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说排名
(2016年4月10日)
今天,在路上偶遇一位做教育研究的学者朋友,说起我前几天对QS学科排名和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结果做的对比分析,谈及对各种排名机构所做出的国际排名未必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实际情况,并抛出如何看待国际排名、运用国际排名的困惑。
朋友留下一句话匆匆离去:“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
细细品来,话糙理不糙,真耐琢磨!
去年10月,国家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我国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教梦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描绘了一张轮廓清晰,但细节不明的发展蓝图,“若干、一批、更多”等定性描述让我等偏好量化的理科生困惑许久。但无论如何,大学也好,学科也好,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已然清晰。其实,很多大学在此之前已分别提出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当“双一流”时间表出来后,纷纷调整发展策略,在“何时实现”的发展速度和“行列前列”的发展质量上适时调整。
问题接踵而来,既然要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何为世界一流?标准如何?届时如何评判与考量?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看,学界,管理界等都有不同版本的各种定义,其核心基本都围绕在先进制度、文化精神、高端人才、优秀学子、科学引领、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精髓大同小异,不离其中。从定性理解看,确实也道明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所在,但从评判标准看,实操性不强,普及性不高,毕竟能看出、聊出、闻出、感受出世界一流大学实不是一般大众能力之所及。
因此,各种排行榜越来越受到青睐,毕竟这是一个容易直观判断大学“优劣”武器,人人皆可知,人人可识别。殊不知各类排行榜由于指标体系、关注重点、数据渠道、数据标准、评估专家等多方面差异,评价结果也差异巨大。如某一国外大学在2015年QS和THE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名次差异达到400多名。如以THE前200名的大学为基准,与这些大学在QS和US news的排行榜做对比,前20名的波动不大,但20名之后差异巨大(如下图)。
大学掌门人都深谙高教之道,熟知排名之惑,因此一方面高喊不能唯排名论,但同时也在被排名无形绑架。有的在琢磨排名的指标体系,设计发展战略,有的通过为排名机构提供相对更为准确的发展数据以提高学校排名。通过分析排名体系,在符合学校发展理念与总体布局之下,找差距,补短板固然可贵。如是一味追求排名,迷失方向,丢了文化,损了特色,那可过莫大焉。
当然,要大学能保持住不为排名所动的坚守,除了自身定力之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是政府不以排名为导向,二是社会理性看待大学排名。如果政府在经费分配和衡量大学发展优劣时与某个排行榜的排名挂钩,大学的发展资源将受制于排名。如果社会大众动辄以排名论高低,大学的优质生源和社会声誉将受制于排名。此时,恐怕大学就难以保持住对排名应有的理性思考了。
至于如何更好界定世界一流大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在“双一流”的导向下大学如何建设,是在“双一流”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的指南中有它,201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指南中有它……,足以证明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其难度之大也并非吾等小民所能论清道明,但如果仅从排名看,略有几点看法。
1.大学不要追求微小变化的名次差异,因为200名和201名没有本质差别。
2.在同一排行榜中,在其指标体系未调整的前提下,排名的大幅变化值得关注和分析。
3.世界一流大学一般说来会在各综合排行榜中均有不俗表现。
4.在普遍公认的某一排行榜中表现不俗,但在其它排行榜中表现平平的大学可定义为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确实意味声长,一方面大学不能跟着排名的指挥棒瞎转悠,一方面通过排名体系,大学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做更好的大学。
重温去年9月编的顺口溜一段,略作调整,作为总结。
排名只是参考,社会影响不小,名次升了笑笑,名次降了叫叫,
想要排名准确,几乎就是胡闹,内功修炼重要,切莫被榜迷倒,
茶余饭后聊聊,自身理性思考,一流大学建设,水到渠成为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