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汉语美质与文体创造

已有 4395 次阅读 2009-8-10 11:3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童庆炳


        文体作为作家营造的语言体式、风格特征,与作家所使用的语言和具体语境
的言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体的功能具有什么样的效应也与作家所使用的语
言与语境的中言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作家
使用的语言为他的作品的文体和文体功能的产生提供条件。如果某个作家所操的
母语比较僵硬,美质较差,他无法使他的文体获得轻灵的、奇妙的、有魅力的效
应,那么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相反,某个作家所操的母语灵活而优美,他的文体
获得了预期的功能,那么这是他的幸运。美国著名语言学爱德华.萨丕尔说:“
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的美的资源。如果这块调色板上的颜色很丰富,如
果这块跳板是轻灵的,他会觉得很幸运。”①他还说:“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
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__语音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
的__是不能和别的语言公有的。这些因素有时把自己的力量溶合于上文所说的不
知道的绝对语言__这是莎士比亚和海涅的方法,有时组成一种独自的、技术织物,
把一种语言内在的艺术提净了或升华了。”②对中国作家来说,他们是幸运的。
        因为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审美因素最多的语言之一。这里且不说汉语词汇之
丰富,语法之简洁,单拿语音这一点来说,可供作家利用的审美因素就比许多语
种强得多。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说,汉语这个符号系统优点很多,“更
加微妙的是韵律,诗人可以用它来象征(symbolize)某种言外之意。试看岑参离别
诗的开头四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天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四句诗用官话来念,押韵字“折”(jer35:)和“雪”(sheue214:),“来”
(lai35:)和“开”(kai55:)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用吴语的我家乡方言常
州话来念,由于古代的调类保持得比较分明,头两句收迫促的入声tzo^(5:)和
siie^(5:),后两句收流畅的平声lai(21:)和kai(21:),这种变化暗示着从冰
天雪地到春暖花开两个世界。换句话说,这是象征着内容。”3 从文体功能的角
度看,诗人仅从语言的语音这个层面就获得了成功,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功,首
先是汉语的语音的审美因素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赵元任先生还说:“论优美,
大多数观察和使用汉语的人都同意汉语是美的。有时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汉语
有了字的声调,怎么还能有富于表达力的语调?回答是: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
面,很象海浪上的微波,结果形成的模式是两种音高运动和。”4 的确是如此,
英语、法语、俄语等都只有语调的变化,而没有象汉语这种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入声的字调变化,这样以汉语写作的作者的手中就多了一种可供利用的审
美因素,从而在文体创造上多了一种美的“资源”,文体也就多了一重表现力。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是一种区别世界上
任何一种诗歌的极能传达人的细微情感的和极为优美的诗歌文体。除了汉语语音
审美因素外,汉语因语词意蕴丰富,只需采用极简练的话语就可获得言外之意的
特点,也是令外国人“妒忌”的。萨丕尔就指出过:“我相信今天的英语诗人会
羡慕中国即兴凑句的人不费力气就能达到的那种洗练手法。这里有一个例子:

        吴凇江口夕阳斜,北望辽东不见家。
        汽笛数声天地阔,飘飘一苇出中华。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分妒忌汉语的简练。我们的东倒西歪的表达方式自有它的美处
...... ”5 的确如此,历代的作家们利用汉语自身的优越性,所创造出来的千
变万化的文体,比比皆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残星
数点雁横色,长笛一声人倚楼。”等等不胜枚举的名句和名篇,其字调、声调之
铿锵,其语言之简洁,其蕴涵之丰富,其韵味之绵长,都达到了极致,对外国语
种来说,几乎是不可译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汉语具备了“美的资源”,作家就必定能创造出优异的文
体。这还要看作家们善不善于挖掘这种“美的资源”,善于挖掘和不善于挖掘,
对文体及其功能影响极大。不善于挖掘,也许就让“美的资源”白白浪费掉,而
根本创造不出什么文体。而善于挖掘汉语的“美的资源”的作家,汉语就成为他
们手中的宝物和魔物,他们能变幻出各种具有无法抗拒的美的文体来,文体功能
也能达到极致。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深刻的认识。朱熹就说过:“韩退之、苏明
允作文,敝一生之力皆从古人声响学。”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正声疾
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文也。”朱熹强调“声响”,
姚姬传强调“读”,实际上都是强调汉语声音之美。“读”出了“声响”,那抑
扬顿挫的、象海浪般的美妙之声,就会令人心旷神怡。或者如朱光潜先生所说:
“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情趣、‘气势’或
‘神韵’。自己作文,也要常拿 来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流畅。”
5 这就是说,作家即或写的不是韵文,而是散文,也要十分注意声音节奏,善于
利用汉语语音的美质,使作品具有情趣、气势、神韵之美。散文在声音节奏上的
安排,比韵文更困难,因为韵文的韵律是有规定的,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下工夫,
就可收到效果,散文声音节奏的安排则“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妙”,这就十分
不容易,非有过硬的功夫不可。可以这样说,对汉语语音的美质的敏感和挖掘,
是对中国作家的永远的考验。也许只有少数伟大作家才经得起这永远的考验。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宝玉向黛玉说心事:

        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
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的收拾的干干净净 ,收着;等着姑
娘到来 ,一桌子吃饭 , 一床儿上睡觉 。丫头们想不到的 ,我替丫
头们想到 。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长大 ,亲也罢 ,热也罢 ,和气
到了底 ,才见的比别人好 。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 ,不把我放在
眼睛里!......

        朱光潜先生分析说 :“ 你把全段念着看 ,看它多么顺口 ,多么能表情 ,一
点不做作 ,一点不拖沓 。如果你会念 ,你会发现它里面也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它有骈散交错 ,长短相间起伏顿挫种种道理在里面 ,虽然这些都是出于自然
,没有很显著的痕迹 。” 这说明曹雪芹的确是善于挖掘汉语 “ 美的资源 ”
的能手 。就是散文体 ,也能做到 “ 骈散交错 ,长短相间 ,起伏顿挫 ”。
我们古人在炼字、炼句上所下的功夫 ,“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态度 ,以
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千变万化的富于魅力的艺术文体,都说明汉语这座语言宝库有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资源”,只要我们真正下苦功夫去挖掘,是一定能够
创造出既无愧于古人又无愧于外人的世界第一等的文体来的。
        的确,至今中国作家还没有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不证明中国作家
不行,只证明外国人对汉语和汉语文学知之甚少,他们读不懂或很少能读懂汉语
文学的那种寓含于文体中的气势、神髓、韵调、境界、滋味。当我们通过另一种
媒介__电影__向世界说话的时候,我们的艺术得到了承认,一个又一个电影大
奖送到中国人手里。而这些得奖电影几乎都是汉语文学作品改编的。当我们的国
家更加强盛起来的时候,汉语的美质被更多人了解的时候,外国有更多的萨丕尔
的时候,世界将惊讶汉语文学文体的美。
____________
①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2页。
② 同上,第201页。
③④ 赵元任:《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3_74页、75_76页。
⑤ 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见《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版,第83_84页。
                                                                                                                                            (1993年4月8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37-248505.html

上一篇:土楼风情 笔底生辉----谢土楼画册序
下一篇:言情与启智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