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开头的艺术

已有 3202 次阅读 2009-9-4 16:0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童庆炳

        细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一首短诗,一篇散文,还是详详数十万字的一部长篇,我们往往会发现,最初吸引我们,促使我们将作品读下去,而且是颇有兴趣读下去的原因,是作品的开头。
        “环滁皆山也。”这是宋代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的开头一句。粗看起来,这是多么平淡的一句!但是太精彩了。只须这一句,我们便知道了滁州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它是在群山环绕之中。这不仅在内容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山色秀丽的地方,醉翁亭就建在这里的山上,所谓峰回路转都在情理中,无需赘言再作说明。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开辟了一个作者和读者的思路都可以驰骋的空间!作品要描述的关系,就是山与城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才有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中也。”
        其实,善于营造作品的开头,这在许多艺术大师那里,都是常识,也是时常难以跨越的关口,很多作品的开头都是经过多次的修改后才寻觅到的。作家们为何要如此苦苦追求开头的艺术效果呢?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里的关键通过一个好的开头设计合理的抒写空间,使得这个空间既丰富多姿,又获得艺术的张力。这丰富多姿由作家来完成,而这艺术张力则是作家与读者“对话”的结果。
        如同绘画,第一笔画什么,当然要考虑画家所要体现的情绪特征或者两种情绪的分界。还有乐曲,前奏很重要。唱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指定一个人,说:“你起个头儿吧!”这起头,就是定调子。调子定了,后边的曲子与歌声,后边的曲子和歌声,就顺着它奏下去唱下去,如果半道上换一个调子,就不会和谐。
        再回到作品,写好一个开头何其难也。但是有那么几个绝对精彩的作品的开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印象里,让我们仔细体味并启示作家们精心地去营造作品的开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奥布浪斯基的家里
        一切都乱了。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这个开头除了朗朗上口的可读性和令人会心的哲理性以外,更主要的是给小说指出了两条主要线索和一条次要线索,一句话所指的是一条线索。幸福的家是列文的家,不幸的家是安娜的家,而一切都乱了的家是奥布浪斯基的家。这就是经典难以更改和难以超越之处。这样的经典著作有多少,这样的开头就会有多少。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的开头:“穿过县境漫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少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两个开头都有许多作家模仿。它们好在哪里,读者不妨自己在阅读作品时体味一番,分析一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37-253378.html

上一篇:诗的三重境界
下一篇:比喻与审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