者登高望远,萧索满目;临水登山,感叹光阴易逝。这种感情,似离乡远行,又似送别故人。“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是唐代王勃《山中》的句子,前两句的意思是说,长江滚滚东去,自己却被长期阻滞而不能归乡,悲哀之情,悠然而生;后两句更进一步,描写凄凉的秋景,在强劲的秋风的打击下,山山处处,黄叶飞落,更增强了思乡的忧伤。“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是绝句的后两句,意思是秋雨绵绵,霜天来得晚,夜晚无眠,听着雨打残荷的声音,怀念两位表弟。纪晓岚评此诗说:“不言雨夜无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我的体会是,秋天雨夜怀人,在“残荷”中“听雨”,显得格外凄凉。又李贺的《秋来》诗的句子:“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鲍家,指六朝时鲍照,鲍照曾作《蒿里吟》,是一篇挽歌,鲍家诗就是指这类诗而言,这两句是说,古代的文人不受重视,就是死去之后,也耿耿于怀,在秋天的坟墓间徘徊,吟唱哀痛的歌,而其血也在土中化作碧色,千年也为消失。又,南宋张炎诗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写秋雨打梧桐叶,秋声不绝于耳。考虑到张炎的处境,这首词是寄寓了作者对国家衰败、自身沦落之感。说到底,秋天是暗淡的,凄凉的,写来写去是一个“悲”字。悲秋的诗还有很多。但写秋天而不太悲的诗句也有,如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只是道出一个事实,渭水在长安之北,当秋风吹渭水之际,离渭水不远的长安也来到了秋天,黄叶纷纷降落,也在常理常情之中。王维的诗句:“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写的是清空万空,澄江碧净。不是写悲秋的。唐代诗人刘禹锡面对秋景时,却是歌唱秋天的。这就是他的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但总的看,古代诗人写秋,还是悲秋的多。
  现代作家中也有写秋的,但在他们笔下已经渗入了一种现代人的感受与思考,所以“秋”在他们的笔下又是另一种面貌。如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中写道:“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林语堂的对“秋”的偏爱,说它代表成熟,可能与现代人重视功利有关吧!
  我对于“秋”欣赏在于它的“色”和“趣”上面。
  11月3日,我们来到密云水库。决定要到水库最边上看看。可水库边上的土地,都被当地农民圈了起来。我们要进入他们的果园,才能来到水库边上。按照他们的出的价钱,每个游客要交20元入门费,但可以在果园里采摘三斤苹果。秋天对于他们,真的是收获的季节。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苹果才会一个个红红的挂满枝头,向游人招手,才有可能收采摘费。我们交了钱,进入园内,通过黄泥小路,向下走去,直接奔到水库边上。在水库边上站定之后,看着辽阔的水库碧纹荡漾,近处山峦上面是似火一样燃烧的红叶,天是湛蓝湛蓝的蓝天,果园枝头的红苹果和柿子在阳光下,更显出一种勃勃生机,我的心真的像喝了陈酒一样醉了。用“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很难形容我感受到的丰富的秋色。秋天的红叶不是一种单调的死红,它的“红”是多声部的合唱,浅红,淡红,橙红,黑红,各种各样的“红”,汇合在这秋的世界里。我站在一棵杏树的面前,那叶子的确被秋天的笔染红了,但每一片叶子的红都不一样,深红的,浅红的,红黄的,青黄的,各自唱着自己的歌。我连忙举起了相机。再往水库对面的看去,山峦重重,近山清晰可见,那红色似乎是画家的笔随便涂上去的,一块红,西一绿,远山重重,则越来越淡,变成了白灰的颜色。
  秋趣无穷。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植物都结了果。果子吃起来醇香甜蜜。鱼儿到秋天时节也达到了最肥美的状态。我们像往年一样来到那家农家乐。点过了菜,我们正谈地说地,不过很短的时间,酱汤煮的鲢鱼头端上来了,也是酱色的鲤鱼端上来了,还有鱼子煮豆腐冒着热气……餐桌上所有的菜肴都新鲜、味美。我因为年纪大了,平时不太有饥饿的时候,可这时候我突然觉得饿了,这是很久没有的感觉了。每一样东西我都觉得可口。这种感觉似乎一年中只有几次,而秋天水库边上的这一次则特别令人难忘。
  人们对于秋天有晚秋、寒秋和金秋等种种说法,而我喜欢的是“金秋”。金秋是“徐娘半老,风味犹存”;金秋是智慧成熟,干练老到;金秋是深度调整,面貌一新;金秋是乐曲的高潮;金秋是依依不舍的告别……(2010-11-12)
    说明:图片在下篇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37-383122.html

上一篇:非今亦非古----游新西安有感
下一篇:秋色秋趣又一年(图片)
收藏 IP: .*| 热度|

8 陈绥阳 陈国文 吉宗祥 陈湘明 李学宽 丛远新 肖明华 张玉秀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