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化是国际化的最高境界
(2016年5月22日)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日前,国内3篇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一方面真心为国家的科研实力提升和国际认可度提高而高兴,但同时,又蓦然腾出一种杞人忧天式的担忧,希望CNS别被我们玩坏。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引入SCI,作为一个难以走关系、促进国际接轨、相对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从此,SCI在国内也逐渐风靡,SCI学术论文数量也日趋攀升,目前我国已多年SCI产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SCI有了Stupit Chin... Idea的一个别样称呼,国内科技界也逐渐对SCI的认识与应用趋于理性。
记得与某位学者聊天时,他道出的担忧。现在国内是输出了外汇,输入了国外的设备,还要为其负担维修、配件、试剂等一系列高昂费用,肥了他人腰包。然而通过这些设备产出的优秀成果又以学术论文的方式输出到国外期刊上。两个输出一个输入,输出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和高水平的成果,输入的是需要继续为它投入费用的进口仪器。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定的A类期刊,一度成为各方议论焦点,最后评估中心经审慎研究后寻他法暂替。但不得不说的是第四轮学科评估与A类期刊对加大国内期刊认可度的导向,必将对我国教科研的国际认可度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改变两输出一输入的亏本买卖起到一定的扭转作用。
想起高爷爷的一句话:“国际化的最高境界就是本土化”。这是高先生在8年前的论述,在对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讨论中,高先生抛出了如此论断,虽不是对当时或当下国际化措施的具体阐述,但却是道出了对国际化和中国科教未来的美好期望。
基于如此愿景,也来大胆畅想。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管它春秋季,还是冬夏日。终有那么一天——
一:国际顶尖牛刊在中国。全球以在中国某某期刊上发文为荣。
二:中文发表的文章足以行走天下。外国科研机构需要华人帮忙翻译润色。
三:国内学者不用为选择往哪份期刊投稿而为难。只需关心投稿期刊的领域与自身研究是否相符,不必刻意关心是否SCI,IF多高多低,各类考评是否认可……。
四:学者的研究选题唯学术、唯兴趣。学者追求的是科学的真理,体验的是探寻的兴趣,愉悦的是惊奇发现。不再为追求高被引,追求快回报,追求高奖励,应付各类考评考核,而扭曲了科学研究的真谛。
五:潜心治研的学者具有宽松,愉悦、和谐、开放的科研环境。真正潜心研究的学者需要的不是皮鞭,而是一个良好的科研生态。给予他体面的生活条件,给予他良好的科研氛围,他会比你要求的更努力。不用过于苛求结果,尤其不要苛求快速获得结果,因为科研类似于风投,要敢于承受风险,更何况很多时候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