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以尺考古: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属于夏朝

已有 5850 次阅读 2021-10-9 12:51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江西新干大墓出土器物众多,陶瓷器356件(据简报;完整及复原陶瓷器139 件,商代墓中属罕见);玉器754(),其中大件108件;青铜器475件,其中:礼器有鼎鬲颅盘豆壶卣垒瓿瓒10种计48件,乐器有缚和铙24件,农业生产工具有犁铧锸耒耜等11种计51件,手工生产工具有刀凿锥斧等7种计92件,兵器有11种计232件,杂器有双面神人头像、伏鸟双尾虎等48件。青铜礼器年代跨度达数百年,约相当于郑州二里冈上层至殷墟早中期,后者占比达70%,为此将大墓年代定于商代殷墟(约公元前1300 -前1046年)的中期

因年代久远,棺椁已朽;棺木范围未见墓主骨架,但椁室东部的三处出土残缺人牙24枚,属于一青年妇女和两未成年小孩。出土青铜炊器底部内外多有水垢和烟炱,少数带有补丁,部分器物更有人为破坏痕迹工具刀、兵器刀和玉戈被折成数截,叠成一堆。

TUA.jpg

以上内容摘自发掘报告。

[1]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干县博物馆新干商代大墓文物出版社, 1997.

[2]  彭适凡, 刘林, 詹开逊.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发掘简报. 文物, 1991,(10):1-26+97-103

大墓有许多特别之处,得到学界广泛关注,其文化属性似尚在讨论之中。笔者抽检部分器物,判断该地使用夏尺15.8 cm,或许与使用夏尺的武汉盘龙城同属于夏朝;大墓出土的器物或许并非通常的随葬,而是战败之前的自毁——数百年的各种器物毁灭而埋入地下。商朝使用尺长19.7 cm。

此前曾说过,“商朝迁殷百年后国力充实而南征夏朝,但盘龙城也可能因千年一遇之洪水而削弱或倾覆,撤至成都三星堆”。请注意,任用傅说为相的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92年过世,其南征想来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与新干大墓及盘龙城废弃的年代协调 

附注:代表性器物的尺寸解读,皆适用夏尺15.8 cm 

兽面纹柱足圆鼎(XDM:1),出土时外底及足部有烟炱,内底残留污垢,上腹部有砸击所致的12×5 cm 近椭圆形破洞一个。通高70.2、口径44.1、口沿宽3.4、唇厚1.8、耳高13.6、腹深35.7壁厚0.35腹最大径48.1、足高27.5、足径4.4-10.1 cm;重36 kg

TUB.jpg

圆鼎口径二尺八寸1.4 mm;腹深二尺二寸半1.5 mm;至于口沿宽二寸2.4 mm、耳高八寸半1.7 mm 等皆有尺寸设计,只是范铸略有偏差而已。请注意,报告给出腹径48.1 cm,而壁厚0.35 cm,可以得到腹内径47.4 cm 即三尺整这意味着,其时可能先制内芯,而后贴泥片成模以制作外范。当然,控制内芯的尺寸也可确保外径取整,如寿春楚墓出土的铸客大鼎腹外径四秦尺整。那已是千年之后的器物,参见“铭文和铸客——从青铜器读出的历史”。

 乳丁纹虎耳方鼎(XDM:8) 铸造中使用泥范30块,有着复杂的尺寸设计;出土时口、腹部已破裂变形,外底有烟炱。通高97口纵49.3、口横58口沿宽3、唇厚1.4、耳高17.5(连虎高27)、腹深41 cm、壁厚0.4、内底纵43.5、横50.1、足高28.3、足径9.1-11 cm,重49 kg。

TUC.jpg

方鼎口沿宽3 cm 二寸1.6 mm,而口内纵43.3 cm 二尺七寸半1.5 mm口内横52 cm三尺三寸1.4 mm;耳高一尺一寸1.2 mm,腹深二尺六寸0.8 mm,足高一尺八寸1.8 mm从线条图测算虎长一尺三寸;其他尺寸不再细说。 

铜钺有六件,XDM:334重达11.4 kg;通高36.5 、肩宽26.7、刃宽36.3、内高4.1、内宽14、体厚0.2~1 cm

TUD.jpg

通高二尺三寸1.6 mm、肩宽一尺七寸1.6 mm、刃宽二尺三寸0.4 mm、内高二寸半1.5 mm、内宽九寸2.2 mm、体厚0.2~1 cm 

假腹豆(XMD:42),通高13.6 (八寸半1.7 mm)、口径15.2(九寸半1.9 mm)、口沿宽1. 4、唇厚0.6、盘深2.2、足径9.7 cm;重1.72 kg设计尺寸如下方线条图所示,其中盆内径八寸而高一寸半,圈足高七寸而底内径六寸。

TUE.jpg

以上数据均来自发掘报告[1],个别与简报[2] 略有不同,如后者给出假腹豆通高13.4、口径15 cm,均偏小0.2 cm,依此则范铸偏差为0.3 mm和0.1 mm

新干“商代大墓”的器物显示该地青铜范铸技艺高超,与武汉盘龙城皆使用夏尺15.8 cm;而商朝使用尺长19.7 cm。这就是说,公元前1600年商汤立国后,夏朝仍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7301.html

上一篇:以尺考古:枣阳九连墩M1和M2
下一篇:“商代”长江流域仍使用夏尺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3 杨正瓴 李毅伟 范振英 杨学祥 刘全慧 刘钢 张晓良 刘炜 李宏翰 周少祥 谢力 杨卫东 康建 史晓雷 郑永军 姚小鸥 李学宽 张鹰 武爱 檀成龙 刘秀梅 郁志勇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