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课堂之问之8—标准化还是个性化?】
这个问题起源于和朋友进行的题库建设必要性的讨论。
我的观点是支持题库建设。以课程必要掌握的知识点形成题库,作为期末考核部分题目的出题基础。以此促进教师好好教,学生认真学。抑制上课“两头热”现象。(学生第一堂课热,听听老师讲些啥,讲的好不好,考试风格怎么样,要不要认真听?学生最后一堂课热,听听考试考些啥,重点背背哪几页,临时抱抱佛脚去备考)
朋友的观点是不赞成题库。因为大学的课堂是缤纷的课堂,他的开放性是有别于中学的地方,他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培养要求更为突出。题库会形成一道箍,约束了教师的发挥,也约束了学生的思维。
大学的课堂是标准化的课堂?还是带有鲜明个性化的课堂?细细思量其实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体,而是你中有我的共同体。
任何学科的任何课程(尤其是基础类课程),都会有基本知识点,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需要学生去掌握,这些内容是创新性、开拓性的重要基石,需要标准化。
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前沿,很多变化、很多猜想、很多未知、以及未来的很多可能。这些给予了授课者丰富的个性化空间与创新性要求,也带给了学生更发散的思绪与广袤的天地。可以尽情的个性化。
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课堂,同意也将是二者相结合的考试。如果题库是个好主意,题库的建设与更新是门大学问,是个大工程。
授课是门学问,教学是个良心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