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技术的发达带来信息大爆炸,同时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那就是成功人士。何为成功人士,老百姓的古话是“封妻荫子,衣锦还乡”,现在范围广了,至少具有炒作价值才行。在这个出名要趁早的时代,成功人士那是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以前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吗?能风骚一年半载的都是“才人”了,大报小报长篇累牍报道,全方位轰炸,炒不上天死不休。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如何成功吧,无非三个前提。
首先是“天分”。何为天分,就是先天拥有适合做某件事的能力,像刘翔的跨栏,姚明的篮球。再比如高考,每年6月,忽然间全国出现几十个状元,市级状元更是数不胜数(区级状元更多),其实这也是一种天分,那就是考试。天分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我曾经教过高中化学,班上有位学生,学习那叫一个刻苦,可称得上“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没日没夜的学习,我都被感动的一塌糊涂,甚为自己当初的贪玩懊恼。但实际情况如何?学习一直中等。原因何在呢?就是一个知识点老师讲了n种出题模式,而出题老师却是第n+1种,结果就悲剧了。有天分的学生在于他可以有效的触类旁通,老师讲n种,他会自己演绎出n种,2n的数据量足以应付出题老师挖空心思的“出难题”了。而那位学生的悲剧在于不具有这种触类旁通的能力,而我的悲剧则在于我也无法猜出所有的可能性(即使猜出了也不可能都讲,那样学生又记不住了)。好了,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
其次是“伯乐”。这种伯乐范围很广,包括父母、朋友、老师等等。伯乐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能发现“天分”并充分挖掘。我在讲课时只能把书本知识反过来倒过去的讲n遍,“天才”学生其实早就理解了,而非“天才”学生就是再讲n遍还是“不懂”。还以那位学生为例,实际上学习很踏实(许多天才学生不怎么认真听课的),动手能力很强,但考试成绩一般。我在想如果培养动手能力可能还有“前途”,但我对此却无能为力,毕竟高考衡量标准是分数。所以,个人认为(勿喷),一个好老师的最高标准不在于讲课如何生动,知识面多么渊博,而在于能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天分”,并充分挖掘。
第三是“机遇”。何为机遇,就是这个社会的某种需求,而你签好可以满足,那么你就“成功”了。而这种需求越强烈,成功感也越强烈。关于“状元”,这是考试行业的标准而已(NBA选秀也有状元的),类似NBA有MVP,足球界有金球奖等,状元至少可以称得上考试界的“MVP”或“金试卷奖”等等。以此类推,其他也是类似意思,如果电子商务不火,马云可能也就是普通人,而现在他无疑是这个行业的“状元”。
最后说一下生命科学的状况吧。相对物理和化学,“生命科学”所需的“天分”相对较低(注:个人观点,不幸言中,纯属巧合;如有差错,不负责任),但有幸的是“伯乐”比较好,那就是“SCI”。CNS自不必说,每当我看一期美国PNAS杂志时,我都怀疑这是美国科学院的会刊,还是美国生命科学院的会刊。所以生命科学领域的“状元”也就最多,成功人士也就最多了。
究竟如何呢?伟大的卖油界“状元”、MVP卖油翁大爷所言: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或者是剧中人,或者是局外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